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的陽光斜斜切進社區活動中心,把靠窗的長桌照得亮堂堂的。桌子上擺著十幾部手機,像一群蜷著的小獸——張老伯的手機屏幕裂了道斜紋,像凍住的冰痕;李奶奶的手機背麵貼滿卡通貼紙,小熊和桃花擠在一起;王爺爺的手機套是深藍色的,邊角被磨得發亮,據說是兒子淘汰下來的舊機型。
小鄭剛把“大字版操作手冊”攤開,紙頁嘩啦啦響。她特意穿了雙米白色軟底鞋,走在水磨石地上沒一點聲響,方便在桌子間來回走動。手冊每頁隻印一個步驟,字大得像小孩寫的毛筆字,配的照片是她自己當模特——拍“如何拍舌苔”那頁時,她張著嘴,舌尖輕抵下齒,旁邊用紅筆標著“就像咬著片蘋果,彆把舌頭卷起來哦”。
“小鄭啊,”張老伯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慢慢點,像捏著枚繡花針,指腹把屏幕按出淡淡的印子,“這個‘痰濕體質’後麵的茯苓粥做法,能不能存起來?我這記性,轉頭就忘。”他戴著老花鏡,鏡片把眼睛放大了些,透著點不好意思的慌張。
“能!”小鄭俯下身,發梢差點碰到老伯的手背。她握著老伯的手指,慢慢劃到屏幕右下角的星星圖標:“您看這個星星,點一下,就像把愛吃的糖揣進口袋裡——下次點開‘我的收藏’,就能找到啦。”她的聲音放得很輕,像怕驚著什麼,“您自己試試?”
張老伯的手指在屏幕上頓了頓,慢慢按下去。星星圖標從灰變亮的瞬間,他眼睛亮了亮,像見了糖的孩子:“亮了!亮了!這就存上了?”小鄭剛點頭,他又趕緊點開“我的收藏”,看見茯苓粥的圖片安安穩穩躺在裡麵,才鬆了口氣,抬手抹了把額角——其實屋裡並不熱。
這樣的“教學課”已經開了五周。張老伯學了三次,今天終於能自己找到“預約掛號”的入口。他手指在“周三上午”那欄點了又點,確認預約成功後,突然舉起手機,對著鏡頭給遠在深圳的兒子發視頻。
“你看!”鏡頭有點晃,能看見他鼻尖上的汗珠,“我自己約上蘇醫生了!不用你操心了。”他把手機轉了轉,照向桌上的手冊,“小鄭教得好,說‘老年人彆久坐’,我現在每天去公園走兩圈,比你媽還勤!”視頻那頭傳來兒子的笑聲:“爸,你比我還會用手機!下周我帶孩子回來,你教他用?”張老伯笑得眼角的皺紋擠成了花:“教!我現在是‘手機達人’!”
弟子們漸漸摸出了老人們的偏好。小棠發現,“節氣養生”板塊最受歡迎——李奶奶總捧著手機看“雨水節氣祛濕”的視頻,看一遍記不住,就用老年機給小棠打電話:“小棠啊,那個薏米粥要放幾顆紅棗?我怕放少了苦。”
這天李奶奶來上課時,特意帶了個保溫杯,裡麵是剛煮的薏米粥。她倒出一小碗給小鄭:“你嘗嘗,按視頻裡說的,加了三顆紅棗,果然不苦了。”粥裡的薏米煮得軟爛,紅棗的甜味浸在粥裡。“我把視頻轉發給老姐妹群了,”她翻開手機,群裡全是“瑾姐說的養生方”,“以前總有人發些‘吃木耳能溶栓’的謠言,現在沒人發了,都比著誰的養生粥做得好。”
入梅的那天,暴雨劈裡啪啦打在活動中心的玻璃窗上。小鄭看著窗外的雨簾,把手冊收進帆布包——這天氣,老人們多半不會來了。剛要鎖門,卻聽見門口有“吱呀”的開門聲。
張老伯站在門口,手裡舉著把黑傘,傘骨歪了根,傘沿的水順著他的褲腳往下滴,在地上積了個小水窪。“小鄭,沒遲到吧?”他抹了把臉上的水,露出個笑,“今天學‘在線抓藥’,我得學會了。”
“老伯您怎麼來了?”小鄭趕緊拉他到屋簷下,遞過紙巾,“雨這麼大,我改天上門教您也行啊。”
張老伯擺擺手,從懷裡掏出個塑料袋,裡麵裹著部手機,沒沾一點水:“我家老太婆膝蓋不好,以前總冒雨去藥店。我學會了在線抓藥,她就不用跑了。”他把手機放在桌上,屏幕亮起來,是張老伯和老伴的合照,背景是去年秋天的公園。
小鄭轉身倒了杯薑茶,遞到他手裡:“老伯您先暖暖手,我們慢慢學,學不會我每周三下午去您家教,直到您學會為止。”她重新攤開手冊,把“在線抓藥”那頁折起來,“您看,先點這個‘藥箱’圖標,就像去藥店推門……”
窗外的雨還在下,屋裡的老人們卻慢慢多了。李奶奶撐著把碎花傘,褲腳也濕了,手裡卻攥著袋剛買的陳皮:“小鄭,幫我看看這陳皮能存進‘家庭藥箱’不?”王爺爺帶著老花鏡,正跟著小棠的步驟調手機音量:“字太小,調大點才看得清。”
蘇懷瑾路過時,在門口站了會兒。她看見小鄭俯身在教張老伯輸地址,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挪;看見李奶奶舉著手機錄教程,嘴裡念叨“回家讓老頭子也學學”;看見王爺爺在手冊上記筆記,字寫得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很認真。老人的老花鏡反射著屏幕的光,像落了星子,小鄭的聲音溫溫柔柔的,混著窗外的雨聲,格外安穩。
她想起祖父以前總說:“老物件難用,不是物件老,是沒人耐著性子教怎麼用。”就像家裡那台舊銅藥碾,她小時候總覺得沉,祖父握著她的手轉了幾十次,她才知道“順時針轉才省力”。
雨停時,張老伯終於成功提交了第一單——給老伴訂的艾葉包。他舉著手機給小鄭看:“你看,成功了!明天就能送到?”小鄭點頭時,他突然想起什麼,從口袋裡摸出顆水果糖,塞給小鄭:“謝你啊,小鄭老師。”
糖紙在陽光下閃著光,像片小鏡子。蘇懷瑾看著他們的背影,忽然覺得所謂“數字鴻溝”,從來不是年齡的距離,是耐心的距離。當科技裡藏著“想讓你方便”的心意——大到能看清的字,像照片一樣的步驟,願意多等一會兒的耐心——再老的人也願意伸手試試,就像小時候學用筷子,隻要有人扶著,總能學會怎麼夾起一顆豆子。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