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三十二則(十六)_命理探源【譯注】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命理探源【譯注】 > 議論三十二則(十六)

議論三十二則(十六)(1 / 1)

原文:

鬱離子雲:天地之呼吸,吾於潮汐見之。禍福之素定,吾於夢寐之先兆見之。同聲之相應,吾於琴之弦見之。同氣之相求,吾於鐵與磁石見之。鬼神之變化,吾於雷電見之。陰陽五行之消息,人命係其吉凶,吾於介鱗之於月見之。祭祀之非虛文,吾於豺獺見之。天樞之中,吾於子午之針見之。巫祝之理不無,吾於吹蠱見之。三辰六氣之變,有占而必驗,吾於人之脈色見之。

譯文:

鬱離子說:天地的呼吸,我從潮汐的漲落中觀察到。

禍福的預先注定,我從夢寐的先兆中察覺。

相同聲音的相互應和,我從琴瑟的弦音中體會。

相同氣息的相互吸引,我從鐵與磁石的感應中見證。

鬼神的變幻莫測,我從雷電的轟鳴中感知。

陰陽五行的消長變化,人命與之關聯的吉凶,我從魚類隨月相的變化中發現。

祭祀並非空洞的儀式,我從豺獺按時祭祀的行為中明了。

天樞星的方位,我從磁針的指向中確定。

巫祝之術並非虛妄,我從吹氣施蠱的現象中領悟。

日月星三辰與六氣的變化,占卜必有應驗,我從人的脈象氣色中驗證。

注解:

此段通過自然現象與人文現象的類比,闡釋"格物致知"的哲學思想。

潮汐與天地呼吸的關聯,體現古代宇宙觀中"天人同構"的理念。

豺獺祭祀出自《禮記·月令》,豺祭獸、獺祭魚被視為順應天時的禮儀象征。

吹蠱指巫祝通過吹氣施放蠱毒的巫術,反映古代對超自然力量的認知。

介鱗隨月的記載見於《淮南子·地行訓》,描述魚類活動與月相的周期性關聯。

子午針即指南針,其指向功能在明代航海技術中已廣泛應用。

這些例證共同構建了劉基"觀著知微"的認識論體係。

原文:

觀其著以知微,察其顯而見隱。此格物致知之要道也。

譯文:

觀察顯著的表象以推知細微的本質,洞察顯露的現象以發現隱藏的規律。

這是探究事物原理以獲得知識的關鍵方法。

注解:

"格物致知"出自《大學》,是儒家認識論的核心命題。

劉基在此強調通過對具體事物的觀察歸納,達到對抽象規律的認知。

"著"與"微"、"顯"與"隱"的對立統一,體現辯證思維。

這種方法論與《鬱離子》中大量使用的寓言類比手法一致,如以工之僑獻琴的故事揭示世風虛偽,以狙公養猴的寓言批判暴政,均為"格物致知"的實踐範例。

原文:

不研其情,不索其故,梏於耳目而止,非知天人者矣。

譯文:

不探究事物的本質,不推求現象的根源,僅局限於耳目所見,就不是真正通曉天人之道的人。

注解:

此句批判淺嘗輒止的認知態度,強調對事物內在規律的深度挖掘。

"梏於耳目"指受感官經驗的束縛,未能上升到理性認識。

劉基在《鬱離子》中多次諷刺此類認知局限,如《僰人養猴》篇中狙公不知猴群覺醒的根源,最終餓死。

"天人"即天道與人道的關係,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議題,劉基主張通過格物致知實現對天人關係的貫通理解。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以上內容核心是《鬱離子》中關於認知方法的論述:首先通過潮汐與天地呼吸、鐵與磁石相吸、介鱗隨月變化等自然現象,以及豺獺祭祀、子午針指向等人文事物現象,舉例說明“觀其著以知微,察其顯而見隱”的認知邏輯。

接著明確指出這是“格物致知”的關鍵方法。

最後批判“不研其情、不索其故,僅局限於耳目所見”的淺層認知,認為這樣無法通曉“天人之道”。

喜歡命理探源【譯注】請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譯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