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腦電波圖譜裡的重疊時空
腦電波監測儀的綠色曲線在屏幕上緩緩起伏,像一條沉睡的綠色河流。葉可北盯著屏幕,指尖在觸控筆上無意識地摩挲——這是父親葉雲天留下的最後一組實驗數據:“親情腦電波關聯圖譜”。父親生前總說:“血緣是生物界最精密的密碼,連腦電波都會在不經意間共振。”
數據量龐大得驚人,涵蓋了他和兄弟姐妹們從出生到成年的數千組腦電波記錄。葉可北花了半年時間整理,試圖從中找出父親提到的“共振規律”,卻始終一無所獲。直到今天淩晨,他在篩選“異常波動”樣本時,一組編號為“yb170623”的數據突然讓他僵在原地。
屏幕上,兩條綠色曲線幾乎完美重疊。一條標注著“葉可北,17歲6月23日,高燒39.8c,意識模糊狀態”,另一條則沒有標注姓名,隻有一個模糊的時間戳:“同日,031742”。
葉可北的呼吸驟然停滯。他放大圖譜,將兩條曲線的峰值、頻率、波幅逐一比對——誤差率低於0.01。這意味著,在他17歲發高燒的那個淩晨三點十七分,有另一個人的腦電波,與他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的腦電波,發生了完美同步。
生物學上,這種同步隻可能出現在兩種情況:同卵雙胞胎,或……極度親密的人在強烈情感共鳴下的瞬間共振。
而這個人,會是誰?
記憶像被投入石子的深潭,瞬間漾開層層漣漪。
17歲那年的夏天,流感肆虐。葉可北中招時,正趕上期末考,他硬撐著複習到深夜,淩晨時突然渾身滾燙,意識像被泡在熱水裡,模糊成一片混沌。他記得自己躺在床上,感覺有人用濕毛巾一遍遍擦他的額頭,動作輕柔得像怕碰碎一件瓷器。
“小北,彆怕。”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帶著熟悉的、混合著消毒水和陽光的味道,“你的免疫係統像我,夠強,肯定能扛過去。”
他想睜開眼,眼皮卻重得像粘了膠水。隻隱約感覺到那隻手的溫度,掌心帶著薄繭,指尖輕輕按在他的頸動脈上,似乎在測量脈搏。那觸感真實得不像幻覺,甚至能感覺到對方呼吸拂過他耳廓的溫熱。
“爸……”他含糊地呢喃。
“嗯,我在。”那個聲音應著。
再次醒來時,天已經亮了。母親林月瞳坐在床邊削蘋果,眼眶通紅:“你可算醒了!昨晚燒得直說胡話,嚇死媽媽了。”
“爸呢?”葉可北嗓子乾得發疼。
“你爸在外地開會啊,”林月瞳把蘋果遞給他,“我昨晚給你爸打電話,他急得差點買最早的機票回來,我說你退燒了他才放心。”
葉可北當時沒多想,隻當是高燒產生的幻覺。可現在看著屏幕上重疊的腦電波曲線,那個淩晨的觸感、聲音、甚至呼吸的頻率,突然清晰得像就發生在昨天。
他調出父親當年的行程記錄——6月23日,葉雲天確實在三百公裡外的城市參加生物學術會議,會議簽到表、酒店入住記錄、航班信息……所有證據都顯示,他不可能出現在家裡。
可腦電波不會說謊。
葉可北猛地想起葉可南發現的那五個“異常時空節點”,其中一個的時間戳,正好是6月23日淩晨三點十七分。
心臟像是被無形的手攥緊,酸意順著血管蔓延到四肢百骸。
他終於明白,那個淩晨在他床邊的,不是幻覺。是父親。
是穿越了三百公裡的空間,甚至可能穿越了時間的父親。他或許是在會議間隙,啟動了某種便攜的時空裝置,隻為回到兒子身邊,用他作為生物學家最熟悉的方式——觸摸額頭感受體溫,按壓頸動脈監測脈搏,用一句“免疫係統像我”來傳遞力量。然後在他退燒前,悄無聲息地返回“屬於他的時空”,隻留下一組無法被常規邏輯解釋的腦電波數據,作為“我來過”的證明。
監測儀的蜂鳴聲打破了寂靜,葉可北回過神,發現自己的腦電波曲線也開始劇烈波動——與屏幕上那組“異常數據”的波動頻率,漸漸重合。
原來父親說的“親情共振”是真的。即使隔著時空,即使他從未說出口,那份擔憂與愛,也早已刻進了彼此的生命電波裡。
第二節:永生花圖譜與未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