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毒夾濕傷氣陰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暑毒夾濕傷氣陰(1 / 2)

《岐黃天寶·芒種卷:》

節氣楔子

“芒種五月節,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此時暑氣蒸騰,濕濁彌漫,二者相搏化為毒邪。暑為陽邪,易耗氣傷津;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氣陰兩傷則倦怠乏力、心煩口渴;暑毒外發則癰癤叢生;濕濁內困則疰夏纏綿。治當清暑熱、化濕濁、益氣陰,忌用辛溫燥烈之品,以防更傷氣陰。”

——《溫熱經緯》《景嶽全書》《醫宗金鑒》

第一章暑毒夾濕·氣陰兩傷的病機探微

一、螳螂初生:暑毒肆虐的自然隱喻

芒種前三日,未時三刻,熾熱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岐黃醫館後院的梧桐樹上,新生的螳螂通體碧綠,卻躁動不安地揮舞著鐮刀狀的前肢,仿佛在與無形的熱浪抗爭。岐黃手持竹扇,指著葉片上卷曲焦枯的葉尖,對阿遠說道:“《月令七十二候解》言‘螳螂感陰氣而生’,然此時暑毒熾盛,陰氣被遏,故螳螂雖生卻不得安寧,恰似人體氣陰受暑濕之邪所傷,陰陽失衡。”

阿遠蹲下身,觀察牆角處一灘汙水,水麵上漂浮著腐爛的樹葉,滋生著密密麻麻的蚊蟲,汙水黏稠渾濁,散發著陣陣惡臭。“師父,這汙水久積不流,與暑濕之邪蘊結體內何其相似!”阿遠恍然大悟。岐黃點頭:“正是如此!暑毒夾濕,就像這腐水,暑熱加速腐壞,濕氣阻礙排泄,二者相互勾結,傷氣又傷陰。”

正說著,忽聞街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呼救聲。隻見一位老漢背著麵色蒼白、昏迷不醒的少年狂奔而來,少年衣衫被汗水浸透,額頭滾燙,四肢卻有些發涼——此乃暑毒內陷,氣陰兩竭之象。

二、醫理玄機:暑濕毒邪的“狼狽為奸”

申時初刻,醫館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岐黃正在調配清暑益氣湯。他依次取出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緩緩說道:“西洋參益氣養陰,石斛、麥冬滋陰生津,黃連清暑熱,竹葉導熱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之效。”

阿遠見方中還有西瓜翠衣,不禁問道:“西瓜翠衣常見於消暑飲品,為何也入藥?”岐黃輕輕一笑,解釋道:“西瓜翠衣乃西瓜的外皮,最善清熱解暑、利水祛濕,且性甘涼,不傷氣陰,芒種時節用之,可解暑濕之毒,此乃‘藥食同源’之妙。”

說罷,岐黃翻開《溫病條辨》,指著“暑溫”篇的一段文字:“吳鞠通雲‘暑溫者,正夏之時,暑病之偏於熱者也’。然芒種之暑,多夾濕邪,如油入麵,難以分離。去年曾治一商賈,芒種時節外出經商,歸來後高熱不退、心煩口渴、肢體困重,用清暑益氣湯合三仁湯,三劑而熱退,七劑諸症皆消,此乃清暑、利濕、益氣三法合用之效。”

第二章暑濕急症·從昏厥到癰癤的生死時速

一、少年中暑:烈日下的氣陰兩竭

申時正,少年被安置在竹榻上,呼吸急促,口中喃喃自語,卻聽不清言語。岐黃迅速辨證為暑熱內閉,氣陰兩傷,當務之急是開竅醒神、益氣固脫。他立刻取來安宮牛黃丸,用溫開水化開,緩緩灌入少年口中;同時,以西洋參30g、麥冬15g、五味子9g,急煎濃汁,頻頻喂服。

“快!取三棱針來!”岐黃神色凝重。阿遠迅速遞上三棱針,隻見岐黃熟練地在少年的十宣穴、曲澤穴點刺,擠出紫黑血液。“十宣穴開竅醒神,曲澤穴清熱涼血,刺絡放血可使暑毒隨血而泄。”岐黃解釋道。

經過一番搶救,少年逐漸恢複意識,微微睜開雙眼。岐黃又改用清暑益氣湯加減繼續調理:西洋參12g、石斛15g、麥冬12g、黃連6g、竹葉9g、西瓜翠衣30g、生甘草6g。並叮囑家屬:“讓他多飲淡鹽水,以補充津液;飲食宜清淡,可煮些綠豆粥、荷葉粥。”

二、繡娘疔癤:繡繃上的暑毒外發

酉時三刻,林姑娘舉著紅腫疼痛的手臂,急匆匆地衝進醫館。她的右手食指上長了一個疔癤,紅腫熱痛,頂端有膿頭,周圍皮膚發紅腫脹,疼痛難忍,甚至影響到整個手臂活動。其繡繃上的花朵圖案還未繡完,絲線淩亂地散落在一旁,仿佛她此刻煩躁的心情。

岐黃仔細查看後,辨證為暑毒蘊結,氣血凝滯。治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他開出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30g、野菊花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9g、白芷9g、防風9g、當歸尾12g、赤芍12g、乳香6g、沒藥6g。

“此二方合用,可清熱解毒、消散癰腫。金銀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白芷、防風疏風散邪,當歸尾、赤芍等活血化瘀。”岐黃向阿遠講解道。同時,他用金黃散以醋調成糊狀,外敷在疔癤患處,“金黃散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醋調則能增強其軟堅散結之力。”

經過數日治療,林姑娘的疔癤逐漸消退,紅腫疼痛消失。岐黃又叮囑她:“芒種時節,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漬長時間停留;飲食上少吃辛辣油膩之物,以防暑毒內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孕婦疰夏:胎前暑濕的艱難調治

戌時初,李秀才攙扶著麵色萎黃、精神萎靡的妻子,憂心忡忡地來到醫館。婦人妊娠七月,自入芒種以來,便出現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身熱不揚等症狀,日漸消瘦。

“內子本就體弱,如今妊娠,又受暑濕之邪侵襲,整日無精打采,吃不下東西,這可如何是好?”李秀才焦急地說道。岐黃安慰道:“莫急,待我仔細診治。”他觀察婦人舌淡紅,苔白膩,脈濡滑,辨證為暑濕困脾,氣陰兩虛,且有胎動不安之象。

考慮到婦人妊娠的特殊情況,用藥需格外謹慎。岐黃以清暑益氣湯去黃連、竹葉,加白術15g、砂仁6g後下)、蘇梗9g:“西洋參、石斛、麥冬益氣養陰;白術健脾燥濕;砂仁、蘇梗理氣和中、安胎。如此既能清暑濕,又不傷及胎氣。”

婦人服藥後,惡心嘔吐減輕,食欲稍有改善。岐黃又讓她每日飲用荷葉粥,並在室內放置藿香、佩蘭香囊,以芳香化濕。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婦人精神漸好,胎動也趨於正常。

第三章暑濕論治·清補兼施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則:清暑毒、化濕濁、益氣陰

亥時正,岐黃在醫案上鄭重寫下“治芒種三法:清、化、補”六字,案頭整齊擺放著三組藥對:黃連與竹葉,清熱瀉火;藿香與佩蘭,芳香化濕;西洋參與麥冬,益氣養陰。

“芒種之病,多因暑毒夾濕,氣陰受傷。清熱不可過寒,以免損傷陽氣;化濕不可過燥,以免耗傷陰液;益氣不可壅滯,以免助濕生熱。”岐黃語重心長地對阿遠說道,“黃連配竹葉,取其輕清之性,清瀉暑熱而不傷正;藿香配佩蘭,芳香化濁,醒脾和胃;西洋參配麥冬,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此乃清補兼施之妙。”

阿遠見方中常配陳皮、茯苓,便問道:“陳皮理氣,茯苓祛濕,莫非也是為了調暢氣機、分利水濕?”岐黃欣慰地點點頭:“正是!暑濕之邪易阻遏氣機,陳皮理氣和中,可使氣機通暢;茯苓利水滲濕,能導濕邪從小便而出,二者合用,有助於恢複脾胃的運化功能。”

二、經典方劑的時令化裁

子時三刻,岐黃在古籍中夾入新整理的醫方,重點對清暑益氣湯、五味消毒飲、六一散三方進行標注和修改。

1.清暑益氣湯氣陰兩傷,暑濕內侵)

基礎方: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芒種化裁:若暑熱較盛,加石膏30g先煎)、知母12g,增強清熱之力;濕濁較重,加藿香12g、佩蘭12g,芳香化濕;食欲不振,加炒麥芽15g、炒神曲15g,消食和胃。

2.五味消毒飲暑毒蘊結,癰癤腫痛)

基礎方: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芒種化裁:膿已成,加皂角刺9g、穿山甲6g代),透膿潰堅;疼痛劇烈,加乳香6g、沒藥6g,活血止痛;發熱明顯,加連翹15g、黃芩12g,清熱解毒。

3.六一散暑濕下注,小便不利)

基礎方:滑石、甘草


最新小说: 全民拾荒求生!我能看到全圖資源 顛覆神權的革命者 逆流1970:從打獵開始成為萬元戶 諸天,從小李飛刀開始 讓你趕工期,沒讓你名揚海外! 道起五臟觀:我在九十年代當天師 重生從用分手費買房開始成為首富 母儀天下,從冒充丞相寡嫂開始 東京,我的青梅是怪談 從無限就職開始打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