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宋朝 書中自有黃金屋_宋朝的脊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5章 宋朝 書中自有黃金屋

第5章 宋朝 書中自有黃金屋(1 / 1)

秋雨如泣如訴,細密的雨絲輕柔地打濕了簷角那威風凜凜的鴟吻,仿佛給這古老的建築蒙上了一層朦朧的哀愁。陳守拙手持銅鎖,那銅鎖在黯淡的光線中閃爍著冰冷的光澤。

他微微顫抖的手將銅鎖精準地扣在廂房門上,“哢嗒”一聲脆響,仿佛宣告著陳太初與外界喧囂的暫時隔絕。

陳太初無奈地望著案頭堆積如山的《三經新義》,那一本本古籍好似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窗外飄來西廂房那熟悉的焦糖味,與屋內陳舊的墨香交織在一起。

他不禁想起今晨大郎偷偷遞進來的麥芽糖,那甜蜜的滋味仿佛還在舌尖縈繞,可惜早已被老秀才搜刮去,虔誠地供奉給了文昌帝君,期望能為自己的學業帶來庇佑。

“《刑賞忠厚之至論》破題三十遍!申時老仆來收功課,少一字便扣一頓飯食。”父親那帶著不容置疑威嚴的聲音,透過略顯斑駁的窗紙傳了進來。窗紙上,父親佝僂的剪影在風雨中微微晃動,宛如一幅陳舊而肅穆的畫。

陳太初手中蘸滿墨汁的紫毫毛筆忽地一頓,墨汁順著筆尖緩緩滑落,在潔白的宣紙上暈染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跡。蘇軾的這篇成名之作,他早已爛熟於心,每一個字都仿佛刻在了靈魂深處。

可若是毫無新意地照搬原文,那豈不是成了第二個“蘇子由”,在眾多才華橫溢的學子中泯然眾人?他盯著硯台裡倒映出的自己,那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如今正值變革之際,文風亦需革新,何不來個大膽嘗試,將後世所學的貨幣銀行論巧妙地融入策論之中,說不定能在這陳舊的學術氛圍中掀起一陣彆樣的波瀾。

“夫錢者,民之血脈也。”陳太初喃喃自語,聲音雖輕,卻透著一股堅定。隨後,他深吸一口氣,筆尖毅然落下,開始洋洋灑灑地書寫起來。

他從貨幣的本質出發,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論述其在國家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地位,那筆鋒猶如靈動的舞者,在紙上翩翩起舞。“錢,流通於市,恰似血脈周流全身,滋養萬物。

其暢,則民富國強,百業興盛;其滯,則民生困頓,國勢衰微,如人之血脈不暢,百病叢生。”

緊接著,他巧妙地聯係到白糖買賣的實際情況,將那看似瑣碎的流水賬與經濟調控緊密結合,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工,將雜亂的絲線編織成精美的錦緞。

“觀白糖之買賣,往來交易,銀錢流轉,皆有規律可循。商者,求利也,然無序之逐利,必致市場紊亂,如脫韁之野馬,難以掌控。

故,當以法統之,以製禦之,使貨暢其流,錢儘其用,方為長久之道。”他詳細闡述了如何借鑒白糖貿易中的供需關係、價格波動等現象,來製定合理的貨幣政策,確保經濟穩定運行。

每一個觀點都闡述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當寫到貨幣發行與管理時,陳太初更是深入剖析,仿佛要將這一複雜的經濟概念層層剝開,展現在世人麵前。“當今之世,鑄錢之法,關乎國之命脈,不可不慎。錢之發行,當如製糖,去蕪存菁,方得雪魄之純。不可濫發,致其貶值,使百姓辛苦積攢之財富化為烏有;亦不可吝發,使市場乏資,阻礙經濟之發展。當設專門之機構,如‘交子務’,統攝各路楮幣,權衡其發行之量,把控其流通之序。以準備金為基,穩錢引之流通,猶如以石鎮舟,使舟行穩遠,不懼風浪。”

他進一步闡釋“交子務”的職能,應如同後世中央銀行般,嚴謹而全麵地監管貨幣發行,維持金融秩序的穩定。

“交子務者,當察市場之需,審時度勢,適時增減楮幣之發行。

且需儲備充足之金銀銅鐵等物為準備金,以應不時之需,保錢引之信用。使民信之,商賴之,如此,則經濟繁榮可期,國家昌盛有望。”

在論述貨幣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時,陳太初又巧妙地聯想到農具標準化的益處,將兩者不著痕跡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而緊密的邏輯體係。“標準化農具之推行,可省徭役,增農桑,促民生之富。而富民生,方可厚國力。此時,錢之流通更為關鍵。合理之貨幣流通,可助農具推廣,興農工商,形成良性循環。農興則糧足,工盛則器利,商通則貨暢,三者相輔相成,皆賴於錢之有序流通。”

陳太初越寫越興奮,筆下如有神助,將貨幣銀行論與當下的經濟、民生問題緊密結合,形成一篇獨特而深刻的策論。然而,正當他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中時,屋頂傳來瓦當“叮鈴”的清脆聲響,宛如一聲突如其來的警鐘,打斷了他的思緒。他下意識地抬頭望去,隻見大郎如一隻胖嘟嘟的蝙蝠般倒掛在簷下,嘴裡還叼著一根竹管,模樣滑稽又可愛。

“灑家給您送炊餅!”大郎那憨厚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又透著些許小心翼翼。他一邊說著,一邊費力地從懷裡摸出油紙包,那油紙包被他捂得溫熱。可由於動作稍大,竟不小心帶落了半片青瓦。“嘩啦”一聲,瓦片墜地,在寂靜的院子裡格外響亮,仿佛打破了這秋日午後的寧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郎急忙壓低聲音,接著說道:“遼人在南市盤了間綢緞莊,這兩日專收牡蠣殼粉……”話還沒說完,就聽到院門“吱呀”一聲緩緩打開,那聲音在雨中顯得格外悠長。大郎臉色一變,噌地一下敏捷地翻上屋脊,驚起了一群咕咕叫著四散飛開的斑鳩。那斑鳩撲騰著翅膀,消失在雨幕之中,隻留下一串咕咕聲在空氣中回蕩。

此時,陳守拙捧著一本《範文正公集》,邁著沉穩而緩慢的步伐走了進來。

他的身影略顯佝僂,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眼神中依然透著對知識的執著與敬畏。

陳太初正專注地往策論裡添著“標準化農具可省徭役”的注疏,筆下的文字如涓涓細流,不斷彙聚成一篇宏偉的篇章。

老秀才輕輕扶正頭上那有些歪斜的襆頭,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陳太初的文稿,忽地輕輕“咦”了一聲,臉上露出一絲驚訝與思索的神情。“這‘錢引流通貴在準備金’之說,倒與介甫先生青苗法暗合。

想不到你竟能從這等角度思考經濟之事,看來這些日子的苦讀,並非毫無成效。”

陳太初聽到父親的評價,心中微微一喜,但仍謙虛地說道:“父親謬讚了,孩兒不過是突發奇想,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還望父親多多指點。”

陳守拙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你能有此創新之舉,為父很是欣慰。

但學術之道,需嚴謹踏實,不可浮躁。這篇策論雖有獨到之處,但仍需仔細推敲,精益求精。”

陳太初恭敬地應道:“是,父親教訓得是。孩兒定會用心修改,不負父親期望。”

陳守拙又叮囑了幾句,便轉身離開了廂房。陳太初望著父親離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父親對自己寄予了厚望,而自己也渴望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憑借所學,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就這樣,在秋雨的陪伴下,陳太初日複一日地努力著。他沉浸在書籍與策論的世界裡,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精心雕琢每一個字句。窗外的秋雨時而淅淅瀝瀝,時而磅礴傾盆,仿佛在為他的努力默默伴奏。

時光悄然流逝,一個多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在這段日子裡,陳太初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業中,對周圍的一切變化都渾然不覺。他的世界裡,隻有那些深奧的典籍、獨特的見解和對未來的期許。

想著這一個多月來的努力,陳太初往後一躺,四仰八叉地躺在榻上。他望著屋頂,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自思忖:想來在解試之時,想必不會交白卷吧!此刻的他,雖然身體疲憊不堪,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定與自信。

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滿挑戰,但他已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切……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邊境,契丹屯糧之事已成為一件大事,眾人商議之後,決定向王節度使稟報,由他定奪應對之策。

王稟坐在營帳之中,麵色凝重,眉頭緊鎖。他靜靜地聽著眾人的彙報,腦子裡思緒萬千。今年以來,童貫與遼國的諜報頻繁接觸,如今更是與金人眉來眼去,局勢錯綜複雜,變幻莫測。

在這個微妙的節點上,是否要將契丹榷糖之事詳細稟報給朝廷,著實讓他猶豫不決。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王稟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對趙知府說道:“此事重大,我這就給官家上折子,如實稟報。無論朝廷重視與否,我部肯定不會沒有準備。感謝趙大人跟這位陳小官人的相助,若不是你們及時傳遞消息,我等還蒙在鼓裡。”

趙知府微微點頭,說道:“王節度使所言極是。如今局勢不明,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不可掉以輕心。”

王稟站起身來,望著營帳外的秋雨,心中暗暗發誓,無論朝廷作何反應,他都會堅守職責,守護好大宋的邊境,絕不讓外敵有可乘之機。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 重生趕山:老婆小姨子全寵成寶 我在幕後發係統 名義:我才是最後的贏家 遊戲降臨:開局一把破木弓 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 中醫嬌妻颯爆了,七零大佬追著寵 雷霆掃黑:光雲守護 腹黑係統和他的寶貝主人 偏門之王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