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隻見在他的耳邊,突然響起了熟悉的聲音。
“這個聲音,好耳熟…”
“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去看看吧,不過得小心一些,不能讓守衛在這裡的官兵給發現了。”
想到這兒,隻見王嘉結合先前的經驗,偷偷摸摸的順著聲音傳來方向移去。
果不其然,當他來到聲音傳出之地,他便看到了讓他十分熟悉的一幕。
此刻,隻見周桓王在宮殿裡,與家父在私下密謀著什麼事情。
“大王,這件事,依卑臣來看,有點兒…實屬不妥吧。”
“唉呀,家父,你何必有太多顧慮,孤一向說話一言九鼎,孤先前已經與那魯國的使臣碰過麵,並詳細說清楚其中的情況了。”
“家父此去一行,隻需照孤的要求,去魯國求索車輛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家父自然不必擔心。”
“再說了,孤與那諸侯,本就是‘君臣關係’,上級有難,難道說下級不應該施以援助嗎?”
此刻,隻聽周桓王把話說完,在他對麵的家父,顯得那是既尷尬又無語。
“這…”
“大王,話雖如此,可…”
還沒等家父把話說完,這周桓公便連忙打斷了他的話,還一度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唉呀,我說家父啊,眼看事情都到這個份上了。”
“你總不能…一個回懟,就拒絕孤的提議了吧。”
“孤此刻,也是在為家父你著想啊。”
“再說了,這魯國先前是在我周王室的授意下,才得以能夠和那麼多的諸侯國相結交,勢力進一步壯大。”
“怎麼,到了現在,我方有難,難道就不能請求他魯國的幫助了?”
“這還…有沒有王法!”
眼見,此時見周桓王態度如此“強硬”,話也談不下去了。
索性,家父也隻能是照作了。
之後過了不久,他在向周桓王恭敬行君臣之禮後,便先行告退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一旁圍觀著的王嘉,很快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這一幕,我總覺得十分熟悉。”
“果然,和我想得一樣。”
“這一幕,是《左氏春秋》中周桓王派家父前往魯國索要車輛的事情。”
“我記得,原書中對於這件事情評價說這是不合乎周禮的。”
“既然如此,那為何…這周桓王仍要不顧及這些,鐵了心要做這件事呢?”
想到這兒,隻見王嘉頓時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直到後來,他…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我…大概是明白了其中的‘乾坤’了。”
“這周桓王,現在仍然還在幻想那西周時期各路諸侯王對這周王室臣服納貢的場景。”
“而他現在,至死也不相信天下已有大變革,以至諸侯王日益脫離周王室稱霸的現實。”
“唉…也許正是先前鄭莊公的手下在大戰時,一箭射中了他的肩膀,讓他的心裡產生了陰影,直至讓他不願麵對現實。”
“隻是,這現實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願不願意麵對,這世間,依舊是在無時不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不能虛心接受世間之變化,不能為此作出積極的改變,不能很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向前看的話。”
“那麼,無論是人或事,最後…大抵會被時代所淘汰。”
“看著吧,魯國人,放在以前可能會儘心儘力的臣服於周王室。”
“但是到了現在,這一切…恐怕就要改寫了。”
果不其然,正當家父按照周桓王的要求,前往魯國索求車輛的時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魯國,此刻便以諸侯不進貢車輛戎服,天子不求取私人財貨為由,將他婉拒了。
緊接著,在鄭國這邊,祭仲專權擅政,這件事情令鄭厲麼很是擔心。
於是乎,他便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殺死他。
而這雍糾呢,此刻則是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
當雍姬得知了這件事情後,便對她的母親說。
“娘,孩兒想問你。”
“你說,這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呢?”
她的母親聽罷,笑了笑,然後便對她說。
“嗬嗬嗬嗬…”
“乖女兒,要依娘的話來看,人人都可以選擇做丈夫。”
“父親則僅有一個,怎麼可以比呢?”
聽完母親的話,雍姬於是在暗地裡告訴祭仲說。
“雍糾不在家裡,而準備在郊外宴請你,我難以理解,所以我特此告訴您。”
祭仲於是乎,便殺死了雍糾,把他的屍體暴露在周氏的水池裡。
鄭厲公把雍糾的屍體裝上車逃亡,並仰天長歎一聲,說道。
“大事情能與婦人商量,你死的也不冤枉啊!”
而在一旁圍觀著的王嘉,則是對此頗有感慨。
“大部分情況下,當你無法對接下來的事情做出合理的預料。並且進行正確的選擇時。”
“你不妨,可以詢問一下你的親人和你的友人的意見與幫助。”
“我相信,縱使你的親人和友人有很小的幾率也會出現判斷失誤。”
“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你的親人和友人的意見,對於你的選擇和接下來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關於聽聽彆人的意見,不要僅僅隻是‘固步自封’,這無疑是人生寶貴的一項能力。”
“同時,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向上向善,若有益於世間和社會的人。”
“如果你想做的這件事情是合理的,且是正當的,縱使沒有神靈的庇佑,隻要你自己足夠努力,同時在合適的機遇做了正確的選擇,那麼這件事情有很大的幾率會獲得成功。”
“相反,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本身的出發點就是有悖於現實常理的,即使你做了相當周密的計劃,並且獲得了神靈的庇佑。”
“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免不了會受到挫折和阻礙。”
“這鄭厲公,沒有正確的合理的分析現狀,同時也在關鍵的時候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製定正確的計劃。”
“也難怪…他的計劃最後被敗露。”
“之後…想必他也會大概率會陷入‘困境’之中吧。”
果不其然,在夏天的時候,鄭厲公便逃亡到了蔡國。
緊接著,在六月乙亥時分,鄭昭公進入了鄭國。
與此同時,許叔也進入了許國。
至於魯桓公,他則是與新上任的齊國國君齊襄公在艾地相會,商議安定許國的事情。
秋天的時候,鄭厲公依靠櫟邑的人民殺死檀伯,因而就居住在櫟邑。
最後,在冬天的時候,魯桓公與諸侯在袲地相會,商議攻打鄭國,打算送鄭厲公回國,戰鬥沒有取勝而退回。
後來,又過了沒多久。
在這之中,王嘉與許多相關人士進行交流,並且有了許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後來,當他的思緒回到現實中時,他便將其中重要的信息記錄在他先前準備好的小竹簡小冊子上,之後再細細分析。
然後,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書籍整理與分類工作後,他便馬不停蹄的帶著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辦公的地方,尋求答疑解惑。
之後,便進入了師生問答環節。
到了後來,他與他的那幾個師哥師姐也進行了一係列的交流。
在此基礎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感悟。
這一天,很快也就過去了。
接下來,到了魯桓公第十六年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喜歡左傳遊記請大家收藏:()左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