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4章 習慣裡的溫度:那些自然而然的惦念_幽穀怨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幽穀怨靈 > 第10004章 習慣裡的溫度:那些自然而然的惦念

第10004章 習慣裡的溫度:那些自然而然的惦念(1 / 1)

巷子深處的饅頭鋪總飄著酵母的甜香,張嫂淩晨三點就支起蒸籠,鐵箅子冒起的白汽,恰好能模糊隔壁修自行車的老吳頭早起的身影。

七年前她剛從鄉下搬來,蒸籠總是漏汽,蒸出的饅頭一半生一半焦。老吳頭那時還在擺地攤,每天推著工具箱路過,總會停下腳說:“箅子縫大了,我給你砸砸。”後來他把地攤挪到了饅頭鋪隔壁,說這樣能多聞聞麵香。

現在張嫂的第一籠饅頭總留著三個糖三角,等老吳頭的工具箱“哐當”落地時,就用荷葉包好遞過去。老吳頭修自行車時,見誰買了饅頭就多擰兩圈輻條,說:“張嫂的麵堿放得準,吃著不燒心。”有次暴雨衝垮了饅頭鋪的台階,老吳頭半夜翻出水泥袋修補,泥漿濺到新換的襯衫上,倒像沾了片沒擦淨的麵粉。張嫂則在他修車的小馬紮上縫了層棉墊,說這樣冬天不凍屁股,針腳歪歪扭扭的,卻比任何坐墊都暖和。

傍晚收攤時,張嫂把賣剩的饅頭切成片,用鐵絲串起來掛在老吳頭的工具箱旁——那是給他的老黃狗準備的。老吳頭則把修好的打氣筒放在饅頭鋪門口,說街坊買饅頭時能順便給車胎補氣。沒人說過謝謝,可蒸籠的白汽裹著機油味飄起時,就像在說“有我呢”。

小區門口的報刊亭亮著盞長明燈,李叔趴在褪色的櫃台上數零錢,玻璃櫃裡的晚報還帶著油墨香,總能準時等來往家趕的陳老師。

五年前陳老師剛退休,老伴走得早,兒子在外地,每天最盼的就是去報刊亭買份晚報。李叔那時總把新到的報紙壓在最底下,見她來了才抽出來,說:“這版副刊寫得好,您肯定愛看。”後來他知道陳老師有青光眼,就把報紙上的小字新聞用紅筆描一遍。

現在李叔的報刊亭每天多留半小時燈,等陳老師吃完飯散步過來。陳老師則把孫子穿小的毛衣拆了,給李叔織了副手套,指尖處特意加了層厚線,說這樣數硬幣不凍手。有次李叔急性闌尾炎住院,陳老師每天幫他照看報刊亭,把零錢分類裝在不同的鐵盒裡,比他自己弄得還整齊。李叔出院那天,背著一摞新到的雜誌去看她,扉頁上都用鉛筆標了字號:“這幾篇字大,您放心看。”

深秋的傍晚刮著冷風,陳老師戴著那副厚手套,站在報刊亭前翻晚報。李叔遞過來杯熱豆漿,是隔壁早點鋪剛煮好的,杯壁上凝著的水珠滴在報紙上,暈開一小片模糊的墨跡,倒像給新聞加了個溫暖的注腳。

江邊的渡口總泊著艘舊漁船,老漁民趙大爺的漁網曬在船舷上,網眼的大小,恰好能漏過對岸擺渡人孫嬸送來的野棗。

十年前趙大爺的船在霧裡迷了路,是孫嬸舉著馬燈在岸邊晃了半夜,燈芯燒完了就拆了棉襖裡的棉絮續上。後來孫嬸的擺渡船壞了,趙大爺背著工具箱修了三天,指甲縫裡全是船板的木屑,卻笑著說:“這下能撐到你孫子娶媳婦。”

現在趙大爺收網時,總會把個頭小的魚蝦扔進孫嬸的竹籃,說給她孫子熬湯。孫嬸擺渡靠岸時,總往趙大爺的船板上放個粗瓷碗,裡麵是剛蒸的玉米餅,餅邊還留著她指甲掐出的月牙印。有次台風把趙大爺的漁網刮走了,孫嬸連夜讓兒子從鎮上買了新網,麻繩勒得她肩膀紅了一片,卻說:“你那舊網早該換了。”趙大爺則在孫嬸的擺渡船篷上補了層帆布,說這樣雨天不漏水,帆布的補丁上還沾著幾片魚鱗,像彆著閃亮的紐扣。

夕陽把江麵染成金紅色,趙大爺的漁網在船尾晃悠,網兜裡裝著孫嬸剛摘的野柿子。孫嬸坐在擺渡船的船頭納鞋底,針線穿過帆布的聲音,和漁網拍打船板的節奏,在晚風裡唱著同一支歌。

這些藏在習慣裡的惦念,從來不需要刻意提起。不過是饅頭鋪留的糖三角,報刊亭多亮的半小時燈,漁網上漏下的野棗——就像陽光每天升起,樹葉自然舒展,在無數個重複的日子裡,把對方的需要,釀成了自己的本能。

我們總以為共生需要轟轟烈烈的約定,卻在某個尋常的清晨發現,那些遞來的熱水,留著的燈光,早已在時光裡長成了彼此的依靠。就像兩棵並排生長的樹,根在地下悄悄纏繞,葉在風中輕輕觸碰,從不說“我需要你”,卻在每一陣風吹過時,都向著對方的方向,微微傾斜。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開局九叔大弟子,鬼怪見我繞道走 重生2007:財運亨通 易經智慧:開啟人生新境界 神魂天帝 招惹反派少年後被纏上了 A爆!黑白兩道真千金又掉馬了 楚小姐,弄丟我的這六年怎麼罰 被逐出豪門後,我靠算命成首富 修羅場日記INFP也要當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