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臨官”就是“祿”,“帝旺”就是“刃”,祿刃按陽順陰逆取,生死也應如此。
這是錯誤的!
“帝旺”是十天乾在十二地支中盛衰的自然順序,失時則衰病,得時則帝旺。
“祿刃”是十天乾在十二地支中取用的方法異類為財官,同類為祿刃),二者含義不同,怎能混為一談?
按:陳素庵的議論頗為新穎,但失之偏頗。
參考沈孝瞻及《考原》《協紀辨方》等說法,其中的道理自然明晰。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是四柱八字命理的核心理論之一,主要探討十天乾在十二地支中的動態旺衰規律。
這一概念以自然界事物的生長周期為隱喻,通過十二長生宮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描述天乾五行之氣的強弱變化,為八字格局分析提供關鍵依據。
以下從理論框架、陰陽乾差異、應用邏輯及曆史傳承四個維度展開說明:
一、理論框架:十二長生宮的象征體係
1.十二階段的哲學隱喻
十二長生宮以“生長盛衰亡再生”的循環模型,模擬五行之氣的流轉規律。
例如:
長生如甲木在亥):象征事物萌芽,對應生命力的起點,主潛力與機遇。
帝旺如甲木在卯):代表巔峰狀態,主能力與資源的極致發揮。
墓如甲木在未):指能量收斂,主積累與沉澱,亦可能暗藏危機。
絕如甲木在申):表示生機斷絕,主困境與轉折,需靜待時機。
2.五行與地支的對應關係
十天乾的長生宮位與其五行屬性緊密相關。
例如:
陽乾順行:甲木長生在亥,丙火長生在寅,庚金長生在巳,壬水長生在申,戊土寄生於丙火的長生宮寅)。
陰乾逆行:乙木長生在午,丁火長生在酉,辛金長生在子,癸水長生在卯,己土寄生於丁火的長生宮酉)。
這種對應關係體現了“陽順陰逆”的傳統法則,即陽乾按地支順序順排,陰乾則逆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陰陽乾差異:爭議與調和
1.傳統觀點的分歧
命理界對陰陽乾的長生宮位存在爭議。
例如:
陽乾順行:甲木在亥為長生,沐浴在子,依此類推。
陰乾逆行:乙木在午為長生,沐浴在巳,與陽乾方向相反。
部分流派認為陰乾的長生宮位不符合五行生克邏輯如乙木在午為泄地,難以“長生”),主張陰陽乾同生同死如乙木長生在亥)。
袁樹珊在《命理探源》中雖未明確否定傳統,但強調需結合五行生克綜合判斷,避免教條化。
2.袁樹珊的調和立場
袁樹珊主張“五行為體,陰陽為用”,認為陰陽乾的差異源於五行之氣的動態變化。
例如:
陽乾主動:如甲木在亥得壬水滋養,象征生命力向外拓展。
陰乾主靜:如乙木在午受丁火泄耗,象征內斂蓄力。
這種差異需結合八字整體格局如日主強弱、用神配置)靈活分析,而非孤立看待。
三、應用邏輯:從理論到實踐
1.判斷日主旺衰
天乾在地支的長生宮位是衡量日主強弱的重要依據。例如:
日主為甲木,若地支見亥長生)、寅臨官)、卯帝旺),則身強。
若地支見午死)、未墓)、申絕),則身弱。
結合月令月支)的影響:若月令為寅甲木臨官),則日主更易強旺。
2.分析十神與運勢
十二長生宮可輔助判斷十神的吉凶屬性。
例如:
財星臨帝旺:主財運亨通,但需防過度消耗如財旺身弱反為忌)。
官星臨死絕:主事業受阻,但若日主強旺,反可製官為用。
袁樹珊強調,需結合五行生克如印星化官殺、食傷生財)綜合推演。
3.大運與流年的動態平衡
大運或流年逢長生、帝旺之地,主運勢上升。
逢衰、病、死、絕地,主運勢下行。
例如:
日主甲木行至亥運長生),易得貴人扶持。
行至午運死),需防意外挫折。
但袁樹珊指出,若八字中存在衝合如亥巳衝、寅亥合),則需重新評估宮位的實際影響。
四、曆史傳承與學術價值
1.理論溯源
十二長生宮的雛形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後經《淮南子》《五行大義》等文獻完善。
袁樹珊在《命理探源》中係統整理了這一理論,並結合明清命理經典如《三命通會》《滴天髓》)進行辯證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學術體係。
2.學術爭議與貢獻
爭議點:陰陽乾的長生宮位、土的寄生規則如戊土是否寄生於寅)等問題仍存分歧。
袁樹珊的貢獻:他強調“乾支為體,神煞為用”,主張以五行生克為核心,避免過度依賴神煞或孤立使用十二長生宮。
這種務實態度對後世命理研究影響深遠。
五、典型案例解析
以袁樹珊在《命理探源》中提及的“雙胞胎命例”為例:
若雙胞胎日主為甲木,八字身強地支見寅卯),則後出生者因時辰更接近陽氣收斂如申時),可能運勢更平穩。
若日主身弱地支見午未),則先出生者因時辰更接近陽氣生發如寅時),可能早年運勢更佳。這一分析體現了十二長生宮與八字整體格局的動態關聯。
《命理探源》中的“”構建了一套以五行流轉為核心的動態分析框架,通過十二長生宮揭示天乾在地支中的旺衰規律。
袁樹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主張以五行生克為根本,靈活運用十二長生宮進行綜合推演。
這一理論不僅是八字命理的基石,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
喜歡命理探源【譯注】請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譯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