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墨還是沒有忍住,詢問了一下關於神使的事情。
“神使我也沒有見過,我聽說神使是神聖教會的護教法王,主要是用來保護教會,應對外來威脅的。
而且想要成為神使很難,必須是那種比較虔誠的信徒,才有機會成為神使。
我們這裡因為距離太遠了,也沒發展出來多少信徒,所以我們這裡也沒有什麼神使。
不過在最近幾天,神聖教會派來了一位大主教帶隊,準備在我們這裡選拔一些神使出來。”
吳婆婆對陳墨並沒有防備,把神聖教會的事情,簡單的和他說了一些。
其實她也挺想要把陳墨拉進神聖教會的,畢竟她就是神聖教會的大主教,陳墨還是熟人留下的孩子,進入神聖教會的話,她也可以幫助一下陳墨。
然而了解神聖教會本質的陳墨,其實並沒有什麼興趣加入神聖教會。
看來吳婆婆是真的不太知道神聖教會的本質,也不太清楚神使這件事,那就是人造怪物好不好。
“你就這麼信任神聖教會,我怎麼感覺神聖教會不是什麼好東西呢?”
邱水洋再次的說道。
他雖然是剛從吳婆婆口中,了解到這個教會的,但是光聽說,他就覺得這個教會不是什麼好東西。
天下真的有免費的午餐嗎?
“一號庇護小鎮的教會太多了,很多教會都打著神的名義,做著傷天害理的事情。
所以讓一些人對於教會,都有了一些成見,認為所有的教會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是神聖教會不一樣,神聖教會在這裡真的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這一點我可以保證,因為我就是這裡的大主教。
我雖然救不了大家,但是我也不會去傷害大家的,神聖教會隻會幫助大家,讓大家渡過這次危機。
這一點大家可以監督,我就是死也不會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吳婆婆說的很認真,一再跟幾人保證道。
這就是一號庇護小鎮的模式,因為對於未來看不到希望,既然自己改變不了這個時代,那就把希望寄托在神靈的身上。
希望有神,能夠改變這個時代,改變大家的生活,反正人是弱小的,所以人是指望不上了,隻能指望無所不能的神。
眾多的宗教,就是在這樣背景之下發展起來的。
就像是一些不迷信的人,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也會求一下神,或者說老天爺之類的,完全是一種精神慰藉。
所以一號庇護小鎮的模式,就是教會模式。
四個小鎮其實各有特點,雖然距離很近,但是發展卻各不相同,有著很明顯的差異。
一號庇護小鎮,主體就是教會類型的模式。
還有一些共濟會之類的。
他們以共同信仰,或者說認識的夥伴為紐帶,建立了教會或者共濟會。
把大部分散人團結了起來,一起在荒野當中求生,畢竟人多力量大,跟三號庇護小鎮的還有不同。
三號庇護小鎮的很多教會,都是有目的的。他們隻講究免費發放食物,從而有其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