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命論與孿生子_命理探源【譯注】_线上阅读小说网 

定命論與孿生子(1 / 2)

原文:

堅複先生雲:在科學昌明的現代,還有許多人相信「定命論」的。

中國的星相學就是完全以定命論來推斷人們的一生遭遇。

歐西的定命論者,看來不及中國星相學家(即命理家)以陰陽乾支來作極細微的分析,但對於定命的見解也深信不疑。

比如一個婦人到帽店買帽子,翻來覆去選擇,花了許多時間才決定買其中一頂,在定命論者眼中,則視為庸人自擾,以為她在進入店門之前,已經冥冥中肯定那一頂屬於她所有的了。

譯文:

堅複先生說:在科學昌盛的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定命論”。

中國的星相學,就是完全依據定命論來推斷人一生的經曆和遭遇。

西方的定命論者,看起來不如中國星相學家也就是命理家)用陰陽乾支進行極為細致的分析,但他們對“命運早已注定”這一觀點也深信不疑。

比如有一位婦人到帽子店買帽子,反複挑選,花費了很多時間才決定買其中一頂;在定命論者看來,這是庸人自擾,他們認為婦人在走進店門之前,冥冥之中就已經注定那頂帽子是屬於她的了。

注解:

“堅複先生”為文中提及的觀點持有者,具體身份未明確,此處按原文稱謂直譯。

“定命論”指認為人的命運由先天因素決定、無法通過人力改變的理論,是全文核心討論的概念。

“星相學”此處特指中國傳統命理術,非西方占星術,原文括號中“即命理家”已明確其與“星相學家”的等同關係。

“陰陽乾支”是中國傳統命理分析的核心工具,“陰陽”為古代哲學對立統一概念,“乾支”即天乾甲、乙等十天乾)和地支子、醜等十二地支),用於標記時間、推演五行生克。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有問題卻自找麻煩,此處體現定命論者對“人主動選擇”的否定態度。

原文:

按:上說隻個婦人當是命定有金錢購帽,命定有知識選帽,否則必不能手持錢囊步入帽店之門。

語雲: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況有金錢購帽,而又具知識以選帽乎。

《寄蝸殘贅》雲:人生富貴貧賤悉由命定,即身後榮辱亦命中所注。

世人群尊關帝,設於在曹之日,或遇害,或病歿,後世誰亮其心,烏知其忠肝義膽冠絕古今哉。

至秦檜之惡萬世唾罵,然上書二帥千餘言,慷慨激烈,必欲立趙氏之後。

即令李若水輩執筆為之,亦不過如此。

設當時觸怒被殺,得不指為宋室忠臣乎?

關帝不死於曹,以成其忠。

秦檜不死於金,以成其奸。

命中早定,人自不知耳。

譯文:

按語:上麵所說的那個婦人,本該是命中注定有金錢買帽子,命中注定有分辨能力挑選帽子;否則她必定無法拿著錢袋走進帽子店的門。

俗語說:每一頓飲食、每一點得失,沒有一樣不是早已注定的。

更何況是擁有金錢買帽子,還具備分辨能力挑選帽子這種事呢?

《寄蝸殘贅》中說:人一生的富貴、貧賤,全由命運注定,即便人死後的榮耀與恥辱,也是命中早已注定的。

世人都尊崇關羽關帝),假如他在投靠曹操的時期,要麼被殺害,要麼因病去世,後世誰能明白他的本心,又怎麼會知道他的忠肝義膽是古今第一呢?

至於秦檜,他的惡行被萬世唾罵,但他曾給兩位元帥上書一千多字,言辭慷慨激昂,堅決主張擁立趙家宋朝皇室)的後代。

即便是讓李若水這類忠臣)提筆寫,也不會比這更好。

假如當時他因言辭觸怒他人而被殺死,難道不會被視作宋朝的忠臣嗎?

關羽沒有死在曹操麾下,因此成就了他的忠名。

秦檜沒有死在金國,因此成就了他的奸名。

這些都是命中早已注定的,隻是人們自己不知道罷了。

注解:

“按”是古代典籍中常見的“按語”,指作者或注者對前文內容的補充、評論或闡釋。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傳統俗語,強調細微之事皆由命運決定,常被用於支撐定命論觀點。

《寄蝸殘贅》是清代學者梁章钜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內容多涉及曆史、民俗、議論等,此處引文用於佐證“生死榮辱皆由命定”的觀點。

“關帝”即關羽,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後世被尊為“武聖”,是“忠”的象征;“在曹之日”指關羽暫時投靠曹操的時期,史載其“身在曹營心在漢”,是其忠肝義膽的體現。

“秦檜”是南宋奸臣,以陷害嶽飛聞名,被視為“奸”的代表;“二帥”指當時南宋的軍事統帥具體所指需結合曆史背景,此處按原文“二帥”直譯);“李若水”是北宋末年忠臣,因反對金國立張邦昌為帝而被殺,此處用其代表“忠臣”,與秦檜形成對比。

原文:

又如中東方麵,許多伊斯蘭教徒也深信定命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認定一個人的窮通得失,命運是鑄定了,不能以人力爭的。

這種觀念可能造成英勇戰士,也可能造成奇懶的人。

當你相信在戰場之中,每一炮彈槍彈隻打死該死的人,不該死的不會遭危害,你自然地會英勇向前,無所畏懼。

當你將一切委之於天命,餓死不餓死,都是命也。

你自懶得去為生活而奮鬥。

英勇戰士與懶人的分野,隻差一線。

譯文:

又如在中東地區,很多伊斯蘭教徒也深信定命論。

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窮困通達、所得所失,都是命運早已鑄就注定的,無法通過個人努力去爭取改變。

這種定命觀念,可能造就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可能造就極度懶惰的人。

當你相信在戰場上,每一顆炮彈、每一顆子彈隻會打死那些命中注定該死的人,不該死的人不會受到傷害時,你自然會英勇地衝鋒向前,沒有絲毫畏懼。

當你把一切都托付給天命,認為會不會餓死都是命運決定的時。

你自然就會懶得為了生計去努力奮鬥。

英勇的戰士和懶惰的人之間的差彆,僅僅隻有一線之隔。

注解:

“中東方麵”指中東地區,是伊斯蘭教徒的主要聚居區域之一,此處點明定命論在不同宗教、地域的存在。

“伊斯蘭教徒”即穆斯林,其宗教教義中包含“前定”思想即“信前定”,認為萬物皆由真主預先決定),與文中“定命論”核心觀點一致。

“窮通得失”是傳統漢語詞彙,“窮”指窮困、失意,“通”指通達、得誌,“得失”指獲得與失去,整體代指人生的境遇變化。

“分野,隻差一線”強調同一觀念定命論)因個體理解、踐行不同,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行為結果,體現觀念對行為的影響。

原文:

按: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程注: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

人不知命,則見害必避,見利必趨,何以為君子。

張文端公《聰訓齋語》雲:人生禍福榮辱,自有一定命數,確不可移。

審此,則利可趨而有不必趨之利,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

利害之見既除,而為君子之道始出。

上說隻個戰士,不怕槍炮打死,見害不避而能英勇作戰,固可算是君子。

隻個懶漢,不怕饑寒餓死,見利不趨而能守分安貧,更可算是君子。

如果戰士而見害必避,怕槍炮打死,勢必棄甲拋戈,望風披靡。

懶漢而見利必趨,勢必寡廉鮮恥,強取詐騙。

此非君子,直是小人,天地間又何取乎此類小人耶?

譯文:

按語:孔子說:不懂得命運,就無法成為君子。

程頤或程顥,宋代大儒,合稱“二程”)注釋說:懂得命運的人,是知道有“命運”存在並且相信它的人。

人如果不懂得命運,就會看到危害必定躲避,看到利益必定追逐,這樣怎麼能成為君子呢?

張文端公張英)在《聰訓齋語》中說:人一生的災禍、福氣、榮耀、恥辱,自然有一定的命數,確實無法改變。


最新小说: 我穿內娛,你給我綁定宮鬥係統? 全員失格 霧都孤女:美貌是幸運,實力才是利器 稀土:大國鎖鑰 紅樓:重生賈瑞,鐵血風流 交出答案 老子武功天下第一哈哈哈 年代逆襲:假戲真做拐新娘 星際寫小說,雄獸們跪求我更新 七零年代換親,對照組女配美又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