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水泥官道之事既定,便有諸多人士往訪工部林侍郎。
此輩所攜之禮,價非低廉,雖非金銀,卻亦屬奇珍。
林侍郎曉得彼等之意,無非欲其相配合,日後共圖發財之道。
林侍郎亦非迂腐之人,遂收其禮,款其客。
宴間,眾人舉杯,酒過三巡。
其中一富商率先開口,笑言:“林侍郎,此次水泥官道之大事,全賴侍郎運籌帷幄,我等皆感佩不已。日後這官道修築,諸多事宜,還望侍郎多多照拂。”
林侍郎微笑回應:“諸位客氣,此乃朝廷公事,我自當儘忠職守。隻是這官道修築,關乎民生,馬虎不得。”
另一人趕忙接話:“侍郎所言極是。但我等在這商道摸爬滾打多年,也知曉其中些許門道,若能助上一臂之力,或能事半功倍。”
林侍郎心中明白其言下之意,卻道:“朝廷法度森嚴,凡事皆有規矩。我雖領工部之職,卻也不能壞了規矩。諸位好意,林某心領。”
那富商眉頭微皺,又道:“侍郎,我等並無他意。隻是修築官道,諸多物料采購,人工招募,其中耗費頗大,若能彼此協作,既能修好官道,又能讓我等謀些生計,豈不兩全其美?”
林侍郎麵色一正,道:“官道修築,物料采購皆有定例,依朝廷價,選上乘材,此乃我之職責。至於人工招募,亦當公正公開。我為官一方,隻圖問心無愧,諸位莫要再提此事。”
眾人見林侍郎言辭堅決,一時有些尷尬。片刻後,又有人賠笑道:“是我等魯莽,唐突了侍郎。今日隻當飲酒作樂,不談公事。”
眾人遂強顏歡笑,舉杯共飲,隻是宴間氣氛,已不複先前熱絡。
林侍郎心中清楚,這些人怕是不會輕易罷休,往後之事,還得多加留意。
錦衣衛將林侍郎之情狀,一一稟明朱元璋。朱元璋遂喚來朱標,與之談及此事。
朱元璋道:“標兒,此事你意下如何?”
朱標回稟:“父皇,以兒臣對林侍郎之了解,其絕非收受賄賂之徒,此事恐另有隱情。”
朱元璋佯作疑慮,道:“標兒,你怎就如此信他?莫不是這林侍郎平素佯裝清廉,今次得了修築官道這等大活,便露了本相?”
朱標道:“父皇,究竟如何,且容觀望一陣,便知端詳。”
次日,朱標正在東宮與太子妃安歇,忽有侍從前來稟報道:“殿下,工部侍郎林大人求見。”
太子妃常氏向朱標言道:“既涉公務,殿下便去料理吧。”
朱標遂吩咐侍從,將林侍郎引至文華殿。
林侍郎至文華殿,向朱標躬身行禮。禮畢,隨即將一封書信呈與朱標。
朱標接過書信拆開一觀,信內所記,儘是那日林侍郎自各地富商、士紳豪族與官員處收受之禮。
朱標對林侍郎道:“林侍郎,未曾想那些人如此舍得。麵對這般巨額財帛,你竟絲毫不為所動。”
林侍郎答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朱標滿意頷首,旋即問道:“那你欲將這些物事作何處置?”
林侍郎拱手道:“殿下,依臣之見,這些財物變賣之後,可充作山東新政改革之用。至於各地官道修築,臣已有計較。修築水泥官道獲利頗豐,那些士紳豪族與富商豈會輕易罷手。臣便借此,讓他們多出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