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日浸於遼東軍營之中,欣然自樂,不知疲倦。
遼東之軍,其訓法參諸後世之人民子弟兵。此遼東軍士,皆嚴持紀律,心懷為民而戰之篤念。
觀其平日操演,步伐整齊,喊聲震天,於烈日之下,不懼暑熱;於朔風之中,無畏嚴寒。
每有戰事,皆踴躍向前,毫不退縮。
嘗有一地,百姓為賊寇所擾,苦不堪言。
遼東軍聞之,星夜兼程,奔赴該地。
至時,賊寇恃其勢眾,欲與遼東軍相抗。
然遼東軍以嚴明之紀律,果敢之行動,以及為民除害之信念,衝鋒陷陣。
賊寇雖凶悍,終不敵遼東軍之勇猛,四散而逃。
百姓歡呼雀躍,簞食壺漿以迎遼東軍。
自此,遼東軍之威名遠揚,所至之處,百姓皆安,其為民之心,亦深植於萬民心中。
常孤雛於蓋州府衙,彼時府衙之中,各州主官鹹集。
常孤雛點名畢,眾人鹹至。旋即未作贅言,徑拋出此次會議之議題:遼東五年計。
今遼東基建略成,亦當謀其發展,循序漸進,以竟既定之目標。
遼東初五年之策:蒙學廣布,倉廩皆盈,官道以水泥築而通達。
旋即,乃按諸地之狀,分撥財用。
蒙學之策,行之有日,然未廣敷。亦須據地域而劃,以合宜之法籌建庠序。
遼東新穀豐稔,多民已脫饑饉,然距飽腹無憂尚遠,故助農諸事,當加力焉。
各州官道,除金州、海州、蓋州、複州外,僅少部通水泥官道,此亦當始鋪築。
遼東勞力匱乏,將募之於天下,待遇從厚。若願留於遼東者,常孤雛助其解諸事之程。
議事既畢,常孤雛令各州主官歸而部署諸事。
既而,常孤雛使人傳語劉三,令其率第一艦隊出海,捕剿倭寇,以充遼東苦力。
朱棣居北平,聞馬皇後在遼東,亟往見徐達,曰:“徐叔父,侄欲赴遼東省視母後,萬望允準。”
徐達許之,此求徐達固難辭。且順朱棣欲往遼東一觀之心願。
朱棣得允,遂整行裝,擇日啟程,奔赴遼東,一心以瞻母後慈顏,兼覽遼東之狀。
朱棣過永平府,俄而至於廣寧之域。
一路行來,漸見地曠人稀,然每隔數裡,便有炊煙嫋嫋,亦屢逢遼東軍巡行盤詰。
遼東軍並未因朱棣之身份而諂媚逢迎,恪儘職守畢,言明後續路段可歇之處,遂複巡行。
遼東巡邏隊去遠,朱棣親衛乃語於朱棣曰:“四爺,此遼東軍態度何其倨也,何未向您行禮乎?”
朱棣為四殿下,依理,親王當享相應之遇。然遼東軍未行此禮,令朱棣親衛心中怏怏。然朱棣不以為意,曰:“嗟夫,今吾不過一欲赴蓋州省母之兒耳。”
至夜,朱棣等宿於廣寧。翌晨,即早起而發,越日,抵於遼河之畔。
遼河之畔,居民頗眾,且有一糧秣之地。此處村落星聚,新舍鱗次,往來熙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