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盛陽困脾失運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濕盛陽困脾失運(1 / 2)

《岐黃天寶·雨水卷:》

節氣楔子

“雨水正月中,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此時東風解凍,散而為雨,濕氣蒸騰,脾陽易困,致水濕內停、痰飲中生,發為脘痞、泄瀉、水腫,治當祛濕健脾,溫陽化飲,忌滋膩礙脾。”

——《素問·調經論》《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第一章濕盛陽困·脾失健運的病機探微

一、雨潤大地:脾陽被困的自然隱喻

雨水前三日,卯時初刻,岐黃醫館前的窪地積雨未退,浮萍貼水而生,草根腐泥中散發出酸腐之氣——此乃濕困脾陽的天然鏡像。岐黃蹲身捏起一團濕泥,見其黏滯難散,喟歎:“《脾胃論》雲‘脾惡濕,濕勝則脾病’,雨水濕盛,脾陽被困,如泥裹車輪,運轉無力,水穀精微不歸正化,反成痰飲。”

阿遠望著藥圃中積水的白術田,葉片萎黃低垂,恍悟:“白術健脾燥濕,卻在雨水前澇傷,恰似脾虛者濕濁內停。”岐黃點頭:“脾主運化水濕,濕盛則陽困,陽困則濕愈盛,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言‘濕勝則陽微,陽微則濕更盛’,形成惡性循環。”

忽聞巷尾傳來呻吟聲,見一老漢扶著牆乾嘔,脘腹脹滿,大便黏滯,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此為濕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象。

二、醫理玄機:濕與脾的「膠著博弈」

辰時初刻,醫館後堂飄著茯苓的淡香,岐黃正在調配胃苓湯。他取茯苓、白術、桂枝、陳皮、厚樸,逐一講解:“茯苓、白術健脾祛濕,桂枝溫陽化氣,陳皮、厚樸理氣和中,此乃‘溫陽化濕,行氣化濁’之法。”

阿遠見方中加了生薑、大棗,疑惑道:“為何用調和營衛之品?”岐黃撚動生薑:“濕困脾陽,易致營衛不和,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助桂枝通陽,仿‘桂枝湯’之意,此乃‘治濕先振陽’之旨。”

他取出《諸病源候論》竹簡,指讀“濕病候”篇:“巢元方雲‘濕病由脾胃虛弱,為水濕所傷’,雨水之濕,多兼寒邪,治需溫脾陽、燥脾濕、理脾氣,三法合一,如理中湯與五苓散合參。”

第二章濕困急症·從痞滿到水腫的辨證論治

一、老漢痞滿:春雨中的脾陽不振

辰時正,老漢被家人扶入醫館,胃脘痞滿如塞,食後尤甚,口淡不渴,舌苔白膩水滑,脈沉緩。岐黃辨證為寒濕困脾,以理中湯合平胃散加減:黨參15g、白術18g、乾薑6g、蒼術12g、厚樸9g,“理中湯溫脾陽,平胃散燥脾濕,此乃‘溫中散寒,燥濕運脾’之法。”

他以艾灸中脘、足三裡、脾俞穴,每穴灸三壯,“艾灸溫陽化濕,直達病所,勝似藥力。”半炷香工夫,老漢矢氣頻作,脘痞減輕。岐黃改以香砂六君子湯調理,“健脾和胃,防濕複聚。”

二、繡娘水腫:繡繃上的濕濁泛濫

巳時三刻,林姑娘提著繡繃入院,雙下肢水腫發亮,按之凹陷不起,伴咳嗽痰多、胸悶氣短,舌淡苔白滑,脈弦滑。其繡繃上的水波圖案暈染模糊,恰似水濕泛溢之象。

岐黃辨證為脾腎陽虛,水飲內停,以真武湯合五苓散加減:附子9g先煎)、白術15g、茯苓30g、桂枝6g、豬苓12g,“真武湯溫腎健脾,五苓散通陽化氣行水,此乃‘溫陽化飲,通利三焦’之法。”

他以電針刺激陰陵泉、三陰交穴,“電針增強利水消腫之力,配合西醫呋塞米,此乃‘中西協同’之妙。”五日後,林姑娘水腫消退,改以參苓白術散善後,“健脾滲濕,鞏固療效。”

三、孕婦泄瀉:胎前濕困的棘手之治

未時初,李秀才第十六次扶妻入院。婦人妊娠四月,泄瀉水樣便,日行十餘次,伴腹痛隱隱、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濡弱。

“內子素體脾虛,孕後濕濁下注,”李秀才焦慮不已,“前醫投以止瀉藥,泄瀉反甚……”

岐黃辨證為脾虛濕盛,胎氣不穩,以參苓白術散合四神丸加減:黨參12g、白術15g、茯苓18g、補骨脂9g、肉豆蔻6g,“參苓白術散健脾滲濕,四神丸溫腎止瀉,補骨脂、肉豆蔻用量宜輕,防溫燥傷胎。”

婦人服藥後,泄瀉減為日行三次,腹痛緩解。岐黃囑其每日食山藥蓮子粥,“山藥健脾,蓮子固澀,此乃‘食療勝藥療’之理。”

第三章濕困論治·溫化通利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則:溫脾陽,燥脾濕,理脾氣

申時正,岐黃在醫案中寫下“治雨水三法:溫、燥、通”六字,案頭擺著三組藥對:乾薑配附子,溫陽散寒;蒼術配厚樸,燥濕行氣;茯苓配桂枝,通陽化氣。

“濕為陰邪,非溫不化;脾為濕困,非燥不醒;氣為濕阻,非通不行,”他以竹筷指點藥對,“乾薑配附子,仿四逆湯之意,峻補脾陽;蒼術配厚樸,即平胃散之旨,燥濕行氣;茯苓配桂枝,如五苓散之法,通陽化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遠見方中常配砂仁、白豆蔻,疑惑道:“此非芳香化濕藥?”岐黃笑道:“砂仁、白豆蔻芳香醒脾,助脾運化,防燥藥傷陰,此乃‘燥潤相濟’之妙。”

二、經典方劑的時令化裁

酉時三刻,岐黃在《傷寒論》中夾入新抄的醫方,重點圈注理中湯、真武湯、胃苓湯三方。

1.理中湯脾胃虛寒,濕濁內停)

基礎方:黨參15g、白術18g、乾薑6g、甘草6g

雨水化裁:加蒼術12g、陳皮9g,增強燥濕行氣之力;泄瀉加肉豆蔻6g、訶子9g,溫腎固澀

2.真武湯脾腎陽虛,水飲泛溢)

基礎方:附子9g先煎)、白術15g、茯苓30g、生薑9g

雨水化裁:加桂枝6g、豬苓12g,通陽化氣;水腫甚加澤瀉15g、牛膝12g,利水消腫

3.胃苓湯濕阻中焦,氣機不暢)

基礎方:茯苓18g、白術15g、桂枝6g、陳皮9g、厚樸9g


最新小说: 國運求生:從植僵開始震驚全球 詭異進化:網曝致死,化身BUG級鼠神 我帶小蘿莉找上門,校花無痛當媽 E級玩家 靈域神源 救命!死對頭的病嬌弟弟偏要入贅 破爛景區搖身一變飛天了 你親手活埋,改嫁又痛悔難眠 換婚約,嫁高知,命好活該你嫉妒 撿垃圾的我在星際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