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國的國君,怎麼能如此荒唐?”
“難道說,是以往曆朝曆代的曆史教訓,不夠刻骨銘心嗎?”
“親近小人,而遠離賢臣。”
“這…豈能是一代明君所能做的,這簡直是‘昏君’啊!”
“曆史,果然如車輪一般,來來回回,不知往返了多少次。”
“身為一國的國君,往往會在得誌意滿的時候,以及躊躇滿誌、失魂落魄的時候,容易陷入‘昏庸無能’的境地。”
“而在這個時候,正好就是小人奸臣‘趁虛而入’的時候啊!”
“就如同那曲沃伯滅亡了翼國一樣,事情…總會伴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剛上任的君主,在很大一部分情況下都會是意氣風發、胸懷大誌之人,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打造一個‘盛世強國’。”
感慨到這兒,隻見王嘉再度思索了一下,然後便繼續感慨道。
“但是,俗話說的好:‘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試問這世間有哪幾位君王,能夠自始至終的堅定不移的履行著他的‘諾言’?”
“一旦出現能力不足而導致昏庸的時候…”
“這個時候,賢臣的作用就很是明顯了。”
“比如說像唐太宗李世民魏征,這樣的君王賢臣組合,在曆史上也是很多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小人奸臣,會將原本還在昏庸境地之前的君王徹底的拉入‘萬丈深淵’。”
“所以說,‘小人奸臣入,君王庸無能’,‘國力衰弱時,必有大禍出’。”
“這下子,還真是讓這楚國的大臣鬥伯比,給抓住了‘把柄’與‘機會’了啊。”
“隨國,現在看來,是凶多吉少了。”
“唉…”
果不其然,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
緊接著,到了夏天的時候,楚武王在沈鹿這個地方會合諸侯。
然而,就在其他諸侯國家都相繼赴約的情況下。
黃國與隨國這兩個諸侯國,未能按時赴會。
這下子,讓楚武王感到十分生氣。
“我嘞個東皇太一、少司命、東君天帝、祝融龍鳳啊!”
“黃國和隨國,這倆個‘小崽子’,是怎麼敢的啊?”
“難道說,他們是忘了先前我楚國帶給他們強大的‘威壓’了。”
“不行,隻是看來十分嚴重!”
“如此不給我楚國麵子…”
“我楚國,必然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於是乎,在那之後不久,楚武王便開始討伐隨國,軍隊駐紮在漢水、淮水之間。
“哼!”
“寡人倒要看看,隨國那幫小兒,究竟有什麼實力能夠抗衡我楚國的千軍萬馬?”
眼見情況危及,身為隨國大臣的季梁,便臨危受命,冒死向隨侯進諫。
“君上,我建議您先向楚國表示屈服。”
“然後,如果說楚國不同意的話,再繼續開戰。”
“這樣做的話,可以激怒我軍的士氣而使敵軍懈怠。”
“雖說,這樣可能一時半會兒讓君上您感到屈辱,讓隨國‘蒙羞’。”
“但是,依卑臣所見,這也不失為一個‘萬全之策’啊!”
見大臣季梁此番話一出,一向視他為眼中釘的隨國少師,連忙便反駁道。
“不行!君上,您不能聽季梁的話,他是在害您與隨國啊。”
“必須速戰,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我們將會錯過戰勝楚軍的絕佳時機!”
聽完這話,身為隨國國君的隨侯,在思索了一陣後,便說道。
“嗯…”
“寡人決定,聽取少師的建議。”
或許,是因為少師平時受到隨侯的寵愛。
所以,隨侯做出這個選擇,也不為過。
而在一旁圍觀著的王嘉呢,見此情形,則是感慨道。
“唉…”
“這隨國,簡直是白瞎了一位賢臣。”
“我現在都替季梁感到擔憂…”
“曆史上,曾經有多少的君王,因為不聽信賢臣的建議,親近小人,而最後導致滅國的災禍。”
“所以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句話不僅可以用在軍事上,更可以用在為人處事、政事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中。”
“有些時候,不是說這世上沒有賢人能臣。”
“更多的,是正義的‘慧眼’,被陰霾給‘蒙蔽’了啊。”
之後,又過了不久。
眼見,隨侯出兵抵禦楚兵,遠望楚國的軍隊。
麵對這一事情,為國事殫精竭慮的大臣季梁,隻好再度進諫道。
“君上,請聽卑臣一言。”
“楚國人尊重左,君王您一定要處在左軍中,不要和楚王正麵作戰。”
“姑且攻擊他的右軍,右軍沒有良將,一定會戰敗。”
“他們的偏師失敗,大眾便會離散了。”
然而,當聽到大臣季梁的建議後,隨國的少師,又坐不住了。
他說:
“君上,您也聽卑臣一言。”
“卑臣建議您,一定不要聽季梁的話。”
“不和楚王正麵作戰,就表示我們不是與他地位相等的敵國。”
“如此一來,我們隨國的顏麵何在?”
一聽這話,隻見隨侯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嗯…”
“少師,還是你說的話對啊。”
見此情形,王嘉不禁再度痛呼。
“親近小人,聽從讒言,真是禍國殃民啊!”
“我為隨國有這麼一位不親近賢臣,遠離賢臣而親近小人的昏君,感到悲哀!”
後來,隨侯自然也就沒有在聽大臣季梁的話,發兵於楚國在速杞這個地方交戰。
本以為,他們會信心滿滿。
然而,正是因為戰略戰術的失利,還有情緒上驕傲自滿。
很快,這隨國的軍隊便打了敗仗。
眼見情況十分危及,隨侯便起身逃走。
而身為楚國大將的鬥丹,在這個時候繳獲了隨候乘坐的兵車,擒住了車右少師。
麵對一臉慌張的隨國少師,鬥丹除了高興之餘,還不忘嘲諷少師。
“這一天…我終於等到了。”
“我楚國,終於一雪前恥了,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也是,麵對這季梁這麼一位賢臣,隨侯卻不加以信任,反而是信任這個毫無謀略的‘豬頭’少師。”
“也難怪啊,隨國會打了敗仗。”
“嗬…”
而麵對打了敗仗的隨國,王嘉…他除了一聲唏噓,便沒有了過多的話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緊接著,來到了秋天。
此時,正值隨國與楚國進行議和。
麵對隨國大臣提出的建議,楚武王打算不同意。
“哼!”
“這隨國,區區一個小國,竟三番五次挑釁我楚國。”
“這筆賬,不能輕易的就這麼結束了!”
麵對楚武王如此生氣的樣子,楚國的大臣鬥伯比建議說。
“大王,畢竟上天已經除去了他們的禍患少師了。”
“然而,就是這樣,隨國也沒有與我楚國相抗衡的一己之力。”
“在這之後,想必…這隨國也是興不起什麼大的‘風浪’的。”
一聽大臣鬥伯比,如此說來,楚武王便點了點頭,然後相信了他的話。
“嗯…”
“鬥愛卿,在關鍵的時候,還是你靠譜啊。”
於是乎,在之後,楚國在與隨國訂立盟約之後,便回國了。
而王嘉呢,他也是十分讚同鬥伯比的觀點。
“有一位難能可貴,在危機時刻能夠擔當大任的‘賢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更重要的卻是,要培養一個能夠培育出大量‘賢臣’,同時儘量避免.小人奸臣’出現的環境。”
“這樣的話,即使出現什麼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改正。”
“隻不過,這個過程…其實是相當艱難的。”
“所以說,隻有有恒心、有毅力、有勇氣、有堅定的意誌和信仰的人,才能夠擔大責,成大事兒,才能為百姓謀福利!”
後來,在冬天的時候,周天子命令虢仲到晉國立晉哀侯的弟弟緡為國君。
與此同時,祭公來到了魯國,然後去紀國迎接皇後。
這個做法,是合乎禮法的。
後來,又過了沒多久。
在這之中,王嘉與許多相關人士進行交流,並且有了許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後來,當他的思緒回到現實中時,他便將其中重要的信息記錄在他先前準備好的小竹簡小冊子上,之後再細細分析。
然後,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書籍整理與分類工作後,他便馬不停蹄的帶著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辦公的地方,尋求答疑解惑。
之後,便進入了師生問答環節。
到了後來,他與他的那幾個師哥師姐也進行了一係列的交流。
在此基礎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感悟。
這一天,很快也就過去了。
接下來,到了魯桓公第九年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左傳遊記請大家收藏:()左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