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堂前堂的八仙桌被陽光曬得發燙,蘇懷瑾用布巾擦了三遍桌麵,直到木紋裡的藥粉都被拭去,才把兩堆枸杞輕輕放上去。晨光斜斜地從雕花窗欞照進來,給枸杞鍍上了層金邊——左邊那堆紅得紮眼,顆顆圓滾,像被蜜浸過,在光裡能映出細碎的光斑;右邊那堆顏色暗些,紅中帶點紫黑,表麵有自然的褶皺,像被風吹乾的葡萄。
“今天考‘盲認’。”蘇懷瑾把鑷子放在桌中央,金屬鑷尖在光裡閃了閃,“不用急著說答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都講清楚。”
阿凱站在桌前,手指先在白大褂口袋裡蹭了蹭。他總說認藥前得淨手,不然手上的汗氣會蓋住藥材本味。他的目光沒在發亮的枸杞上多停,反而彎下腰,鼻尖離右邊那堆枸杞隻有半拳遠,輕輕吸了口氣。
“有股曬透的甜香。”他輕聲說,像怕驚散了那股味,“不是糖精的甜,是果子自己熟透的香。”
蘇懷瑾坐在對麵的圈椅裡,手裡轉著串沉香珠,珠子碰撞的輕響在安靜的堂屋格外清晰。“再看看左邊的。”她沒催,聲音像浸在溫水裡。
阿凱捏起左邊一顆枸杞,指尖剛觸到果皮,就覺得不對勁——看著油亮,摸起來卻有點發澀,像沾了層沒擦淨的滑石粉。他把枸杞舉到眼前,對著光轉了轉,鑷尖輕輕撥了撥果蒂:“這蒂把是綠的。”
他放下鑷子,指尖捏著枸杞蒂仔細看:“正常枸杞曬乾後,蒂把該是枯白的,最多帶點淺黃。這綠蒂看著新鮮,其實是硫磺熏的時候沒乾透,硫磺氣鑽進去了,把蒂裡的葉綠素鎖住了。”
旁邊的小棠忍不住湊過來,剛要開口問,被蘇懷瑾用眼神攔住了。
阿凱又捏起右邊一顆枸杞,這顆沒那麼圓,一邊有點癟,表麵的褶皺像老人手背的紋路。他把枸杞放在掌心托著,輕輕晃了晃:“你看這褶皺,是自然曬乾的樣子——就像曬被子,邊角總會有點卷。而且它不滑,果皮上有層細絨,這是新鮮枸杞才有的。”
他頓了頓,突然把枸杞放進嘴裡,輕輕嚼了兩下。甜香瞬間漫開,果肉有點軟,籽很少,嚼到最後,舌根泛起一點潤潤的回甘。“《本草綱目》說枸杞‘甘平’,”他從口袋裡掏出個磨得邊角卷的小本子,翻到折角的一頁,“‘甘’就是這股潤甜,‘平’是不燥不澀。好枸杞嚼完,嗓子裡是潤的,不是乾的。”
說著,他又捏起左邊那顆發亮的枸杞,咬了一小口。這次沒嚼兩下,就皺著眉吐在了旁邊的青瓷碟裡:“澀的,舌尖還有點麻。”他用茶水漱了口,才繼續說,“硫磺熏過的枸杞,甜味是浮的,澀味藏在後麵,咽下去嗓子發緊——這就是傷津液的樣子,脾最怕這個。要是給老人泡茶喝,本想補肝腎,結果把脾傷了,那才是好心辦壞事。”
蘇懷瑾這時才起身,從桌下的抽屜裡拿出個牛皮筆記本。翻開第三頁,夾著張褪色的照片:五年前的她站在藥材市場的攤子前,手裡舉著串紅得發亮的枸杞,笑得一臉憨氣,照片邊緣用紅筆寫著“錯把硫磺枸杞當優品——記取”。
“你看這張。”她把照片推到阿凱麵前,照片裡的枸杞和桌上左邊那堆幾乎一模一樣,“我剛學認藥時,也覺得‘紅、亮、圓’就是好的。那時候藥販跟我說‘這是寧夏精品,特意上了油保鮮’,我就信了,買了半斤回來。”
她指尖點了點照片裡的枸杞蒂:“那時候我根本沒看蒂把,隻盯著顏色。你祖父拿著枸杞聞了聞,說‘這味不對,有酸氣’,然後讓我咬了一顆——跟你剛才一樣,澀得直皺眉。他說‘認藥不能隻看臉,得看本心’,枸杞的本心是‘甘平補肝腎’,要是為了好看熏了硫磺,丟了甘味,添了澀味,就不是枸杞了。”
阿凱看著照片裡年輕的蘇懷瑾,又看看桌上兩堆枸杞,忽然明白——認藥不隻是辨真假,是守住“藥材該有的樣子”。就像人要守本分,藥材也要守本味,不能為了賣相,丟了藥效。
“用藥的第一原則,是‘無害’。”蘇懷瑾的聲音輕下來,卻帶著分量,“患者來求藥,是信我們能分好壞。要是連硫磺枸杞都認不出,讓他們天天泡水喝,以為在補身體,其實在傷脾胃,那我們這‘仁濟’兩個字,就白掛了。”
阿凱點點頭,轉身從藥櫃裡翻出張米白色便簽,筆尖在紙上頓了頓,寫下“非藥用——硫磺熏製,傷脾,禁入方”。每個字都寫得筆挺,筆畫末端微微用力,像在紙上刻下印記。他把便簽貼在左邊那堆枸杞旁,用指腹把膠帶壓了又壓,確保不會被風刮掉。
做完這一切,他拿起鑷子,把兩堆枸杞分裝到不同的陶罐裡。真品的陶罐貼著“藥用枸杞·寧夏”的標簽,罐口蓋著透氣的棉紙;硫磺枸杞則被放進黑色陶罐,貼上“偽品·銷毀”的紅簽。
“瑾姐,”他蓋緊黑陶罐時,聲音比剛才沉了些,“我記住了。以後認藥,先看‘本色’——蒂把是不是自然枯白,表皮有沒有人為的亮澤;再聞‘本味’——有沒有藏著的酸氣、雜味;最後想‘本用’——這藥本該是補的,還是瀉的,會不會反過來傷人。”
蘇懷瑾看著他把黑陶罐放進櫃底的“偽品區”,那裡還放著之前沒收的假天麻、偽三七,每個罐上都貼著認藥時記下的特征。晨光從窗外移進來,落在真品枸杞的陶罐上,把枸杞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串飽滿的省略號——省略的,是那些不該有的修飾,留下的,是藥材最本真的樣子。
她忽然想起祖父常說的“藥有藥德”。好藥要守本味,好醫要識本真,這認藥的本事裡,藏著的從來不止是技術,是醫者的良心,是能分清“什麼能入藥,什麼絕不能”的底線。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