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膿成加皂角刺、穿山甲;瘀重加丹參、川芎;陰傷加玄參、麥冬
3.抵擋湯蓄血重症,瘀毒閉阻)
慎用方:水蛭6g、虻蟲6g、桃仁9g、大黃9g後下)
要點:僅用於瘀毒極盛、體質壯實者,中病即止,需配伍人參防止傷正
“抵擋湯乃破血逐瘀峻劑,”岐黃敲了敲書頁,“昔年曾治一癲狂患者,少腹硬滿,大便黑如漆,用此湯下瘀血塊數升,神識方清。但夏至陽氣浮越,虛人誤用必致脫證,需慎之又慎。”
三、針灸奇術:清熱逐瘀的時空療法
巳時初,岐黃在針灸銅人上標注“清熱逐瘀三穴”:曲池、血海、三陰交。阿遠舉著日晷,見師父特意在“巳時”“酉時”兩個時辰畫圈。
“巳時屬脾,酉時屬腎,”岐黃以火針點刺曲池穴模型,“曲池為大腸經合穴,清熱之力最強;血海屬脾,活血之要穴;三陰交屬肝脾腎三經,養血活血兼顧。若在巳時瀉曲池,酉時補三陰交,可順應夏至‘陽盛於外,陰生於內’的氣機變化。”
他又取出三棱針,在銅人“委中穴”處模擬放血:“暑熱瘀毒重者,可在委中見青筋處刺絡放血,流出紫黑血數滴,能立解頭痛、神昏。此乃‘菀陳則除之’的古法,與西醫‘放血療法’異曲同工。”
第四章夏至養生·陽極陰生的護陰之術
一、飲食妙法:三豆飲與化瘀粥
未時正,阿遠在廚房煮三豆飲:赤小豆、黑豆、綠豆同煮,加少許冰糖。岐黃端來一盤涼拌馬齒莧,另配一小碗山楂蜜餞:“三豆飲清熱利濕,兼能活血;馬齒莧清血熱,止痢毒;山楂蜜餞化瘀而不傷正,最適合夏至保健。”
他又叮囑:“夏至宜食酸味,如烏梅、山楂,以斂浮陽,滋肝陰。忌羊肉、辣椒等辛熱之品,以免助熱動血。可常飲蓮藕汁,既能清熱涼血,又能化瘀止血。”
說起禁忌,岐黃神色嚴肅:“隔夜菜、黴變食物絕對不可食,濕熱瘀毒環境中,食物易生黃曲黴毒素,此乃‘無形之毒’,最傷肝血,可致症瘕積聚。”
二、起居調攝:午睡護陰與防暑要訣
申時三刻,岐黃帶著阿遠整理醫館二樓的寢室,窗上掛著竹簾,床上鋪著亞麻席,床頭放置著石膏枕。“夏至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但午間需睡‘回籠覺’,”他指了指牆上的沙漏,“午時至未時1115時),陽氣盛極轉衰,此時小憩30分鐘,可保護心陰,避免‘暑熱傷心’。”
說到防暑,他取出一頂特製的竹帽,夾層中縫著曬乾的菊花、薄荷:“外出勞作需戴此帽,既透氣又清熱。衣著宜選白色、淺色,利於散熱;室內可灑雄黃酒防蛇蟲,切記不可用明火,以免引發火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遠見床頭擺著個陶製水壺,壺中泡著淡竹葉、麥冬,便問其故。岐黃倒出一杯:“此為‘清熱護陰飲’,淡竹葉清心火,麥冬養肺胃之陰,夏至多汗傷津,需常服以預防‘津枯血燥’。”
三、運動養生:靜功采陰與舒緩拉伸
酉時初,夕陽將落,岐黃帶阿遠到後園做“夏至采陰功”。麵向西方,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想象西方金氣如白練,從勞宮穴吸入,沿手臂內側注入心肺。
“夏至陽氣在外,陰氣初生於內,”他輕聲指導,“此時運動宜舒緩,如太極拳、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可引陽氣下行,補益腎陰。忌劇烈運動大汗淋漓,以免‘汗血同源’,耗傷陰血。”
行至“背後七顛百病消”時,岐黃特意強調:“顛足時需提肛收腹,引腎水上濟心火,此動作最合‘水火既濟’之象。若久坐辦公,可常做‘頸部拉伸’,向左後看腳跟,向右後看腳跟,緩解頸部血瘀所致的頭痛。”
第五章病案奇聞·毒瘀入腦的破血奇案
一、書生神昏:顱內瘀毒的中西醫碰撞
戌時正,縣學趙廩生被抬入醫館,此人白日與人辯論八股文,激憤之下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左側肢體偏癱,口角歪斜,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有力。
岐黃查看其瞳孔,左側散大,對光反射遲鈍,結合西醫“顱內出血”診斷,當機立斷:“速用清開靈注射液靜滴,同時以水蛭、虻蟲、桃仁、大黃研末,鼻飼灌服。此乃《傷寒論》抵擋湯證,瘀熱閉阻腦絡,非破血逐瘀不能挽救。”
阿遠驚見師父在中藥中加入西藥“甘露醇”靜滴,岐黃解釋:“中醫之‘利水’與西醫‘脫水’同理,甘露醇減輕腦水腫,正如中藥用澤瀉、豬苓引熱下行。醫道無中西,唯效是崇。”
三日後,趙廩生漸醒,能模糊吐字,左側肢體仍乏力。岐黃改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重用至120g,配丹參、紅花、地龍,補氣活血通絡,同時配合現代康複訓練,月餘後竟能扶杖行走。
二、老婦怪病:皮膚下的紫黑毒結
亥時三刻,鄰縣李婆婆由家人抬來,其背部有拳頭大紫黑色腫塊,按之堅硬如石,推之不移,表麵皮膚溫度升高,伴有高熱寒戰,舌質紫暗,脈澀數。
“此乃陰疽重症,”岐黃輕撫腫塊,“看似陰寒,實為熱毒瘀結於裡。《外科全生集》陽和湯雖治陰疽,但此證熱象明顯,需變通使用。”
他以犀角地黃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水牛角、生地清熱涼血,穿山甲、皂角刺透膿潰堅,同時用金黃散醋調外敷,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五日後,腫塊中央變軟,切開後流出大量稠膿夾血塊,臭味熏人,改用生肌玉紅膏換藥,月餘而愈。
李婆婆家人驚歎:“初時請郎中正骨,說是‘寒痰凝滯’,貼了溫陽膏藥,誰知腫塊反而增大。幸得先生辨證精準,否則命休矣!”
第六章章回讚詩·夏至醫道的陰陽哲思
回目詩
夏至驕陽似火燃,纏。
犀羚涼血清心竅,桃紅逐瘀破堅關。
雷火灸瘡通脈絡,冰壺飲露養真源。
且看稻花翻浪處,清涼世界在針砭。
結語
當最後一滴犀角地黃湯滲入藥渣,岐黃站在藥圃中,見丹參花正開得如火如荼,紫花如血,映著天邊的晚霞。他忽然領悟:夏至的毒瘀之證,正如這丹參花——熱烈奔放中暗藏瘀滯,需以清涼之性解其熱毒,以流動之性化其瘀結。
“阿遠,”岐黃望著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正南,“明日小暑,記得采挖新鮮生地。陽極陰生之時,唯有養得一分陰液,方能製得十分陽熱。醫道如陰陽,需在極盛處見衰微,在衰微處伏生機。”
注:文中涉及方劑、針灸操作及西藥使用,需在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用藥或操作。)
【夏至卷終】
下卷預告:《岐黃天寶·小暑卷:暑濕釀痰蒙清竅》——小暑時節,暑濕漸盛,痰濁內生,上蒙清竅,下阻三焦,且看岐黃如何以清熱滌痰、開竅醒神之法,破暑濕之困,解痰濁之迷。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