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出卯時日入酉
譯文:
太陽升起在卯時,太陽落下在酉時。
注解:
“卯時”對應淩晨57點,為傳統計時中“日出”的時段。
“酉時”對應1719點,為傳統計時中“日入”的時段。
此句為基礎規律,指出日出日落的常規時辰對應。
原文:
五十前後不同輪
譯文:
五月和十月前後日出日落時間)不同,如同車輪交替變化。
注解:
“五十”指農曆五月和十月,因五月晝長夜短、十月晝短夜長,導致日出日落時辰與常規不同。
“不同輪”比喻時間隨季節交替變化,體現時辰的動態調整。
原文:
出茶齊正斜角落
譯文:
觀察太陽升起時的方位正、斜、角落等)來校準時辰,這一方法)。
注解:
“出茶”疑為“出察”,指觀察日出。
“齊正斜角落”描述太陽升起時的方位特征正中、傾斜、角落等),是通過天象細節定時辰的方法。
原文:
萬載千年此是真
譯文:
這一規律)曆經萬年千年都是真實可信的。
注解:
強調通過日出日落定時辰的方法具有恒久性和準確性,是傳統計時的可靠依據。
原文:
日出卯時,日入酉時。
譯文:
太陽升起在卯時,太陽落下在酉時。
注解:
重複前文核心規律,再次明確卯時為日出、酉時為日落的常規對應關係,是計時的基礎標準。
原文:
惟五月晝長,則日出寅時,日入戌時。
譯文:
隻有五月白天較長,於是太陽升起在寅時,太陽落下在戌時。
注解:
“惟”表轉折,指特殊情況。
“五月”為夏季,晝長夜短,故日出早於常規卯時寅時為35點),日晚於常規酉時戌時為1921點)。
原文:
十月晝短,則日出辰時,日入申時。
譯文:
十月白天較短,於是太陽升起在辰時,太陽落下在申時。
注解:
“十月”為冬季,晝短夜長,故日出晚於常規卯時辰時為79點),日落早於常規酉時申時為1517點)。
原文:
所以前後不同,其各省增減刻數。
譯文:
因此不同月份的日出日落時間)有前後差異,各省根據地域)增減的時刻。
注解:
“刻數”為古代計時單位,一刻約合現代15分鐘。
此句說明地域差異會導致時辰刻數的增減,體現計時需結合地域調整。
原文:
每年曆書內,算載明白。
譯文:
每年的曆書裡麵,都計算記載得很清楚。
注解:
“曆書”指古代記載曆法、節氣、時辰等的書籍。
說明地域及時辰刻數的調整可通過曆書查詢,體現其規範性和可參考性。
原文:
後二句乃看日定時法,備悉後條。
譯文:
前麵引文的後兩句指“出茶齊正斜角落,萬載千年此是真”)是通過觀察太陽定時辰的方法,詳細內容在後麵的條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