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中醫數字博物館”·藥材的3D展示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428章 “中醫數字博物館”·藥材的3D展示

第428章 “中醫數字博物館”·藥材的3D展示(1 / 1)

趙小胖的女兒小團子趴在藥櫃前的長桌上,平板屏幕的光映得她鼻尖發亮。她的小胖手指在屏幕上戳來戳去,屏幕裡的當歸模型正慢慢“生長”——細小的胚根剛破土時像條白生生的小蟲,長出的羽狀複葉展開時像撐開把綠羽毛扇,到根莖膨大成藥時,歸頭圓滾滾的,歸身直挺挺的,歸尾帶著幾根須根,像小姑娘紮的小辮子。

“爸爸你看!”小團子突然舉著平板跳起來,馬尾辮掃過藥鬥上的銅環,叮當作響,“當歸的根會分叉!就像我們小區那棵長歪的小樹苗!”她把模型放大,歸頭斷麵的油點看得清清楚楚,像撒了幾粒芝麻,“林阿姨說這是好當歸,油點多才管用。”

趙小胖湊過去時,正好看見林晚秋舉著麥克風走進來。她今天穿了件淺綠襯衫,袖口卷到小臂,手裡捏著片曬乾的當歸葉——是從自己的認藥筆記裡揭下來的標本,葉片邊角磨得卷了邊,葉脈上還留著她當年用紅筆標的小三角:“羽狀複葉,邊緣有鋸齒”。

“該錄陳艾葉和新艾葉的講解了。”林晚秋把標本放在平板旁,點開3d模型。屏幕裡的陳艾葉背麵絨毛稀稀拉拉的,顏色像曬黃的舊信紙;新艾葉的絨毛密得像層白霜,摸著紮手的質感都被模型做了出來。她對著麥克風開口,聲音清透得像剛濾過的泉水:“大家看絨毛——陳艾葉的絨毛會掉,就像爺爺的頭發會變少;新艾葉的絨毛多,像小朋友的胎毛,軟乎乎的。”

她邊說邊用虛擬手撥開葉片,絨毛的密度在屏幕上看得明明白白。錄到一半,她忽然停了,指著模型裡艾葉的葉脈:“這裡得加句——葉脈清晰的才好,就像人精神好時眼睛亮。”趙小胖在旁邊舉著攝像機笑:“你這講解比教科書還生動。”林晚秋指尖撚了撚標本葉的絨毛,眼裡亮閃閃的:“得讓大家看得真、記得住才行。”

上線頭一周,後台的訪問數據就像雨後的春筍,噌噌往上冒。杭州某小學的科學課上,李老師把平板連在投影儀上,屏幕裡的山藥模型正“剖”開地下塊莖——原本藏在土裡的部分白白胖胖的,上麵還帶著須根。

“原來我們吃的山藥,埋在地下的塊莖才是藥!”後排的男生突然舉手,手裡還捏著塊沒吃完的蒸山藥,“我奶奶總說‘山藥補脾胃’,現在知道它長什麼樣了!”女生們則圍著薄荷模型討論:“你看葉片上的小疙瘩!林阿姨說這是腺鱗,捏破就有香味——難怪我媽煮薄荷水時總說‘彆煮太久,香味會跑’。”

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放學回家後畫了幅“當歸生長日記”。紙麵上,從種子到成藥畫了六格,每格都標著天數:“第30天,長出3片小葉子”“第180天,歸頭開始長油點”“第365天,能采啦”。畫的邊角還歪歪扭扭寫著:“林阿姨說,好當歸要長得直,就像做人要正直。”這幅畫後來被貼在學校宣傳欄裡,旁邊圍了好多同學看。

後台收到條特殊留言,來自植物學教授周明遠。他附了張自己實驗室的當歸標本照片,和小程序裡的3d模型做了對比:“細節還原度90以上——羽狀複葉的鋸齒數、歸頭油點的分布,甚至側根的生長角度都對。更難得的是把‘藥用價值’融進去了:講當歸時說‘歸頭補血、歸尾活血’,講薄荷時提‘腺鱗裡的薄荷腦能清涼’,這才是活的科普。”他還留了條建議:“能不能加藥材炮製?比如酒蒸當歸——黃酒怎麼浸潤,蒸汽怎麼熏蒸,斷麵怎麼從白變棕,這是老手藝,得讓年輕人看見。”

林晚秋看到留言時,正翻自己的認藥筆記。本子裡夾滿了曬乾的標本:當歸葉、薄荷葉、艾葉……每片下麵都寫著日期和辨認要點。有頁記著“歸頭油點”,旁邊畫了個放大鏡,寫著“看了一下午,終於看清油點像小米粒”——那是她剛入行時,為了認準當歸,趴在藥櫃前看了一下午,眼睛都看花了。

“以前認藥,得翻書、摸實物,還怕把標本碰壞了。”她把筆記遞給蘇懷瑾,指尖劃過當歸葉標本的卷邊,“你看這葉子,都磨成這樣了。現在孩子們對著3d模型,能轉、能放大、能看生長過程,連‘當歸分叉’這種小細節都能發現,多好。”

蘇懷瑾翻到“薄荷”那頁,林晚秋在旁邊畫了片帶腺鱗的葉子,標著“捏破有香”。她抬頭時,看見屏幕裡的當歸模型還在慢慢旋轉,歸頭的油點在光下閃著淡淡的光。“祖父以前說‘認藥先認根’,”蘇懷瑾的指尖輕輕點在屏幕上,“根是植物的本,也是中醫的本。不管是曬乾的標本能摸能聞),還是3d模型能看能轉),隻要能讓人看清‘根’的樣子——它怎麼長,長什麼樣,哪裡能入藥——傳承就有了根。”

她想起藥櫃最上層的舊標本盒,裡麵是祖父年輕時收的當歸,歸身的紋路還清晰可見。現在,這株當歸以另一種形式“活”了過來,在屏幕裡生長、舒展,被小團子這樣的孩子看見、記住。

傍晚關店時,小團子還在看艾葉模型。她突然指著屏幕說:“林阿姨,陳艾葉的顏色像奶奶泡的陳皮!”林晚秋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對呀,老藥材都有自己的顏色和味道,就像老人有自己的故事——能被你們看見,它們就不算老。”

平板屏幕暗下去前,最後定格的是當歸的根係。那些深埋在土裡的根須,像無數雙看不見的手,穩穩地抓著泥土。蘇懷瑾看著那畫麵忽然明白:不管是標本、3d模型,還是口口相傳的辨認口訣,都是讓“根”被看見的方式。隻要根紮得穩,傳承就不會斷,就像樹長得再高,根在,就不會倒。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傻柱重生,收養破局 開局撿公主,一根玉米迷倒她? HP斯教慢慢靠近你 請勿招惹貌美人偶npc 天山畫壁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腦海一片林,異能全靠砍 養崽,從擺攤開始 賽博巫師入侵末日 我在無限遊戲裡撿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