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仙蹤:二十四節氣醫道傳奇》
第十四回白露·
第一折·鴻雁來處燥濕搏
白露前三日,江南蘆葦蕩籠罩在乳白的霧氣中。清晨的露水竟呈淡青色,凝結在蘆葦葉上如碎玉堆砌,觸之冰冷刺骨。打漁的張老漢劃著竹筏咳嗽,咳出的痰液少而黏連成絲,在晨光中拉出半尺長的銀線,落在船板上竟化作冰晶。他的兒媳翠蓮捧著青瓷碗歎氣:“阿爹喝了三劑麥冬湯,夜裡還是盜汗,說胸口像有團火在燒……”話音未落,張老漢突然劇烈嗆咳,指縫間滲出的血絲竟在袖口結成紅點,如紅梅落雪。
更遠處的桑樹林裡,采桑女阿巧扶著樹乾喘息,她的嘴唇乾裂起皮,鼻腔內結著血痂,每逢吸氣,咽喉便傳來刀割般的疼痛。她的指甲蒼白如紙,甲半月呈青紫色,此乃“肺腎陰虛”之象,陰液虧虛已累及腎水。奇妙的是,她後腰的“腎俞穴”處皮膚乾燥如龜甲,卻有溫熱的氣息蒸騰,恰似冬日裡的暖爐。
芩兒與麻翁、貝母姑娘乘著烏篷船而來,船槳劃過水麵,竟帶起白色的泡沫,如沸湯上的浮油。芩兒鬢邊的黃芩花此刻呈淡青色,花瓣上凝結著露珠,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卻在指尖迅速蒸發,留下淡淡的苦味。“太陰濕土主氣,陽明燥金客氣,濕燥相搏,如油入麵。”她取出通靈根,根須上的白色紋路與黃色紋路交織成網狀,“肺屬金,腎屬水,今燥傷肺陰,濕困脾土,子病及母,致‘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正如《難經》所言‘虛則補其母’。”
貝母姑娘的金鈴發出清越的“叮叮”聲,竟與遠處的鴻雁鳴叫聲相應和。她取出青銅鏡照向張老漢,鏡中映出的脈象細數而澀,尺脈尤甚:“尺脈屬腎,細數主陰虛;寸脈浮細而燥,此乃‘肺腎陰虛,虛火上炎’之證。需‘潤肺滋腎,金水相生’雙管齊下,非甘潤酸收之品不可救。”
第二折·玄鳥歸時遇梨娘
薄霧中,一位身著月白紗裙的女子劃著菱角船而來。她頭戴珍珠笠,笠簷下掛著秋梨片,每片梨肉都呈半透明狀,中心的梨核隱約可見“肺”字紋路;腰間懸掛的竹簍裡,川貝母如珍珠堆疊,熟地黃似紫瑪瑙沉底,簍底鋪著的桑葚乾泛著油潤的光澤,如黑玉鑲嵌。
“諸位可是來解肺腎之困?”女子開口,聲音清潤如梨汁甘洌,“我乃‘梨娘’,世居洞庭山,專司肺腎之職。今歲白露,‘燥勝則乾,濕勝則濡’,如琴弦太緊則斷,太鬆則啞,需調其虛實,和其燥濕。”她輕拂衣袖,笠簷的梨片紛紛飄落,落在張老漢的痰液上竟化作清水,冰晶瞬間融化,散發出梨香。
麻翁湊近細看,見梨片的紋理如肺葉舒展,果核處有天然的“水”字紋路。“秋梨甘微酸涼,入肺胃經,《本草通玄》言其‘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他撚起一枚川貝母,其形若聚貝子,表麵潔白如珍珠母,“川貝母苦甘微寒,入肺心經,《本草彙言》稱其‘能開鬱下氣,清火潤肺’,與秋梨相須為用,可增強潤肺之力,二藥合用,如琴瑟和鳴,共奏清潤之曲。”
第三折·群鳥養羞辨虛實
梨娘話音未落,蘆葦蕩中突然騰起黃白色煙霧,聚成“濕燥神”的身形。他身著半水半火的甲胄,左手持冰雪劍,右手執火焰扇,腳踏陰陽魚圖案。“爾等以甘潤亂我燥濕,是欲讓天地無序乎?”濕燥神聲如裂帛,左手劍揮出寒氣,右手扇送出熱浪,竟將秋梨片凍成冰雕,又烤成焦片,“濕為土之液,燥為金之令,土金相生,何錯之有?”
芩兒不慌不忙,取來琉璃盞,放入秋梨、川貝母,再加入熟地黃、山茱萸。她輕吹一口氣,盞中竟升起兩股氣流:一股白色肺金),一股黑色腎水),在盞口交織成“金水相生”的卦象。“濕燥神明察,此乃‘百合固金湯’之意,秋梨、川貝潤肺金),熟地、山萸滋腎水),合而用之,如源遠流長,潤而不滯。”她指著煙霧中的“金生水,水生木”之象,“肺腎為母子之臟,潤肺即所以滋腎,滋腎即所以涵木,此乃‘金水相生’之法。”
梨娘取出天平,左盤放秋梨五錢,右盤放川貝母三錢、熟地八錢,天平指針竟微微偏向熟地一側,卻有一縷秋梨的清潤之氣纏繞住川貝母,形成環狀。“此乃‘五潤三清八補’之製。秋梨潤五),川貝清三),熟地補八)。七情中‘相須’‘相使’並存,秋梨、川貝如使者清潤肺金,熟地、山萸如重臣滋補腎水,共成金水相生之局。”
第四折·白露垂珠驗七情
濕燥神凝視琉璃盞,忽然揮手招來一陣濕霧與燥風,濕霧如泥漿,燥風似刀刃,同時湧入盞中。奇妙的是,濕霧與燥風在盞中相遇,竟化作無數細小的水珠,落入熟地汁中凝結成“虛”字。梨娘輕笑,從竹簍中倒出“瓊玉露”,露水中漂浮著秋梨碎屑與川貝粉末,如白雲浮溪。露水灑在“虛”字上,字跡竟逐漸膨脹,化作一灘清泉,泉中倒映著肺腎的虛影,相互滋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虛證者,如堤岸漏水,需以潤補之,清調之。”梨娘以手指蘸露,在盞壁畫出“固”字,字跡竟化作鎖鏈,將肺腎虛影相連,“秋梨固肺之津,熟地固腎之精,此乃‘固澀斂陰’之法。”
貝母姑娘輕搖金鈴,發出“商音”金音)與“羽音”水音)交替的節奏,盞中的白色與黑色煙霧竟隨著節奏旋轉,形成金水相生的漩渦。濕燥神見狀,從袖中取出一枚“濕燥珠”,投入盞中。盞中頓時騰起紫灰色煙霧,卻見熟地如吸水海綿,將濕氣得吸入體,川貝如利刀破冰,將燥邪得散出體外,最終煙霧化作一縷青氣,散出“燥潤相和”四字。
“濕燥珠得土金之氣,需以水木之性化之。”芩兒解釋道,“通靈根得癸水之味、乙木之性,可溝通水木,引濕燥入腎肝,再以熟地、山萸滋水涵木,此乃‘水生木,木疏土’的循環製化。”
第五折·祭禹王時施妙劑
未時初刻,梨娘帶著眾人來到“金水潭”。這裡的潭水一半清冽如冰肺金),一半溫潤如玉腎水),中央的石台上擺放著秋梨、川貝母、熟地、山茱萸,形成“肺腎同治”陣。她摘下五片秋梨、三顆川貝母,放入石磨中,加入熟地膏、山萸肉,以晨露研磨成膏。磨盤轉動時,竟發出“嗡嗡”的震動聲,恰似人體肺腎的呼吸與封藏節奏。
張老漢服下膏方,片刻後感覺有一股清涼之氣從咽喉滑入丹田,如泉水叮咚,同時有溫潤之感從後腰升起,如暖爐微醺。他輕輕咳嗽,竟咳出半透明的痰液,痰中夾著細小的露珠,落地後化作一灘清水,空氣中彌漫著梨與川貝的清香。阿巧敷上用川貝母粉調的秋梨膏,鼻腔的血痂竟逐漸軟化脫落,咽喉的疼痛如晨霧般消散。
李郎中摸著阿巧的脈,驚喜道:“細數脈轉緩,澀脈轉滑,此乃‘肺腎陰複’之象。《醫方集解》言‘百合固金湯,金水相生,潤而不滯’,今用之果然神效。”
梨娘取出蘆葦杆,蘸取膏方在竹筏上繪製“潤金符”,符咒遇風即化,化作無數細小的秋梨虛影,在水麵上形成漣漪,散發出持久的清潤氣息。“此符借金水之氣,合肺腎之性,可使燥濕相和,陰液得固。”她解釋道。
第六折·釀五穀酒話醫理
申時三刻,村落響起“白露祭禹王”的鐘磬聲。百姓們在蘆葦蕩邊擺設祭壇,壇上供奉著用秋梨、川貝母製成的“金水糕”,糕體上用熟地汁書寫著“金水相生”四字。梨娘趁機向眾人傳授“白露養生訣”:“白露時節,宜‘滋陰潤燥,肺腎同調’——晨起飲秋梨川貝茶,午間用熟地膏貼腎俞,黃昏食桑葚粥,可保金秋無虞。”
她指著祭壇上的“金水糕”:“糕體需以露水煎製,正如人體需以天地之露滋養肺腎。然煎製需文武火交替,正如滋陰需清補並行,不可偏廢。”
麻翁望著蘆葦蕩中補種的枸杞苗,苗葉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枸杞與熟地同屬甘溫,可作秋日食療。此乃‘以形補形’,亦合‘肝腎同源’之理,養肝即所以滋腎。”
第七折·露氣寒冷話玄機
酉時初刻,夕陽將蘆葦蕩染成蜜色,葦葉上的露珠逐漸凝結成霜,如碎銀鋪地。梨娘望著西方天際的金星與水星,此時兩星呈“金水相生”之象,卻有木星居中調和,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土”的循環。
“白露者,‘陰氣漸重,露凝而白’,如肺金清肅,腎水封藏,共成秋收冬藏之局。”梨娘輕撫通靈根,根須上的白色與黑色紋路此刻如母子相擁,“肺屬金,需潤需斂;腎屬水,需滋需固。今用秋梨、川貝潤斂肺氣,熟地、山萸滋固腎陰,正是‘潤斂有序,滋固同施’,如秋日鴻雁,既善高飛,又知南歸。”
芩兒點頭附和:“《黃帝內經》雲‘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今治腎而兼顧肺金,乃‘金水相生’之要。肺金清則腎水充,腎水充則肝木榮,此乃‘治未病’的上工之術。”
貝母姑娘指著星空中的“奎星”主西方):“奎星明,則燥氣盛。此乃提示我們,滋陰需兼防燥,當以酸收之品固澀陰液,如秋梨配山萸,正合‘燥者潤之,散者收之’的治則。”
正說著,丹頂鶴銜著青帝玉簡飛來,玉簡上刻著:“白露治燥濕,需知‘燥從濕化,濕從燥解,陰從陽生,陽從陰長’。”梨娘微笑道:“青帝此諭,道破‘陰陽互根’的玄機。正如這白露之露,雖為陰液,卻需陽氣蒸騰而成,需善加護持,而非一味滋陰。”
結語·白露團甘子
白露者,金氣肅而水氣凝,如肺之清肅,腎之封藏,共奏養陰之曲。芩兒與梨娘以“潤肺滋腎、金水相生”之法,潤燥邪而固陰液,滋肺金而涵腎水,正是“虛則補之,燥則潤之”的醫道精髓。看官須知,治虛證如築堤壩,需層層夯實,步步為營,此回不過初築金水之堤,更精彩處,且看下回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讚詩
《白露·詠秋梨》
白露橫江夜有霜,梨娘棹月渡瀟湘。
瓊漿搗就三秋露,玉屑凝成九畹香。
貝母散結清肺燥,熟地滋來腎水長。
最宜夜煮冰瓷碗,半盞清甘半盞涼。
預告·第十五回秋分·雷始收聲平肝陽蟄蟲坯戶補脾陰
且說芩兒等彆過江南漁民,行至中原山地,忽見雷暴驟減,蟄蟲提前入蟄,山民們頭暈目眩,麵赤耳鳴,更有老者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細查之下,方知今歲秋分節氣,陽明燥金主氣,厥陰風木客氣,燥風相搏,致“肝陽上亢,脾虛生風”。正憂慮間,忽聞古柏樹下傳來棋聲,一位身著青衫的老者負手而來,鬢邊插著天麻,腰間懸掛的葫蘆裡裝著白術、鉤藤,衣袂上繡著“平肝補脾”四字……
第十四回完)
注:本回緊扣白露“濕燥相搏”的特性,融入五運六氣濕土燥金相搏、肺腎陰虛)、臟腑理論金水相生、肺腎同治)、藥物配伍秋梨與川貝相須、熟地相使),通過濕燥神考驗、金水潭等神話場景,闡釋“滋陰潤燥、肺腎同治”的中醫思想。梨娘的形象對應秋梨的“甘潤潤肺”特性,鴻雁、晨露等元素強化其“入肺胃經、生津止渴”的藥性。後續章節將圍繞秋分“燥風傷肝”的特點,結合平肝熄風藥物如天麻、鉤藤),展開“平肝補脾、熄風止痙”的醫道傳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