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麵如土色,渾身篩糠般抖個不停,戰戰兢兢伏地叩首,言辭間滿是驚恐:“殿下息怒,鄂國公饒命!此事乃下官豬油蒙心,犯下大錯。
此次賑災糧分發,下官與王家、孔家、範家三家合謀,從中克扣貪墨。
下官貪念頓生,心想能從中大撈一筆,便與三家商議,以次充好,私吞差價。
先是聯絡三家,於接收賑災糧時,故意疏忽查驗,讓劣質糧食混入其中。
又買通上下官吏,遮掩此事。所貪墨錢財,下官與三家按比例瓜分。原以為行事機密,無人知曉。
不想殿下與鄂國公明察秋毫,下官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啊!”
言罷,又連連磕頭,額頭已現血跡。
朱標問道:“那這災情擴大又是何因?據本宮所知,浙江之地災情,不應蔓延至此等地步。”
未待布政使作答,王家家主搶著說道:“啟稟太子殿下,布政使指使我王家、孔家與範家,掘開河堤,水淹部分百姓田地。如此,災民劇增,待受災民眾離去,我等三家便可低價購地,擴充田產。”
常遇春怒不可遏,猛踹桌子,大聲吼道:“好一群士紳豪族,還有你們這些貪官汙吏!竟為些許田產、資財,對百姓行此喪儘天良之事!”
布政使忙道:“太子殿下,下官自知罪責難逃,然朝廷俸祿著實微薄,於江浙這等繁華之地,欲養家糊口,談何容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朝初期,官員俸祿以米石計。
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遞減至從九品僅五石。
然彼時物價,雖有波動,卻亦可觀。江浙之地,米價每石約銀一兩,肉價每斤約銀二分,布一匹約銀一錢。
以一家數口計,每日飲食、用度,加之仆從薪資、往來應酬,所需頗巨。
區區俸祿,除去日常開銷,所剩無幾,若遇親眷重病、子弟求學等事,更是捉襟見肘,實難維持寬裕生活,故有官員以各種由頭,行貪墨之舉。
朱標聞之,未作置評。其亦覺今時大明官員俸祿稍薄,然此乃朱元璋所定。身為太子,雖屢進諫言,卻礙於身份,不便多爭。
朱元璋定此俸祿製度,意在整飭吏治,倡廉潔之風。
彼時,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國庫尚不充盈,薄俸之製可減朝廷財政負擔,將更多資財用於恢複民生、發展經濟,此其利也。
且以嚴苛俸祿約束官員,冀其堅守操守,不生貪念,以砥礪為官之德。
然此製亦存弊端。
俸祿微薄,官員養家糊口尚顯艱難,遇有婚喪嫁娶、天災人禍等額外開支,便易捉襟見肘。
部分官員為謀生計,或為滿足私欲,難免心生貪念,轉而尋求灰色收入,致使吏治漸汙。
此俸祿之薄,雖有倡廉之初心,卻未周全官員生計,終成滋生腐敗之一因。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