第379章 陸則衍的“跨界教學”·西醫視角的中藥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379章 陸則衍的“跨界教學”·西醫視角的中藥

第379章 陸則衍的“跨界教學”·西醫視角的中藥(1 / 1)

診室的窗台上擺著盆薄荷,晨光透過葉片的縫隙落在陸則衍帶來的化驗單上,把“茯苓多糖含量”的數字照得格外清晰。他剛走進來,大師兄就趕緊搬了張方凳放在中間,二師兄則熟練地打開了牆角的投影儀——弟子們都知道,陸老師的“跨界課”從來不用課本,靠的是化驗單、顯微鏡照片和一肚子能把“成分”講成“家常菜”的比喻。

“今天不講病例,咱們聊聊‘茯苓為什麼能健脾’。”陸則衍把一疊化驗單在桌上攤開,最上麵那張印著密密麻麻的檢測數據,柱狀圖裡“雙歧杆菌數量”的柱子在加入茯苓提取液後明顯長高,像雨後拔節的春筍。“你們看這個,”他用指尖點了點數據,“這是我們實驗室做的對照實驗——加了茯苓多糖的培養液裡,雙歧杆菌腸道裡的‘好細菌’)數量比沒加的多了40。”

小棠把筆記本攤在膝蓋上,筆尖懸著沒落下。她記得蘇懷瑾講過“茯苓健脾利濕”,說它像“給腸道鬆土的小鏟子”,能讓脾胃的“運化”變順暢。現在看著這張化驗單,忽然覺得那把“小鏟子”有了具體的模樣——就是這些能讓益生菌變多的多糖。

“中醫說的‘脾主運化’,往細了說,就包括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陸則衍調出顯微鏡下的茯苓切片照片,屏幕上立刻顯出細密的菌絲體,像織得緊實的白棉線,“這些菌絲體就是茯苓多糖的‘藏身地’。你們碾茯苓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有點‘發粘’?那就是多糖在起作用——就像熬粥時的米油,越熬越稠,營養也越容易被吸收。”

他拿起塊蒸透的茯苓,用手掰了掰,斷麵細膩帶點砂粒感:“炮製時一定要蒸透,就像煮餃子,皮熟透了,餡的香味才能出來。茯苓蒸透了,這些菌絲體裡的多糖才能更好地溶進藥湯,被腸道吸收——這也是老祖宗說‘茯苓要蒸用’的道理,隻是他們沒說清‘為什麼’,咱們現在能用數據講明白。”

二師兄忽然笑了:“以前總覺得‘健脾’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現在看這雙歧杆菌的柱子,突然就懂了——原來‘脾’的力氣,藏在這些小細菌裡。”

陸則衍剛要往下講,小棠的指尖在筆記本上頓了頓,舉起了手。她的指甲修剪得很短,指腹因為常碾藥帶著點薄繭:“陸老師,那‘炒白術’比‘生白術’健脾效果好,是不是也和成分變化有關?我奶奶類風濕,之前喝生白術湯總說‘肚子脹,像喝了冷風’,換成炒白術就舒服多了,說‘這藥溫溫的,不衝’。”

這話一出,大師兄也湊了過來:“我也發現了!上次給脾胃弱的患者開方,用生白術總反饋‘有點燥’,換成麩炒的就沒這問題。”

“問得好。”陸則衍眼裡閃過點笑意,像是早就等著這個問題。他調出另一組數據,屏幕上並排躺著兩張柱狀圖,左邊標著“生白術”,右邊是“炒白術”,揮發油的柱子矮了一截,內酯類的柱子卻高了些。“你們看,麩炒能讓白術的揮發油減少30——這東西有點刺激性,就像生洋蔥的辣氣,脾胃弱的人受不住;但內酯類成分會增加20,這玩意兒能促進胃腸蠕動,就像給腸道按揉的小手,溫和又管用。”

他怕大家看不懂,拿起桌上的蘋果比劃:“生白術就像沒削皮的生蘋果,有點澀,刺激胃;炒白術經過麩炒,就像蒸熟的蘋果泥,軟和,還甜潤,脾胃弱的人也能消化。炮製對藥材的作用,跟烹飪對食物的作用差不多——不是改變本質,是讓它更合人的‘脾氣’。”

弟子們都笑了。小棠在筆記本上寫得飛快,筆尖劃過紙頁沙沙響:“茯苓多糖→喂好細菌雙歧杆菌)→健脾;炒白術→少了‘辣氣’揮發油),多了‘小手’內酯)→不刺激,更健脾;炮製=做飯,生的變熟的,更順口。”她忽然想起上周給奶奶打電話,老人說“最近喝炒白術湯,飯都能多吃半碗”,原來不是心理作用,是內酯類成分真的在幫奶奶的腸道“動起來”。

“其實老祖宗早就發現這個規律了。”陸則衍翻出本線裝的《炮炙大法》,書頁邊緣卷了毛,“你們看這裡寫的‘白術麩炒後,燥性減,健脾功增’——這是幾百年的經驗;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找到‘燥性減’是因為揮發油少了,‘健脾功增’是因為內酯多了。經驗在前,數據在後,根本不矛盾。”

他把書遞給小棠,指尖在“燥性減”三個字上停了停:“就像你奶奶覺得‘炒白術不衝’,這是最直接的經驗;我們檢測的揮發油數據,是給這個經驗找了個‘說明書’。以後給患者講為什麼用炒白術,既能說‘老法子說這樣好’,也能說‘因為刺激性成分少了’,他們是不是更信?”

小棠摸著泛黃的書頁,忽然想起蘇懷瑾常說的“守正創新”——“正”是老祖宗的經驗,是《炮炙大法》裡的字句,是奶奶“不衝”的感受;“新”是顯微鏡下的菌絲體,是柱狀圖裡的數字,是能說清“為什麼”的科學依據。這兩者根本不是對立麵,像銅藥碾和顯微鏡,最終都是為了讓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

下課的時候,大師兄捧著化驗單感慨:“以前總覺得中醫西醫像兩條平行線,一個講‘感覺’,一個講‘證據’。現在才明白,它們早就在‘把病治好’這個終點上交彙了——老祖宗靠經驗摸到了路,我們用數據照亮了路。”

小棠把筆記本合上,封麵上貼著片她壓乾的白術葉。她忽然懂了為什麼蘇懷瑾和陸則衍總能聊到一起——他們從不在乎“是中醫還是西醫”,隻在乎“能不能讓患者舒服”。就像認藥時既要用手摸、用鼻聞,也要用顯微鏡看;治病時既要望聞問切,也要參考化驗單。手段不同,初心卻一樣。

窗外的薄荷被風一吹,香味漫進診室。小棠想起陸老師最後說的話:“最好的中西醫結合,不是把中藥塞進西藥的瓶子,也不是給中醫套上西醫的帽子,是像茯苓和益生菌那樣——你幫我生長,我幫你發揮作用,最終都為了人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她低頭看了眼筆記本上的字,在“炮製=做飯”旁邊畫了個小小的銅藥碾,又畫了個顯微鏡。兩個物件挨在一起,像一對默契的老夥計。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嘉靖感而有孕之後 左道重生從死魚正口開始 當兵發老婆,這個新兵有點猛! 四合院:傻柱重生,收養破局 開局撿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HP斯教慢慢靠近你 請勿招惹貌美人偶npc 天山畫壁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腦海一片林,異能全靠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