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於台沿,望著這鐵流般的軍陣,嘴角泛起一絲沉毅的笑意——這便是大明的底氣,是護國安邦的根基。
大閱既始,先是皇宮禁軍邁著齊整步伐,如牆而進,走場而過。
繼而是京營之軍,亦步亦趨,軍容嚴整。
而後各地衛所組成的方陣,依次行進,步伐鏗鏘。
待邊關邊軍方陣走過,遼東軍的閱兵方陣終於登場。
但見遼東軍齊步如飛,踏步而來,鐵蹄踏地,塵土飛揚。
路過高台之時,遼東軍齊聲高呼:“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那聲音如山呼海嘯,震得地動山搖,氣勢磅礴至極。
諸國使臣見狀,皆大驚失色,隻覺這遼東軍神威凜凜,煞氣騰騰,著實嚇人。
一個個呆立當場,麵麵相覷,心中暗忖大明軍威果然名不虛傳,實乃不可小覷也。
諸國使臣早在路上便聽驛卒閒談,說遼東軍曾跨海蕩平倭患,殺得倭寇哭爹喊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時多有不信,隻當是大明自誇,心想邊軍再強,又能厲害到哪裡去?
此刻見遼東軍方陣踏地而來,甲葉碰撞聲整齊得像敲一麵巨鼓,士兵們肩背挺直如標槍,眼神裡的狠勁像是剛從血地裡爬出來,渾身透著股屍山血海裡磨出的煞氣。
待那聲“陛下萬歲”喊出,聲浪竟壓過了校場的鼓樂,震得觀禮台的木欄杆微微發顫,使臣們手裡的茶盞都跟著抖了抖。
安南的阮洪臉色發白,想起當年安南兵連占城的城牆都攻不破,再看看眼前這遼東軍,後背竟沁出冷汗。
占城的巴隆張著嘴,半天合不上,他總算明白,為何安南當年接到大明詔令便立刻收兵——這般軍隊,真要南下,怕是能把安南翻個個兒。
西域來的使者摩挲著腰間的彎刀,暗自咋舌:自家部族的勇士縱馬衝鋒時也算勇猛,可跟遼東軍這等如鐵似鋼的陣列比,簡直像散沙。
眾人心裡都翻江倒海——原以為“滅倭”不過是誇大其詞,如今親眼瞧見,才知傳言非但不虛,怕是還藏了幾分收斂。
這遼東軍的厲害,是刻在骨頭裡的,遠非尋常軍隊能比。
朱元璋立於觀禮台中央,龍袍在獵獵風中微微拂動。
他目光掃過諸國使臣或驚或懼的神色——有的攥緊了朝貢的禮單,指節發白;有的下意識挺直腰杆,卻掩不住眼底的慌亂;更有甚者,悄悄調整了一下跪拜的姿勢,生怕失了禮數。
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他緩緩抬手,示意身旁太監傳旨。
聲音不高,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威嚴:“諸邦遠道而來,可見我大明軍威?爾等回去告知各自君主,安分守己,共享太平,便是福分。”
使臣們慌忙叩首應是,額頭抵著冰涼的金磚,連大氣都不敢喘。
朱元璋望著下方黑壓壓的人頭,心中暗道:這便是大國的底氣,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今日這場麵,值了。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大明遼國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