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國之君,要想留下曠古爍今的美名,要的…就是要有一股海納百川的包容之心。還有就是能夠足夠隱忍,有樹立國家與民族繁榮富強的決心,以及為此持之以恒的勇氣與毅力。
然而,縱觀這古今中外,有多少代帝王將相胸懷大誌,並為了自己與國家和民族?盛,以及一統下,為了江山社稷永固的理想與遠大的誌向而奮波。
隻是,試問最終能實現並達到相應目標,築成偉大之功業的,又有幾人?
同時,就算是能夠實現一統天下,可誰又能保證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夠長久存在呢。
至此,古人有雲“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衰。”
外部的危機,往往不見得會比內部危機難處理。
相反,如果說內部出現問題與危機,不及時處理,等到積重難返的時候,將會深陷萬劫不複之深淵。
所以說,曆朝曆代有為的中興之主,表麵上是在為各式各樣外患所憂慮。
但實際上,他們更多的,則是為內部危機所擔憂。
隻不過,要不然就是前代幾位開國國君一生征戰沙場,處理民族關係等外部事物,沒有時間去處理內部瑣事。
直到矛盾一點一點積累,最終問題擴大後,才引起這帝王將相的注意。
要不然啊,就是王侯將相雖胸懷大誌,但在關鍵時刻的決策與選擇上出現了重大的失誤,最後一錯再錯,一直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條道兒走到黑。
要不然啊,就是這宦官權臣蠱惑人心,為這懷有大誌的帝王與一心為民為江山社禝做貢獻的賢臣與忠良之士的進諫之路設下重重“阻礙”。
並且在這之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危機與困難正等待著他們。
所以說,想要實現一番大誌向,取得一係列大成就,並後世廣泛的讚譽,不論是在曆朝曆代,那都是相當困難的。
由此,我們也可以從側麵看出,要想成為一名賢德的君王,不僅要處理好像國事外交這樣的“外政”,內政一樣要修明。
而且,在人生與其他萬事萬物之間,除了機遇之外。
最大的凶險,不是已知或者可以通預測預料見的即將到來的災難與麻煩。而是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溜到你身邊,並潛移默化的給你帶來巨大不良影響的大“問題”。
說到這魯桓公,王嘉經過這些日子在《左傳》的遊曆與探索之旅,並且翻閱了許多相關的著作典籍,與他的那幾位師哥師姐,還有老師左丘明進行有關話題的深入交流與答疑解感。
很快,他便對魯桓公的為政以及性格有了一個相對全麵的了解。
“嗚…”
“話說,這魯桓公的話,他應該是一為舍得為後世長久之基業作鋪墊的一國之君。”
“若是沒有他在位時期的廣交諸侯國盟手,進一步歸清內部與外部的危機。”
“也許,伴隨著‘後起之秀’實力的不斷壯大,以及本國‘吃老本’所帶來的國力不足,從而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彆提在之後莊公時期的長勺之戰‘以少勝多’擊退齊國軍隊傳為美談了。”
“估計啊,很可能連原先瞧不上的中小諸侯國,都難有一戰之力了。”
連忙)“當然啦,在對的時間裡,遇上像曹劌這樣的對的人,積極主動把握住關鍵的時機,楊其長、克其短,也是出奇製勝的關鍵一招。”
說到這兒,隻見王嘉停頓了一下,然後後便繼續說道。
“隻不過,人啊,總是有功過與是非的。”
“就像太極有陰陽兩個部分組成,任務事物與矛盾,都是在對立與統一這個微妙的‘平衡’之中進而向前發展的。”
“這魯桓公,雖說為像魯莊公這樣的後世之君積極努力的創造相對良好的環境。”
“但是,由於他‘弑父奪位’,還有在位時期常常與其他大小諸侯國結盟與周邊關係不友好的諸侯國進行長久的戰爭。”
“所以,這除了是他為政的一大‘汙點’外,長期的對外戰爭,也讓魯國在原有‘世仇’宋國’的基礎上,暗中其實也樹立了不少的敵人。”
“與此同時,再加上內部的結盟夥伴間因為某事關係不合,從而翻臉大打出手。”
“其實,在他之後…也為後世魯國之君為政,以及魯國的‘掘起’設下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這樣近乎‘死循環’的狀態,在後來也必定是要跟據時局,適當調整戰略政策的。”
“呃…也不知道我總結的是否相對全麵。”
“不過…如果有什麼我不理解的地方,我除了翻閱相應的書籍並做好筆記外,也可以像先前一樣去尋求我的那幾位師哥師姐,以及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幫助啊。”
“畢竟,嘿嘿…他們可是多次解救我於‘水火’,並與我共同進步的人啊。”
在自己對魯桓公有一個大致評價後,王嘉這小子心中不禁好奇起來:“不知道我的那些師兄師姐們會如何評價這位國君?”於是,便和往常一樣,在與他的那幾個師哥師姐在書庫工作時,假裝漫不經心地隨口問道:“你們覺得魯桓公這個人怎麼樣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聽師弟王嘉如此問來,他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紛紛露出了沉思之色。其中一個師兄突然想到什麼似地說道:“哦!我想起來了,我們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身為史官,曾經為這位國君寫過傳記,我們還有幸讀過呢。”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另一個師姐接著說道:“是啊,如果要客觀評價為國君的為政得失與形象的話,咱們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的評價,或許更專業一些吧。畢竟,老師作為史官,有著更為嚴謹的態度和全麵的視角。”
在與他的那幾位師哥師姐交流的途中,王嘉還不忘隨手拿出筆記本與自製的小竹簡冊子,開始記錄起相關內容來。他認真地聽著師兄師姐們的討論,並時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整個氛圍熱烈而又充滿了求知欲。
在這之中,王嘉還一度回想起先前在大學曆史係就讀的時候,那時的他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每當他在研究一些項目或閱讀相關書籍時遇到難題,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親自去找他的同係師兄妹們尋求幫助。而那些善良、熱情且樂於助人的師兄妹們總會不厭其煩地為他答疑解惑。
那段時間裡,他們一起討論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見解和觀點;他們一同探討古代文明的興衰,試圖解開曆史謎團。在這個過程中,王嘉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更收獲了寶貴的友誼。
那些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曆曆在目。那些與師兄妹們共同度過的時光,仿佛就在昨天。每一次的交流都是那麼愉快,充滿著歡聲笑語。他們的耐心和熱情讓王嘉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也讓他明白,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過程。
如今,雖然已經畢業多年,但那些珍貴的記憶卻始終深深地印在王嘉的心中。他時常懷念起那段時光,懷念起那些曾經給予他幫助和支持的師兄妹們。這些回憶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份財富,激勵著他不斷前行,繼續追求知識和真理。
之後,隻見他的那幾位師哥師姐告訴他等一會兒休息的時候,去請教一下咱們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吧,或許他老人家的理解更加透徹,分析得更加全麵,你之前遇到問題,不也老是向他請教嗎?
一聽他的那幾位師哥師姐如此說來,王嘉心中頓時有了主意,決定聽從他們的建議。畢竟,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是一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他的見解和指導一定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春秋》。於是,王嘉趁工作中途休息的時候,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的工作與體息的地方請教了。
此刻,恰逢他的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在查找相應書籍,總結完一年的重大事件,並完成相應的傳記記載後,短暫休息了一會兒。當他看到王嘉前來請教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他知道,王嘉是一個勤奮好學、善於思考的學生,對《春秋》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他相信,通過這次交流,王嘉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見到王嘉來了之後,他非常高興地迎上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兩人交談間,王嘉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希望得到解答。聽到王嘉的問題後,左丘明先生忍不住大笑了幾聲,他輕輕地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須,然後告訴王嘉,評價一個人物需要保持相對客觀和公正的態度。不僅要看到這個人的優點和長處,還要注意到他可能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不能隻看他的功績,同時也應該關注他犯下的過錯。隻有這樣,才能對人物做出全麵、準確的評價。
接著,左丘明先生帶著王嘉再次來到他藏書的地方,開始在書架上尋找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書籍。他們一起翻閱這些書籍,仔細研究其中記載的內容,並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總結。在此過程中,他們時不時發出笑聲,愉快地交談著。除了討論如何正確評價曆史人物之外,他們還談到了君王如何治理國家以贏得天下民心的問題。通過這次交流,王嘉受益匪淺,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之中,王嘉還一度吟誦起幾首詩了。這些詩作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和情感的光芒。左丘明聽得入神,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興趣。
“這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嗎?”左丘明好奇地問道,目光中閃爍著興奮。
王嘉微笑著點了點頭:“是的,這是我家鄉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被稱為詩詞。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左丘明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從未見過這樣的表達方式。這種新穎的文學形式讓他感到無比新奇,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見老師左丘明丘明先生如此問來,王嘉便熱心地向他介紹起詩詞這一後世之人所創文體來。在此之中,他還向他大致講解了中國幾千年文體的演變史。從古代的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現代的新詩和散文,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表現形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左丘明靜靜地聆聽著,心中充滿了感慨。他意識到,這個世界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他去探索,而王嘉帶來的這些新知識將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見學生王嘉如此說來,左丘明丘明先生一開始的感覺便是十分震驚,這世上居然還有這麼多他從未了解過的知識文化。
隨後,他輕笑一聲,隨後便說道。
“哈哈哈哈哈…”
“現在的年輕之人,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看來…我今後還要更加努力博覽群書,豐富閱曆才行,可不能因為老師就停止學習的腳步。”
“指不定呀,哪天就被學生給‘超越’了。”
“仲尼兄尚且都能做到與他的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中不斷糾正錯誤,共同進步。”
“看來…為師我也得要努力了,嗬嗬嗬…”
後來,王嘉帶著他滿滿記錄著的筆記,很是開心。
在此之餘,他也將關鍵的知識點與信息,記錄在他原先準備的小竹簡與小冊子中,方便他日後回到現代之後,與現代相應的著作典籍進行比對。
再到了後來,一切便恢複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像往常一般,著手去尋找《左氏春秋》中記載著關於魯桓公第十八年的竹簡草稿。
之後,他又通過自己閱讀白話文的記憶,使用頭腦風暴與情景再現法,進入這魯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進行遊曆。
關於所負責區域的竹簡與書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樣,把他們先放到了一邊,之後再做。
不多時,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與交織。
他的思緒,很快便來到了魯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
嗬嗬…在魯桓公執政第十八年的時候,自然是少不了許多有趣的事情的。
魯桓公第十八年的春天,周曆正月時分,魯桓公與齊襄公在名為濼地這個地方相會。
然後,魯桓公與夫人薑氏,便到齊國去了。
緊接著,夏天四月丙子的時候,魯桓公在齊國去世了。
之後,丁酉時分,魯桓公的靈柩,便從這齊國運回魯國。
再然後,時間來到了秋天七月之時。
最後,在冬天十二月己醜的時候,正式安葬魯國的國君魯桓公。
說來也巧,就在魯桓公執政的第十八個年頭,也是最後一個年頭之時。
此時的王嘉,便在時空隧道中穿行,伴隨著時間的與空間的變化與位移,他也是陰差陽錯的來到了這魯國的大殿與宮闕之中。
震驚的)“咦?!這裡…怎麼有一股莫名其妙熟悉的感覺?”
“總感覺…這裡先前好像來過。”
“說到這兒,讓我好生想想,這裡究竟是什麼地方?”
想到這裡,隻見王嘉陷入了沉思。
但很快,先前魯隱公元年發生的各大事件,便依次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連忙)“等等…”
“這裡…難道不是魯國的宮殿嗎?”
“我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是在魯隱公執政的時候。”
“沒想到啊,時過境遷…”
“當我再次回到這裡的時候,居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
“隻不過…對我而言,時空位移,時間也隻不過是轉瞬即逝。”
想到這兒,眼見此情此景,隻見王嘉愈發的感慨了起來。
噠噠噠…
咚咚咚咚…
然而,就在這時…
隻見,在王嘉的周圍,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腳步聲。
這下子,是徹底的引起了王嘉的注意力。
“嗯?!有動靜?”
“走吧…瞧瞧去。”
不多時,隻見王嘉像往常一般輕車熟路,一邊躲避過往兵士的搜查,一邊躡手躡腳的朝聲音傳來的方向靠近。
之後,當到來到腳步聲傳來的地點,在暗中定睛一看。
才發現…好家夥,他現在是來到了這魯國宮殿裡的行宮與正殿交界處。
而魯桓公呢,則是心事重重的來回踱步。
暗想)“這…”
“寡人想去出行至齊國,與呂君在濼地相會。”
“可就是不知道,夫人願不願意一同前去呢?”
“唉…”
“不管了,總之…就這麼決定吧!”
一見魯桓公如此“憂心忡忡”且一度“猶豫不決”的樣子,在一旁圍觀著的王嘉,此刻便再度想到了些什麼。
“這桓公現在看來,像是有什麼心事在困擾著他一樣。”
“我依稀記得,在《左氏春秋》一書中,對此的解釋是桓公打算出行,於是和薑氏一起準備到齊國去。”
“接下來,如果不出所料的話,肯定會有一個名叫申繻的大臣站出來勸說。”
果不其然,就當這魯桓公將他打算同其妻薑氏一同前往齊國的決定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