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之給那片鑽出畫框的常青藤新葉噴水時,林硯舟正用軟尺丈量銀杏樹乾。初冬的陽光透過噴壺的水霧,在"第七圈年輪"的位置映出道小小的彩虹,像把時光的碎片,輕輕放在了樹瘤兔子的耳朵上。
"比上個月粗了半寸。"他對著軟尺上的刻度喃喃,拐杖在青石板上敲出篤篤的聲,"照這樣長,第七十個年輪會比畫框還寬。"陳硯之望著他被陽光染成琥珀色的白發,忽然發現今年的他對數字格外敏感——能準確報出外孫的身高,能算出常青藤每天的生長速度,連護工都打趣:"林先生的記憶像塊篩子,隻留住有用的刻度。"
外孫背著畫板來度周末時,四年級的男孩正舉著放大鏡研究畫框。"太爺爺,新葉的葉脈是北鬥七星!"他指著常青藤的葉片驚呼,鏡片把葉脈的紋路放大在畫框玻璃上,"您看這分叉,剛好七根!"林硯舟立刻把孩子抱到膝頭,從口袋裡摸出枚銀杏葉書簽:"這是太爺爺年輕時撿的,葉脈比你的更像星圖。"
陳硯之的畫筆在畫布上勾勒,她正在補畫《時光的年輪》裡的細節。常青藤的卷須已經在畫框背麵織成細密的網,透過畫布的紋理,能看見現實裡的藤蔓與畫中的年輪纏繞在一起,像兩個時空在悄然相擁。"這裡要加隻瓢蟲。"林硯舟忽然蘸著紅顏料,在葉片上點了七個黑點,"像你當年在省圖窗台發現的那隻,說它是星星變的。"
護工端來剛出爐的蔓越莓餅乾,形狀是迷你的銀杏葉。"林先生淩晨五點就去廚房了,"護工擦著汗笑,"說要烤出帶北鬥七星紋路的餅乾,結果把麵團捏成了兔子形狀,自己還樂呢。"陳硯之拿起塊餅乾,酸甜的味道在舌尖化開,忽然想起高三那年的平安夜,他翻牆出去買的薑餅人,也是這樣帶著點笨拙的心意。
深冬的雪落得很厚,把銀杏樹冠壓成了白色的穹頂。林硯舟固執地要給畫框搭個小棚,說不能讓積雪壓彎常青藤的腰。"當年省圖的老槐樹,就是這樣被雪壓斷枝椏的。"他固定著棚頂的竹片,聲音裡帶著不易察覺的心疼,"畫裡的春天不能受委屈。"陳硯之望著他佝僂的背影,忽然發現小棚的支架上,刻著極小的字:"給春天的保護傘"。
植物圖鑒的兒童版裡,夾著張特殊的標本——是那片鑽出畫框的常青藤新葉,被外孫小心翼翼地壓平,旁邊寫著:"2034年12月17日,常青藤從畫裡跑出來了。太爺爺說,這是因為愛能穿過時光。"林硯舟把這頁翻得卷了邊,每天都要摸幾遍葉痕,像在確認春天沒有溜走。
開春後的第一個晴天,林硯舟在銀杏樹下埋下個鐵盒。"要等七十年後再挖。"他把軟尺、常青藤種子和半塊蔓越莓餅乾放進去,蓋盒時的動作帶著莊嚴的認真,"告訴那時的人,我們的約定長得很好。"陳硯之忽然想起他展前言裡的話:"拾光人埋下的不是回憶,是給未來的春天寫的信。"
外孫的科學課作業得了獎,研究的是"常青藤的趨光性與時光的方向"。報告裡附了張照片:林硯舟的手握著外孫的手,正在測量畫框內外的藤蔓長度,兩人的銀戒外孫戴的是玩具款)在陽光下閃著光。"評委說從數據裡看到了愛的力量。"男孩舉著獎狀給林硯舟看,"老師說這叫"情感變量"。"
夜裡的風帶著玉蘭花香鑽進窗縫,林硯舟的呼吸均勻而綿長。陳硯之替他掖好被角,月光在他臉上投下常青藤的影子。植物圖鑒放在床頭櫃上,最新一頁夾著張紙條,是林硯舟用放大鏡寫的:"今天的常青藤又長了0.3厘米,離畫框頂端還有七厘米。告訴它,慢慢來,最好的風景總在不經意的轉角。"
清晨的陽光爬上畫框時,陳硯之發現常青藤的卷須,悄悄纏住了外孫掛在畫旁的獎牌。藤蔓在獎牌的綬帶上打了個漂亮的結,像在給榮譽係上春天的緞帶。護工說這是淩晨四點發生的事,監控裡的林硯舟正坐在輪椅上,對著畫框輕輕吹口哨,像在指揮藤蔓跳舞。
林硯舟拄著拐杖站在畫前,忽然指著獎牌說:"你看!"陽光透過獎牌的鏤空花紋,在畫框上投下星星點點的光斑,"是兔子在頒獎!"陳硯之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光斑確實在常青藤的葉影裡跳動,像無數隻微型的兔子在舉杯歡呼。
女兒舉著相機跑來,鏡頭裡的林硯舟正把片新撿的銀杏葉,輕輕塞進畫框與藤蔓的縫隙。"要讓它也沾沾喜氣,"他對著葉子喃喃,"告訴它獎牌上的光,和當年省圖台燈的光一樣暖。"陳硯之望著取景器裡交疊的光影,忽然覺得歲月是條溫柔的河——上遊的星光落在下遊的波心,而他們始終站在河中央,看兩岸的常青藤,爬滿時光的堤岸。
風穿過銀杏枝椏,卷起地上的花瓣打著旋兒飛。陳硯之握著林硯舟微涼的手,忽然明白最好的後續,從不是給故事寫個結局,而是讓每個平凡的清晨都充滿期待:今天的常青藤會爬到哪裡?鐵盒裡的約定會被怎樣的春天發現?而那些藏在年輪裡的話,或許不必說出口,因為常青藤早已替他們告訴世界:愛從來不是靜態的畫,是永遠在生長的新芽,在畫框內外,在時光深處,生生不息。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