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朱植年紀尚幼,就算是定了遼東為封地,短期內也沒法去就藩。這段時間裡頭,可就有了不小地操作餘地。
在朱植尚未前往遼東就藩的這段時日,對於大臣們而言,可謂是大有可為。
他們深知,此時若能與朱植打好關係,日後或能從中獲利。
於是乎,不少大臣紛紛開始行動。
有的大臣設法尋機接觸朱植,於不經意間透露出對其讚賞之意,以表示好;有的則主動上前結交,借談論學問、誌趣之名,拉近彼此距離。
更有甚者,盤算著往朱植身邊安插自己的人手。
這些大臣心中明白,朱植雖年幼,但未來封地在遼東,那可是塊肥肉。
若能在此時與朱植建立良好關係,待他成年就藩遼東,自己便能從中獲取諸多好處。
無論是在遼東謀取利益,還是在朝堂上增加話語權,都大有裨益。
一時間,圍繞著朱植,大臣們各懷心思,種種手段頻出,皆想在這尚未明朗的局勢中,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
那些大臣設法接觸朱植的一舉一動,皆被暗中監視的錦衣衛瞧得真切。
錦衣衛向來職責所在,當即不敢耽擱,趕忙將這些事一五一十地彙報給朱元璋。
朱元璋聽聞後,並未多言,隻吩咐毛驤道:“你且盯緊些。”
朱植的母妃韓妃這邊,她留意到些動靜,便問朱植:“孩兒,最近莫不是有不少大臣來親近你?兒啊,你須牢記,得與這些人保持距離。你身為皇室宗親,日後還是邊塞王爺,切不可與他們有過多牽扯。”
韓氏心裡透亮,深知自己沒什麼根基底蘊,唯一的依靠便是皇室。
朱植身為皇家血脈,若與旁人走得過近,必定後患無窮。
她清楚,唯有抱緊皇室這棵大樹,朱植的前程才能安穩,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所以,無論如何,朱植都不能與其他人過分親近。
朱植向韓妃說道:“母妃,兒臣明白,雄英也同兒臣講過這些話。”
韓妃這才綻露笑顏道:“兒啊,你明白便好。你與皇太孫殿下年歲相當,往後你隻需儘心竭力,做他的左膀右臂,便足矣,其他的切莫多思。”
朱植尚年輕,就算朱標登基之時,他未獲重用,可等朱雄英繼位,朱植便能成為朱雄英背後有力支撐。
畢竟他倆自小相識相伴,這般從幼時培養起來的情誼,極為重要。
這情誼能讓朱植忠心輔佐朱雄英,助他穩坐皇位,成就一番大業。
又一日早朝,群臣參拜已畢,朱元璋忽提起大閱之事。
朱元璋尋思著,待諸國前來朝貢之際,舉辦一場大閱。借此展示大明的赫赫雄風,彰顯大國的不凡氣度。
朝堂之上,聽聞朱元璋欲在諸國朝貢時舉行大閱,一位儒生趕忙站出,恭敬地作揖行禮後說道:“陛下此舉,實乃英明之至!《禮記·月令》有雲,‘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大閱之禮,古已有之,此舉不僅可彰我大明兵威,更能示以四方懷柔之意。”
他接著侃侃而談:“‘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如今諸國來朝,大閱可讓外邦知曉我大明文治武功,國泰民安。此為弘揚聖德,顯我中華上國之尊,踐行禮義之道。如此,既能震懾心懷不軌者,又能使諸國感慕陛下仁德,傾心歸附,實乃鞏固邦交、揚我國威之良策。”
朱元璋聽了這人的說辭,心中頗為滿意,微微頷首,神色間儘顯嘉許之意。
然並非眾人皆作此想。
話音剛落,一位翰林編修趕忙出列,神色憂慮,拱手作揖道:“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論語》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如今諸國朝貢,本是慕我大明文德。若此時大張旗鼓舉行大閱,恐會驚嚇諸多番邦。”
他頓了頓,神情愈發凝重,接著說道:“《孟子》亦言,‘春秋無義戰。’窮兵黷武,非聖君所為。番邦或因大閱,以為我大明恃強淩弱,有窮兵黷武之嫌。如此,非但不能彰顯大國氣度,反可能令番邦心生畏懼、疏遠,於邦交不利。還望陛下以文德懷柔四方,方為長治久安之道。”
原本聽聞要大閱,心裡正高興的武將們,一聽這翰林編修反對,頓時就不樂意了。一位急性子的武將,雙眼一瞪,大聲罵道:“你這酸儒,懂個屁!俺們平日裡苦練武藝,不就盼著有機會展示大明軍威?你竟拿些酸溜溜的道理來攪和,莫不是怕俺們武人風頭蓋過你們這些舞文弄墨的!”
另一位武將也跟著附和:“哼,番邦若是真心歸附,豈會因大閱就心生畏懼?分明是你膽小怕事,隻會紙上談兵!俺們大明天兵神將,大閱便是要讓番邦知道厲害,看哪個還敢心懷不軌!”
武將們你一言我一語,罵聲不斷,朝堂氣氛瞬間劍拔弩張起來。
他們覺得這翰林編修純粹是在瞎攪和,大好的揚威機會怎能因幾句書生之見就錯過,氣得紛紛爆粗口,對其怒目而視。
翰林編修見這些武將口出粗言,氣得麵色漲紅,手指武將,怒喝道:“你們這些武夫,著實粗鄙不堪!隻會舞刀弄棒,全不懂聖人教化!”
他一臉憤然,繼續斥道:“邦交之道,重在以德服人,非靠武力威懾。爾等隻知逞強鬥狠,不顧大國風範,如此行徑,與那山野莽夫何異?朝堂之上,豈容你們這般撒野!聖人教誨,文能安邦,武可定國,缺一不可。但像你們這般無禮莽撞,實乃有辱朝堂!”
翰林編修言辭激烈,痛心疾首,自覺這些武將毫無涵養,不懂邦交大義,實在是不可理喻。
武將們一聽翰林編修這番指責,頓時炸了鍋。
一員猛將跨前一步,戟指翰林編修,大聲回懟:“哼,說得好聽!上戰場殺敵的可是俺們,哪輪得到你們這些隻會耍嘴皮子的!真要到了戰場上,隻怕你們嚇得屁滾尿流,褲子都得尿濕咯!”
另一武將也跟著哄笑起來:“對呀,平日裡你們在那之乎者也,可真遇事兒,跑得比誰都快!俺們提著腦袋在前線拚殺,才有如今太平。你們倒好,站著說話不腰疼,憑什麼指手畫腳!”
眾武將你一言我一語,毫不客氣地譏諷翰林編修,在他們看來,這幫文人隻會空談,根本不懂戰場的殘酷,沒資格對大閱之事說三道四。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