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延煜連忙舉杯。
“李將軍言重了!諸位將軍當時之慮,亦是情理之中。藍某不敢當賠罪二字,今後同為主公效力,還望李將軍與諸位同袍多多指教!”亦是將杯中酒飲儘。
孫景曜等人也紛紛舉杯上前,表達歉意與敬佩之意。
一時間,大堂內充滿了冰釋前嫌、同心協力的熱烈氣氛。
眾將心悅誠服,共同舉杯,為藍延煜賀,為此次大勝賀,聲震屋瓦。
武陽也並未忘記此次跟隨藍延煜建立奇功的其他將領。
他特彆嘉獎了在奇襲中表現出色、勇猛果敢的周淮和蕭定二人,晉升其軍職,賜予金銀,勉勵他們再接再厲。
周淮、蕭定感激涕零,宣誓效忠。
至此,靖亂軍經過此役,不僅擊退了強大的蒙驁,繳獲巨豐,更在內部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整合與升華。
武陽憑借其卓越的指揮、強大的個人武勇以及關鍵時刻力排眾議、信任屬下的魄力,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藍延煜的融入和崛起,也為靖亂軍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性。慶功宴在熱烈祥和的氣氛中推向高潮,賓主儘歡。
然而,盛宴終有散時。
當喧囂逐漸沉澱,月光清冷地灑落在慶城府的飛簷鬥拱之上時,諸葛長明如同一個無聲的影子,緩緩來到了武陽的書房外。
武陽正憑窗而立,望著窗外依舊零星閃爍的慶祝燈火,臉上並無多少沉醉之色,反而帶著一絲深思。
“主公。”
諸葛長明輕聲喚道。
武陽轉過身,臉上露出笑容。
“軍師來了,正好,今日盛宴,軍師勞苦功高,未能與你多飲幾杯。”
諸葛長明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並無太多歡慶後的鬆弛。
“主公,盛宴雖好,卻不可沉迷。老夫此來,正是有要事需與主公共商。”
“哦?軍師請講。”
武陽神色一正,請諸葛長明坐下。
諸葛長明羽扇輕搖,目光銳利。
“主公,此次我軍雖獲大勝,重創蒙驁,將其逐回陸安郡。然,此戰亦暴露我軍諸多問題,兵力、裝備、訓練,與魏陽此等積年強國相比,仍有差距。”
“蒙驁雖敗,但其根基未損,魏陽王更不會因此罷休。此次大敗,於魏陽而言,乃是奇恥大辱!他們必定會傾力報複,一雪前恥!”
諸葛長明頓了頓,加重語氣。
“下一次大戰,將不再是一城一地之爭奪,很可能將決定整個北方,乃至天下大勢的走向!那將是真正意義上的決戰!故而,此刻我等絕不能因一時之勝而沾沾自喜,戒驕戒躁,方是持身之道。”
武陽聞言,深以為然,臉上最後一絲宴後的輕鬆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凝重。
“軍師所言極是。我亦有此感。蒙驁乃世之名將,此次敗於奇計,心中必不服。魏陽國力雄厚,緩過氣來,必然興師複仇。軍師以為,眼下我軍當務之急為何?”
諸葛長明成竹在胸,緩緩道出方略。
“第一,消化戰果,鞏固根基。慶州新附,需進一步安撫民心,整頓吏治,發展生產,使我軍擁有穩固之後方與源源不斷之糧餉。第二,也是重中之重,便是整軍經武,全力練兵!”
他走到牆上懸掛的巨幅地圖前,指點道。
“經此一役,我軍收編降卒、繳獲軍械戰馬極多,減去陣亡的將士,目前兵力在十三萬。然,兵貴精不貴多。當務之急,是將這十三萬之眾,練成真正的虎狼之師!各營需補充兵員,調整編製,加強協同演練。尤其是騎兵,唐承安將軍重組天武騎之事,需加快進度。步卒之陣法、弓弩之射藝、城防之修繕、軍械之打造,皆需日日操練,不敢有絲毫懈怠。同時,需廣布斥候,嚴密監視陸安郡龐涓和蒙驁以及魏陽國內動向,做到知己知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陽聽得連連點頭,目光越來越亮。
“軍師思慮周詳,武陽受教。如此,方能以不變應萬變,無論魏陽何時來攻,我皆有一戰之力!”
“主公英明。”
諸葛長明躬身道,
“此外,對外,或可遣使與周邊其他對魏陽不滿之勢力暗中聯絡,即便不能結盟,亦可牽製魏陽部分精力。”
“好!就依軍師之策!”
武陽拍案而定,豪情再起,
“狂歡一夜已然足夠!明日,便是新的開始!”
翌日,當初升的朝陽驅散慶功宴最後的餘韻,整個慶城並未沉浸在勝利的慵懶之中,反而響起了比以往更加激昂、更加整齊的操練之聲!
武陽雷厲風行,立刻召集眾將,宣布了全麵整訓的命令。
校場之上,旌旗招展,殺聲震天。
赤虎、青龍、血煞、玄武、豐戍以及藍延煜新整編的部隊,還有武陽的親兵營,全部投入了熱火朝天的訓練。
老兵帶著新兵,演練陣型,打磨技藝;
騎兵策馬奔騰,練習衝鋒騎射;弓弩手日夜不輟,提高精準與射速;
工兵和輔兵則忙著修複城牆,打造軍械。
唐承天更是抓緊一切時間,從各營挑選善騎之士,加緊操練,天武騎的雛形漸漸顯現。
武陽與諸葛長明每日巡視各營,親自督導演練,解決困難。
整個靖亂軍集團,如同一台經過血火洗禮後更加精密的戰爭機器,在短暫的慶祝後,迅速進入了新一輪的、為迎接未來更大風暴而進行的緊張準備之中。
喜歡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