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不清,則政令不通;政令不通,則民心不穩!
臣泣血以請:
著吏部、中書省,速選乾練官員三百員!
勿以‘瘴癘苦寒’推諉!
當選北地出身、通曉邊務、耐勞苦、有擔當之中青年乾吏!
授官當提一級如原縣令授知州),許攜家眷,賜安家銀、職田!限期兩月,務必到任!
於遼陽設‘遼東官學速成館’!
招募通漢話、識文字之歸化士子、軍中老吏,經三月急訓,考核優異者,授‘代縣丞’、‘代主簿’等職,署理地方!此為權宜,然解燃眉!
請調國子監算學、律學博士各五人,赴遼東教授錢糧刑名!三年為期,務必為遼東培育出本土吏才!
四、將士血沃,功當酬!
北疆風雪,非汴梁暖閣可體味萬一!
將士臥冰飲雪,血染黃沙,方有此勝!
今遼東初安,當酬其功,以勵後來!
臣謹列首功並請封賞:
韓世忠:鎮北關黃龍府)血戰定乾坤,收白水諸部如臂使指!寒鐵血符,懾服群狼!
當晉爵‘鎮國公’,加食邑千戶,領北疆行營都部署,總攝遼北軍事!
嶽飛:千裡奔襲,鑿穿摩天嶺,鎖大連,困樸酋於絕地!
雖未儘全功,然砥柱之功不可沒!
當晉爵‘武威侯’,加食邑八百戶,授遼東經略安撫副使,兼領旅順、金州防務!
張猛:焚艦旅順,鎖海渤海,北洋之柱!當晉爵‘靖海侯’,加食邑六百戶,授北洋水師提督,總製北海渤海黃海)、東洋倭國海)水軍事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稟:馳援遼東,轉運糧秣,穩固後方,晉‘定遠伯’,實授遼陽府兵馬都總管!
何栗:撫民安境,編戶造冊,於焦土中織就民政之網,擢遼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陣亡將士:請旨於遼陽、鎮北關、旅順口三地,敕建‘靖北忠烈祠’,四時祭祀!撫恤銀倍於常例,子弟免賦稅徭役,擇優錄入官學、邊軍!
傷殘將士:賜‘忠勇田’,免賦終身!願留邊者,編入屯田衛所,為邊地基石;願歸鄉者,賜銀遣返,地方官府優撫!
筆鋒至此,陳太初深吸一口氣,將胸中那口因王奎之事鬱結的濁氣緩緩吐出。他蘸墨,以朱砂在奏疏末尾,寫下力透紙背的結語:
臣太初,總戎北事,深知遼東之安,非止於城郭之固,甲兵之利,更在於分其勢,導其利,安其民,酬其功!
四策並行,恩威並施,假以時日,白山黑水之間,當為帝國北疆永固之基石!
縱有樸賊餘孽北遁,金酋殘部苟延,亦不過疥癬之疾,難撼大局!
伏望陛下俯察臣之愚忠,聖心獨斷,速發乾綱!則北疆幸甚!社稷幸甚!臣太初,頓首再拜,謹奏!
擱筆。朱砂未乾的奏疏在燭火下泛著血色的光澤。陳太初起身,踱至窗前。
遼陽城的新柳在暮色中舒展嫩芽,遠處軍營傳來隱隱的操練號角。
他目光投向更北的混同江方向,仿佛穿透千山暮雪,看到了會寧府那搖搖欲墜的金頂,也看到了鎮北關榷場即將升起的喧囂炊煙。
北疆的棋局,已由鐵血征伐轉向更為精妙的治政博弈。
分其勢,鎖其喉,安其民,酬其功——這四根無形的支柱,將支撐起帝國北門那座無形的、卻比旅順鐵山炮台更為堅固的雄關。
他指尖無意識地劃過窗欞上凝結的薄霜,留下一道清晰的水痕。
冰霜終將消融,而這片土地上的秩序,將由他親手構築的犁鏵,重新耕耘。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