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道:“你欲如何行事?且細細說來。”
林侍郎微微一笑,道:“殿下,臣打算以官道修築需大量人力物力為由,著令士紳豪族與富商按其資產多寡,分攤費用。他們既貪圖其中利益,想必也不敢推諉。如此一來,既能讓他們多出些血,又可確保官道修築順利進行。”
朱標撫須沉思片刻,點頭道:“此計可行,但你也需留意,莫要激起眾怒,壞了大局。”
林侍郎躬身道:“殿下放心,臣定當拿捏好分寸,一切以朝廷利益為重。”
其後一段時日,林侍郎便著手遴選人手,以入此項目組。
遴選人員之際,林侍郎並未偏選遼東之人,而是力求各處兼顧。隻是於緊要職位,仍交付予信得過之人。
朝會上,朱元璋問林侍郎:“此事可有規劃?”
林侍郎回稟:“此次修築水泥官道,分南北二路。南路自應天府始,先修至杭州府,再由杭州府延至紹興、寧波、金華、台州。北路則從應天府起,先抵揚州,再達鳳陽,而後過淮安,直通兗州。”
有官員發問:“為何先修往山東?怎不徑直由鳳陽修至湖廣?”
林侍郎拱手解釋道:“諸位有所不知,現今山東正行新政改革,所需物資浩繁。
南方物資豐沛,先修通北達山東之水泥官道,屆時既能將南方物資輸往山東,解其新政之需,又能為南方增添收益。
且南北二路同時動工,益處良多。
遼東物資可借海運直抵山東,再由山東輸往南方。
如此,南北物資互通有無,於各地民生、新政推行皆大有裨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官員質疑道:“遼東既有海運之便,又何必借道山東轉運?”
林侍郎拱手應答:“大人有所不知,海運雖運量大,然受天時、海況影響頗巨。風暴驟起、洋流突變,皆能致船期延誤,貨物受損。
且海運碼頭有限,難以遍達內陸各處。
而陸運借這水泥官道,可直抵腹地。
從山東轉運,既能接海運之便,又能借陸運靈活,將物資按需分發,不受海港局限,更利新政推行與各地商貿流通。”
浙東集團官員見首批修築水泥官道之地,涵蓋江浙區域,遂出聲支持林侍郎。
朱元璋見多數朝臣皆讚同此議,當即便決斷道:“便依此而行!林侍郎,你且下去籌備。”
下朝後,淮西官員前往拜會林侍郎,問道:“為何不先於河南修築?”
那淮西官員接著道:“我等送禮可不少,緣何先顧山東與江浙?”
林侍郎笑道:“諸位大人,修築水泥官道,先後次序必有考量。陛下也曾言,隻能局部輻射,不然國庫難以支撐。之所以先選山東與江浙地區,實有緣故。江浙富甲一方,山東新政改革迫在眉睫,故而優先安排。”
林侍郎心下明白這些淮西官員所想,無非盼著早日獲利。
遂又說道:“諸位大人無需心急,待這兩地積累工程經驗,往後修築河南等地官道時,技術精進,人工、材料等各方麵安排也更完善,自能節省材料與人工。並非先修之處便更能獲利。”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