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年,五月,汴梁城,汴河碼頭。
五月的汴梁,暑氣初升,運河兩岸垂柳如煙,蟬鳴聲嘶。往日裡舳艫相接、喧囂鼎沸的汴河碼頭,今日更是被一種不同尋常的熱切與期盼所籠罩。消息早已不脛而走:秦王府的船隊已抵開德府,而其中一艘快船,正沿著運河疾馳南下,直抵京師!船上載著的,是那位傳聞中已在火海中香消玉殞的秦王妃趙明玉,以及同樣“死而複生”的世子陳忠和!
碼頭上,人頭攢動,比往日更加擁擠。除了照常忙碌的腳夫、商賈,更多了許多衣著體麵的各府仆役、管家,乃至一些看似尋常百姓、實則目光銳利、悄然維持秩序的皇城司便衣。人群的最前方,一群衣著尤為華貴、神色焦急的婦人丫鬟格外醒目,為首的一位老婦人,鬢發微霜,身著誥命服製,由侍女攙扶著,不斷引頸向河道遠方眺望,眼圈泛紅,手中緊緊攥著一方絲帕,正是趙明玉的親生母親,陳忠和的外祖母,趙家的老夫人。
“娘,您彆急,船就快到了,就快到了…”身旁,一位身著紫色官袍、氣度沉穩的中年男子低聲勸慰著,眉宇間卻也難掩緊張與激動,正是新任開封府尹、趙明玉的兄長、陳忠和的舅父趙德安。他口中雖安撫著母親,自己的手心卻也微微出汗。妹妹劫後餘生,病體支離,他這做兄長的,心中豈能平靜?
“我怎能不急!”老夫人聲音帶著哽咽,“我的玉兒……受了多少苦啊!還有忠和,我那苦命的外孫兒!那起子殺千刀的惡人!若是他們有個好歹,我……我…”她說不下去,隻是用帕子不住地拭淚。
趙德安心中酸楚,隻能重複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都平安,這就是萬幸,萬幸…”
遠處,運河拐彎處,一麵熟悉的“陳”字王旗率先映入眼簾,隨即,一艘吃水不深、航速頗快的官船破開水麵,向著碼頭緩緩靠攏。船頭甲板上,數道身影清晰可見。
人群瞬間騷動起來!
“來了!來了!”
“是王妃的船!”
“快看!那是世子!”
船板尚未完全搭穩,趙老夫人已掙脫侍女的手,踉蹌著撲到最前麵。趙德安急忙上前扶住母親。
船頭上,陳忠和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自己的母親趙明玉。趙明玉一身素淨的湖藍色襦裙,外罩一件薄薄的披風,麵色蒼白如紙,身形瘦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唯有那雙望向岸上親人的眼睛,燃著激動與難以置信的光芒。陳忠和站在母親身側,年輕的麵容上帶著長途跋涉的疲憊,但眼神沉穩,小心翼翼地護衛著母親。
當趙明玉的目光與岸上母親淚眼婆娑的視線在空中交彙的刹那,所有的堅強與偽裝瞬間崩塌。
“娘——!”一聲嘶啞的、飽含了無儘委屈、思念與劫後餘生的哭喊,從趙明玉喉中迸發。淚水如同決堤的江河,瞬間洶湧而出,沿著她消瘦的臉頰滾滾落下。她幾乎站立不住,全靠身旁的陳忠和全力支撐。
岸上的趙老夫人見到女兒這般憔悴模樣,更是心如刀絞,哭喊著“我的兒啊!”,便要上前。
陳忠和眼眶通紅,強忍淚水,先向著外祖母和舅父趙德安的方向,恭敬而鄭重地深深一揖,然後才小心翼翼地半扶半抱著母親,一步步走下搖晃的船板。每下一步,趙明玉的哭聲便更悲切一分,那是一種壓抑了太久太久的痛苦,終於得以在至親麵前徹底宣泄的釋放。
碼頭上,無數人目睹此情此景,無不動容,許多婦人都悄悄抹起了眼淚。就連那些肅立的皇城司侍衛,神色也略有鬆動。
趙德安上前一步,聲音也有些沙啞:“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明玉,先回家,母親日夜思念你,有無數體己話要跟你說。忠和,好孩子,你也一同來。”他看向同樣滿臉疲憊、卻努力支撐著母親的外甥,語氣溫和卻不容置疑,“王府許久未住人,拾掇起來還需時日,家中早已備好一切。放心,今日之後,在汴梁城中,絕無人再敢……加害於你們。”
他的話語中透著一股開封府尹的底氣與作為舅父的擔當。陳忠和感激地點點頭:“有勞舅父費心。”
正在此時,一名身著宮中女官服飾的中年女子上前,對著趙明玉盈盈一拜:“奴婢奉皇後娘娘懿旨,在此迎候王妃鳳駕。娘娘聞知王妃歸來,甚是掛念,特賜下補品藥材若乾,請王妃安心靜養,待鳳體稍愈,再入宮敘話。”
趙明玉在哭泣中勉強點頭致謝。皇後的關懷,無疑是一種官方認可的象征,也稍稍衝淡了現場的悲情。
與此同時,船尾處。
嶽雷已率先下船,他並未過多關注前方的悲喜重逢,而是目光急切地在人群中搜索。很快,他看到了幾張熟悉的麵孔——嶽家的老管家,以及幾位神色激動的嶽家親兵。
“雷少爺!”老管家搶步上前,老淚縱橫,一把抓住嶽雷的胳膊,聲音顫抖得不成樣子,“您……您可算……老太爺!老太爺他……快不行了!就撐著最後一口氣,要見您啊!”
嶽雷聞言,如遭雷擊,虎目瞬間瞪圓!祖父嶽和的身體一向不好,他是知道的,卻萬沒想到竟已至如此地步!想來定是自己“葬身火海”的噩耗,成了壓垮祖父的最後一根稻草!
“祖父!”他嘶聲低吼,再也顧不得其他,對老管家急道:“馬!快備馬!”
“備好了!備好了!”老管家連連點頭。
嶽雷甚至來不及與陳忠和道彆,隻對一旁護送他們回來的張猛夫婦張猛與蘇媚娘)匆匆一抱拳,便隨著老管家,分開人群,如同旋風般衝向碼頭外早已備好的快馬。翻身上馬,猛抽一鞭,駿馬長嘶,絕塵而去!馬蹄聲急促如擂戰鼓,敲碎了汴河畔的喧囂,帶著一個孫子焦灼如焚的心,向著城中的嶽府疾馳而去。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快!再快一點!一定要讓祖父……見到自己最後一麵!
張猛與蘇媚娘對視一眼,眼中皆有唏噓與凝重。他們默默安排著行李卸船,隨後也登上了趙府前來迎接的馬車。
車隊緩緩啟動,駛離了依舊沉浸在悲喜交加氣氛中的碼頭,駛向那座承載著無數悲歡離合的、繁華而深邃的帝都深處。
回家的路,充滿了淚水與重逢的喜悅,
卻也伴隨著…
另一場迫在眉睫的…
生死離彆。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