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又過了不久,冬天十二月的時候,魯國的軍隊與鄭國的軍隊聯合攻打宋國。
最後,在丁未時分,魯國決定與宋國交戰。
此刻,正當王嘉隨時空來到這一年,想到了先前有關這一年的白話文記憶時,他紌不禁感慨道。
“呃…這…”
“我的天哪!這一年,魯桓公怎麼與這麼多諸侯國的國君結盟啊。”
“同時,竟然還有兩個諸侯國的國君去世了。”
“好家夥,這麼看來,這一年,天地間的確是有大的動蕩與變革。”
“接下來,還是不要多想了,準備去切身處地的勘察一番吧。”
於是乎,想罷,在這一年夏天的時候,王嘉便憑借著以往對《左氏春秋》書中有關信息的記憶與指示,來到了魯國與杞國、莒國這兩個諸侯國結盟的地方曲池。
話說,王嘉在剛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他恰巧便看見魯桓公與杞靖侯、莒子把酒言歡的場景。
與此同時,在一旁擺滿祭祀貢品的土丘土台上,巫師也在進行著相應的祭祀儀式。
還有一夥人,正在帶著儺麵跳舞。
看到這兒,王嘉的腦海裡,頓時便想起了什麼。
“好家夥,這一幕,真是‘似曾相識’啊!”
“我記得魯隱公當政那會兒,與邾國的國君邾儀父在結盟的時候,也是把酒言歡。”
“看來,想在這春秋戰國時期獨霸天下,站穩腳跟,早期與其他諸侯國結盟與鞏固友好關係這樣的‘基本操作’,那可是萬萬不能少了。”
“換言之,到了今天,這個道理依舊不會過時。”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在為人處事與國際關係中,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隻不過,魯桓公接下來又會如何行動呢?”
“關於這個話題,我倒是挺好奇的。”
於是乎,王嘉一邊暗想,一邊默默圍觀著相應情況。
不多時,在飲罷酒爵壺觴之中的香草美酒後,魯桓公此刻,便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我魯國,其實與你們杞、莒兩國結盟都是為了你們好啊。”
“你們看,咱們三個國家結盟,既有利於保證咱們三個國家的安全與政事上獨立,強大國家的實力有地位。”
“同時,咱們三個國家,地理位置上也比較接近,如果說異國有難的話,咱們其他兩國,在第一時間迅速出兵支援。”
“再有,趁著國家和平安寧之際,難道不能夠加大力度改革促進生產,從而促使國家繁榮強盛嗎?”
“如此‘一舉三得’的事情,縱觀全天下也再也沒有如此‘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了呢。”
“如此看來,兩位國君,你們意下如何啊?”
聽完魯桓公如此一言,這杞靖侯與莒子,在第一時間便樂樂嗬嗬的答應了魯桓公的結盟請求。
表麵上,看似是魯國與杞、莒兩國和好。
可實際上,魯桓公這麼做,是為了讓杞莒兩國和好。
這兩個國家,或許在地理位置上,對魯國極為重要。
對於魯桓公這波“操作”,王嘉他自然而然也是大加稱讚。
“好家夥,這魯桓公,的確是個為人處事的‘天才’啊,居然能夠合理從地理位置與政治環境分析,從而提出相對合理且讓人信服的觀點,最後達到目的的手段從而獲得成功。”
“試問這天下人,如果說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隨機應變,找到對自己有利的因素而規避不利的因素,在為人處事方麵與家庭之中做到‘遊刃有餘’,學會忍耐再成為一名‘圓滑’的人。”
“想必,即使在人生道路中會遇到一些挫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這些能力,實際上都能夠實現自己所想要實現的目標。”
“與此同時,能夠‘深謀遠略’,從全局入手,而不是為了眼前之事‘迷惑’而止步不前,這的確也是一項十分難能可貴的品質。”
就在王嘉感慨之餘,在這件事情之後,隻見魯桓公想出一些辦法,想使宋、鄭這兩個國家和好。
後來,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與轉移。
緊接著,到了秋天的時候,隻見魯桓公與宋莊公這兩位君主,在名為句瀆之丘這個地方結盟。
宋國是否有誠意和好,這一點尚不清楚。
所以說,在這件事情過去不久。
緊接著,這魯國與宋國,又在虛地相會。
後來在冬天的時候,它們又在龜地相會。
所以說轉移了這麼多個地方進行相會結盟,魯桓公已經算是給足了麵子。
但是,這宋莊公卻拒絕和好。
所以,在這之後,魯桓公便與鄭厲公在武父這個地方結盟。
隨後,他們就率領軍隊攻打宋國,與宋國交戰。
之所以會發生這件事情,那是因為宋國不講信用。
對於這件事情,君子說。
“如果信用跟不上,結盟便沒有什麼好處。”
《詩》這本書,對此則評論說。
“君子多次結盟,騷亂因此也就滋長。”
“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呢?原因就是在於說都是沒有信用的結果。”
而親眼目睹魯國與鄭國兩國的軍隊,合力攻打宋國城池的激烈戰場之景的王嘉,對於這件事情也是頗有評論。
“這‘信用’乃是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
“人若是沒有了信用,就會遭到他人的唾棄,最後成為眾矢之地,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反觀一個國家要是沒有了信用,不講誠信,那麼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會是遭到國民的嫌棄與他國之人的嘲笑。”
“如果再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為自己的國家帶來戰爭之禍。”
“這宋國,想必就是如此。”
“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大動蕩大變革時期,若想獨善其身,除了廣交盟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用。”
“因為信用,是朋友與盟友之間,最有利的‘紐帶’。”
“如果說沒有了信用,想必做什麼事情都會受到阻礙。”
“唉…宋國會有今天這個下場,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啊!”
在王嘉感慨完沒多久,隻見在另一邊,楚國進攻絞國,軍隊駐紮在了南門。
大將莫敖屈瑕,再見到這一場景,便在第一時間進諫楚武王說。
“大王,卑臣聽說這絞國小而人輕躁易動。”
“輕躁易動,便缺少計謀。”
“所以說,還請大王您不要派兵保護我軍出外砍柴的人。”
“通過此法,卑臣確信可以引誘出來他們。”
“如若沒有任何效果,請拿卑臣是問!”
見大將莫敖屈瑕如此認真真誠,楚武王便聽從了他的話,並按照他給出的計謀去做。
很快,在這之後,絞國人便俘獲了三十個在楚國砍柴的人。
到了第二天,絞國人爭著出城,在山中追趕楚國砍柴人。
與此同時,楚國的軍隊坐守在絞國北門,在山下設了埋伏,大敗絞國的軍隊。
並且,在那之後,他們還與絞國訂下了城下之盟,然後便班師回朝。
至於進攻絞國的戰役,楚國的軍隊分兵渡過彭水。
而羅國人,則是企圖攻打楚國的軍隊,並派大將伯嘉偵察楚國的軍隊。
經過三次全麵的清數,羅國人掌握了楚軍大致的軍隊人數。
對於這件事情,王嘉評價絞國有點太“有勇無謀”了,在如此重大的戰爭之事麵前,居然不能全麵的分析戰爭趨勢,從而隻是因為一些小小的異動,還有楚國軍隊施加的小小“謀略”,就徹底進入圈套,然後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麵。
這一戰,的確是有不小的借鑒意義的。
至於那羅國人,隻能說,無論是在做大大小小的事情,還是對於某個關鍵節點的選擇之時,都要時刻留心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人與事,看看周圍是否有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儘快的排除,這樣才能夠為自己後來的成功掃清障礙。
如果說楚國的軍以能夠及時的發現這一點,或許就不會被陷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境地。
至於後事如何,現在也隻能看楚國軍隊之後的行動了。
後來,又過了沒多久。
在這之中,王嘉與許多相關人士進行交流,並且有了許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後來,當他的思緒回到現實中時,他便將其中重要的信息記錄在他先前準備好的小竹簡小冊子上,之後再細細分析。
然後,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書籍整理與分類工作後,他便馬不停蹄的帶著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辦公的地方,尋求答疑解惑。
之後,便進入了師生問答環節。
到了後來,他與他的那幾個師哥師姐也進行了一係列的交流。
在此基礎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感悟。
這一天,很快也就過去了。
接下來,到了魯桓公第十三年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左傳遊記請大家收藏:()左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