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青年失意痛_浮生重啟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浮生重啟錄 > 第3章 青年失意痛

第3章 青年失意痛(1 / 2)

夜漏三更,油燈芯爆出個火星,照亮了縣誌上“洛城膏腴”四個字。

萬曆年間的洛城,曾是漕運樞紐,碼頭上商船連綿十裡,倉廩裡的糧食能堆成山。

可如今書頁間夾著的,卻是崇禎年間的災荒圖——餓殍遍野,流民如蟻,圖旁還有時任知縣的夾注:“鬥米千錢,官倉無粟,問之布政司,答曰"京餉緊急,無暇及此"。”

我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往事像潮水般湧來,帶著墨香與黴味,混著科舉策論上被朱砂劃掉的字句。

十八歲那年,我背著乾糧步行三百裡去應鄉試,鞋底磨穿了,就用破布裹著腳走。

走到一半,乾糧吃完了,隻能在路邊的野地裡挖些野菜充饑。

放榜那日,我在榜下站了三個時辰,直到看見“魏東來”三個字排在第七,才敢相信自己中了舉人。

可到了會試,我在策論裡寫了“藩鎮跋扈,鹽政蠹壞”,主考官看了竟把卷子摔在地上,朱砂筆在“鹽政”二字上畫了個血紅的圈:“這等狂生,若讓他入仕,豈不是要掀了朝堂?”

後來我才知道,那主考官的親家,正是兩淮鹽運使,每年光“餘鹽”的孝敬就有上萬兩。

落第那日,我在京城的茶肆裡遇見張大人。

他見我對著殘卷流淚,便要了去看,看完後拍著我肩說:“好文章!可惜生不逢時。”

他指的“時”,是如今策論首重“頌聖”,次講“祥瑞”,至於民生疾苦、朝政弊端,早被寫進了《科場禁忌》的頭一條。

後來是他力薦我入了國子監,可同窗們都笑我是“野路子”,說我不懂官場的“規矩”——他們在太學裡背的不是聖賢書,而是《中樞政考》裡的“迎送禮儀”、《督撫便覽》中的“饋遺數目”。

有次我在國子監的碑刻裡發現塊南宋殘碑,上麵刻著“諫官言事,雖黜勿罪”,可如今的碑趺上,卻被人刻了句“禍從口出,病從言入”。

在國子監的日子,是我這輩子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我與同舍的陳兄、劉兄常常在月下論政,我們讀範仲淹,讀海瑞,幻想著有朝一日能澄清吏治,讓百姓“樂歲終身飽”。

陳兄曾指著太液池說:“東來,他日你我若為封疆大吏,定要讓這天下無饑寒。”

可如今,陳兄已在京官任上步步高升,上次見他,他袖中掉出張“炭敬”的禮單,上麵列著各省巡撫所奉的炭資數目。

而他正忙著修訂《捐官則例》,給那些用銀子買官的富商定品級。

我這才明白,當年我們在國子監裡讀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早被他們換成了“先官場之利而利”。

我曾在國子監的碑刻裡見過劉大人年輕時的名字——那時他是太學生劉仲文,在“諫官言事碑”旁題過“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他中進士後被派往揚州鹽運司,首月便因查獲三船私鹽觸怒鹽商。

那夜他被綁在運河邊的柳樹上,三十大板下去,脊骨發出碎裂聲。

鹽運使王大人撐著油紙傘來看他,靴底碾過他咳出的血沫:“劉賢侄,這揚州的鹽,是朝廷的命脈,也是你我的命脈。”

半月後,他娶了王大人的獨女,婚房的紅綢下,藏著鹽商送來的“賀禮”——二十道蓋著戶部關防的浮引勘合。

他曾在洞房夜對著銅鏡揭開創口,看見血痂下新生的肉,像極了鹽引上的朱砂印。


最新小说: 辜負全世界後,你告訴我她們都是真的? 奪妻 假千金無所畏懼,本饕餮哐哐乾飯 最強戰帝 渣爹娶了白月光後,斷子絕孫了 星穹之人族必勝 全民拾荒求生!我能看到全圖資源 顛覆神權的革命者 逆流1970:從打獵開始成為萬元戶 諸天,從小李飛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