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秋把新釀的槐花蜜裝進罐時,陽光透過玻璃罐,在桌上投下圈金色的光暈,像老周螺絲刀的影子在輕輕轉。她忽然覺得這罐蜜就是把特殊的螺絲刀,正順著時光的紋路,往日子深處擰,要把甜和暖都擰得牢牢的。
王大爺把那把老扳手鄭重地交給了“念周”寶寶的爸爸,說:“該讓這把‘擰暖的工具’,再擰出幾代人的日子。”年輕人接過扳手時,發現柄上多了圈新纏的紅繩,是王大爺連夜纏的,“老周說紅繩能聚暖,讓螺絲擰得更貼心”。他用這把扳手修好了社區的舊長椅,凳腳的螺絲上特意纏了圈槐花繩,“讓坐著的人,都能沾點周爺爺的暖”。
“年周”寶寶在幼兒園的手工課上,用橡皮泥捏了把螺絲刀,刀柄是槐花形狀的,說要送給“轉不動的小朋友”。老師把這把“甜螺絲刀”擺在教室最顯眼的地方,說它教會了孩子們:“幫人不用使勁,帶點甜更管用。”有個總愛哭鼻子的小朋友,摸著橡皮泥螺絲刀說“不難過了,像有周爺爺在擰我的眼淚”。
賣槐花醬的小夫妻發起了“螺絲刀計劃”,組織誌願者去各地修舊物件,每修好一件,就種棵五角星槐樹。他們的卡車側麵畫著幅巨大的畫:老周的螺絲刀上,長出了棵開滿花的樹,樹根是無數隻手,托著個旋轉的地球。“這是周爺爺的螺絲刀,”男人拍著車幫笑,“要讓它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擰出點甜。”
博物館的“齒輪課堂”開到了網上,世界各地的孩子都能看到老周的故事。有個美國孩子用英文留言:“我爸爸是修飛機的,他說周爺爺的螺絲刀,比飛機的引擎還厲害,能讓心飛起來。”他寄來張畫,畫裡的飛機翅膀上,綁著顆五角星槐花和把螺絲刀。
暴雨衝毀了“螺絲刀計劃”在山區種下的槐樹林,誌願者們趕去補種時,發現當地村民早已在樹坑旁插好了標記,“每個坑都留著周爺爺的位置”。孩子們舉著自己做的木螺絲刀,說要“給樹苗當小保鏢”,“讓它們像周太爺爺的螺絲刀,長得又直又硬”。
除夕夜的長桌上,大家輪流說“今年被螺絲刀擰好的事”。王大爺說自己的老寒腿,被社區醫生用“周爺爺的法子”調理好了,“是暖螺絲在起作用”;那位機械師說廠裡的新機器,按“周爺爺的齒輪理”做了改進,效率提高了三成;連“念周”寶寶都奶聲奶氣地說,自己幫同桌擰好了鉛筆刀,“像周太爺爺一樣厲害”。
林晚秋望著窗外漫天的煙花,看著桌上那罐槐花蜜,忽然覺得老周的螺絲刀從未有過固定的模樣——它是王大爺的扳手,是孩子的橡皮泥,是誌願者的卡車,是每個人心裡那點“想讓日子更好”的勁兒。這些螺絲刀順著時光的紋路,把韌、甜、暖擰成了股繩,越擰越緊,越擰越暖,像老周說的:“好螺絲,能擰住一輩子的暖。”
風穿過巷口,帶著滿世界的槐花香,吹得“星星槐圃”的樹葉沙沙響,像無數把螺絲刀在輕輕應和。林晚秋咬了口槐花糕,甜味漫到心口時,仿佛看見老周站在煙花下,手裡的螺絲刀轉得正歡,眼裡的光比煙花還亮,像在說:“看,這日子擰得多牢,多甜。”
而那把看不見的螺絲刀,還在繼續轉,轉成蜂蜜,轉成樹苗,轉成孩子們的笑,轉成無數顆不服輸的心,要把這一輩子的暖,擰成世世代代的甜。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