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一位大儒聽得雙方爭執,當下出列,拱手朗聲道:“諸位大人莫要爭論。古往今來,士農工商,各有其位,各司其職,這才是天地綱常。士人明禮,農人務本,工匠營器,商人通財,哪一環亂了,便是壞了規矩。若農人舍了田畝去做工坊活計,便是越了本分,綱常一亂,天下何安?還望陛下三思。”
說罷,他拂了拂袍袖,神色肅然,似是覺得此理不容置喙。
劉伯溫在旁聽了,微微搖頭,出列奏道:“在下卻不讚同此說。士農工商雖各有職分,卻不該死死框住,斷了上升的路。若農人有才智,為何不能讀書入仕?工匠有巧思,為何不能進階揚名?商賈有遠見,為何不能為國效力?人各有誌,能者居上,方是常理。若一味說什麼綱常限定,隻怕會埋沒許多人才,於國於民皆無益處。”
言畢,他目光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靜待聖意。
楊憲亦上前一步,朗聲道:“劉大人所言極是。想那遼東之地,士農工商便都能自選路數,不拘於一格。生來是農是商,由不得自己定奪,可往後要往哪處去,該有自己擇定的權利。若硬把人圈在一處,不許動彈,豈不是屈了人家的本事?放開些手腳,讓各人依著心意去奔,反倒能活出些氣象來。”
此時朱標亦開口奏道:“父皇,如今各處新修的糧食基地,好些已投入使用。這些基地每年產出的糧食極多,除了補足官倉所需,剩下的便用來賑災,還能補貼那些日子困苦的百姓。這般一來,百姓生計的壓力輕了,自然也能騰出精力,去做些彆的營生。”
朱標便道:“父皇,如今我大明南北兩條水泥官道修築,那些參與的百姓勞工,所掙工錢夠養家,還有富餘。總體算來,比在家種一年地劃算得多。且這些人並未因做工誤了農時,可見做工與務農,原是能兼顧的。”
如今南北兩條水泥官道修築,確是征調了不少勞役民夫。
隻是如今征調勞役,也是要給工錢的。
這工錢裡頭,有國庫出的,有各地士紳豪族幫襯的,也有商人投的錢。
故此國庫壓力不算大,百姓也得了實惠,官道也能修成。
待官道修完,於物資流通、軍隊糧草輜重輸送,都有大好處,當真是一舉數得。
為何士紳豪族與各地商賈,都願往南北官道修建裡投錢?並非他們錢多無處使,隻因這兩條官道修成後,於他們自身的生意大有好處。
再者,若此刻不投,等日後官道完工,他們能分到的好處便會減少。
到那時,他們要出的錢可就不止現在投的這些,還說不定會被朝廷秋後算賬。
如今把錢投進這國家項目,也算是得了塊不大不小的免死牌。
士紳豪族先前對知識的掌控,在整個社會裡是頭一份的。
故而他們懂的道理、看的眼光,比平民百姓要高遠得多。
他們心裡清楚,光有財富不夠,還得有權力做靠山,不然這些財富是守不住的。這便是為何許多官員背後都站著士紳豪族——隻因雙方各取所需。
若是眼光差些,不肯配合朝廷,到時候被朝廷當作肥豬宰了,也隻能自認晦氣。
先前,這些士紳豪族自可有恃無恐,隻道朱元璋敢敲打他們,卻不敢做得太過。可自打遼東成了大明頭一號經濟體,且那裡還有大明最精銳的遼東軍後,各地士紳豪族便都回過味來。
有遼東給朱元璋撐著腰,其他地方的士紳豪族若不配合,將來朝廷刀兵相向,他們縱能抵抗,勝算也是極小。勝算這等渺茫,他們敢賭嗎?自然是不敢的。
不消說,遼國公常孤雛身為封疆大吏,又掌著如今大明頭一份的經濟體。
那些士紳豪族所扶持的官員,便也能借著這由頭,對常孤雛攻訐彈劾。
他們雖不指望真能將常孤雛拉下馬,可若能添些堵,讓皇帝心裡頭存些忌憚,也便算有了成效,達了目的。
如今除遼東口岸外,海南、福建等地的口岸也漸漸行起海貿來。
自然,已有不少士紳豪族摻和其中。
先前這海貿生意被沿海士紳豪族把持著,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雖不敢讓朝廷知曉,腰包卻實實在在鼓得飛快。
可自打遼東打通海貿之路,又滅了倭國、剿清沿海賊寇後,開海一事便也算提上了日程。
開海帶來的巨大利益,如今分配已變。沿海士紳豪族再不能獨霸這生意,心裡頭自然憋著股不忿。
可眼下遼東水師這般強悍,加之關稅製度定下,好比朝廷從他們腰包裡頭搶錢。
他們縱有怒氣,也隻敢憋在肚裡不敢作聲——若敢反抗,朝廷有的是由頭來治他們。
再加上如今遼東艦隊已有巡海護航的差事和慣例。那些沿海士紳豪族若不聽話,護航時船要是不巧沉了,也沒處說理去。
至於是故意弄沉,還是真個不巧,誰又說得準呢?
如今這些士紳豪族要想扭轉局麵,隻得等著朱元璋退位駕崩,待新皇上任,再發力削弱眼下的保皇黨,尤其是常孤雛。
可看如今的繼承人,朱標顯然不好拿捏。
那嫡皇長孫朱雄英,定然親近常孤雛那邊——因太子妃是常孤雛的妹妹,常孤雛便是朱雄英的舅舅。
故而在眾士紳豪族眼裡,朱雄英不算理想的後世之君,他們便要另選一位皇孫扶持,這人便是朱允炆。
朱元璋便道:“伯溫與標兒所言,確有道理。隻是此事,眼下還沒法大麵積鋪開。單靠萬民商會,也難全盤料理。再說各地商股,未必肯如萬民商會這般行事。所以此事還得從長計議,慢慢圖謀才是。”
不多時,朝會便散了。那遼東來的戶部官兒剛出宮門,卻被幾個禦史攔住。這夥人陰陽怪氣地說道:“好本事,好本事!”
那遼東來的戶部官兒聽了這陰陽怪氣的言語,當下便回了嘴:“有話便說,休要像個婆娘般,絮絮叨叨的!”
那禦史聽了,當即罵道:“你這匹夫,忒也粗俗,全不知禮數!”
那遼東來的戶部官兒道:“你們沒事尋我晦氣,還想我給好臉色不成?禦史又怎地,有能耐便參我一本!”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