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救荒錄·驢拉秧傳奇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黃土救荒錄·驢拉秧傳奇(2 / 2)

推荐阅读:

第五卷:四氣五味細分辨,歸經治病有專攻

一)苦寒清泄治熱淋

經過多年實踐,王老栓和村醫總結出驢拉秧的“四氣五味”:葉,味苦性寒,入膀胱經,善治“熱淋”——小便灼熱刺痛,尿色黃赤。有個趕車的把式,跑長途憋尿,得了這病,痛得直打滾。王老栓取鮮葉搗汁,兌點蜂蜜矯味)給他喝下,片刻便覺尿道清涼,如久旱逢甘霖。“這葉就像給膀胱開了窗,熱乎氣全散了。”

二)辛澀發散透表濕

春芽和嫩藤,味辛帶澀,性微溫,入肺經。能治“表濕”——惡寒發熱,頭身困重,小便不利。村裡的放羊娃淋雨感冒,王老栓用春芽煮水,加了點蔥白發汗),喝後蓋被出汗,汗出後小便一通,病就好了。“辛能發汗,澀能固表,汗出不太過,濕邪隨汗解。”

三)甘淡滲利消水腫

驢拉秧的老根,經酒蒸後,味轉甘淡,性平和,入腎經。專消“腎虛水腫”——腰膝酸軟,下肢浮腫,小便不利。有個老太太,常年浮腫,用根燉羊肉吃,半月後竟能自己走路了。“甘能補,淡能滲,補而不膩,利而不傷,”村醫說,“這根最懂老人的身子骨。”

四)酸澀收斂止滑脫

秋籽味酸澀,性平,入大腸、腎經。能治“滑脫”之症——拉肚子、遺尿、遺精。有個小孩尿床,王老栓把秋籽炒香,磨成粉,每晚睡前給一勺,果然見效。“澀能收,就像給關不緊的門加個栓,”他解釋道,但又強調,“不能多吃,吃多了會便秘,得配點麻子仁。”

五)歸經有序治三焦

驢拉秧的不同部位,歸經各有側重:葉入上焦肺、膀胱),清熱利水之上源;藤入中焦脾、肝),疏利中焦之氣機;根入下焦腎、膀胱),溫化下焦之水濕。治全身水腫時,王老栓會全草合用,“葉開上源,藤疏中流,根利下遊,像疏通整條河,水就順了。”

第六卷:七情配伍增效用,相須相使救荒年

一)相須車前草,利水功倍增

治重症水腫,王老栓必用驢拉秧葉配車前草。“這倆草是一對兒,”他說,“一個苦寒清熱,一個甘寒利水,加起來比單用好十倍。”有個挖煤的礦工,下肢腫得像水桶,用這兩味草煮水,喝了半月,腫全消了。這是“相須”,同類相從,功效倍增。

二)相使麩皮粥,養胃減苦寒

饑荒時,村民們常把驢拉秧葉切碎,摻在麩皮粥裡煮。“光吃草太寒,傷肚子,加把麩皮就溫和了,”王老栓解釋,麩皮甘溫,能健脾養胃,製約驢拉秧的苦寒之性,這是“相使”,一主一輔,相得益彰。

三)相畏生薑片,製寒護脾胃

體質虛寒的人,吃了驢拉秧容易拉肚子。王老栓就加幾片生薑同煮。“生薑辣乎乎的,能管住草的寒氣,”這是“相畏”,生薑能減輕驢拉秧的副作用,保護脾胃。

四)相殺甘草梢,解刺防過敏

少數人對驢拉秧的刺過敏,接觸後皮膚紅腫發癢。村醫便用甘草梢煎水給他們洗,“甘草能解百毒,專門對付這刺的小脾氣”,這是“相殺”,一種藥物能消除另一種的毒性或不良反應。

五)單行應急用,簡便顯奇效

對於輕症,比如輕微浮腫、小便不暢,村民們常單采驢拉秧的某部分用:葉煮水當茶,藤曬乾當柴燒後的灰也能利水),根泡酒喝。“急了的時候,一味藥也能頂事,”王老栓說,這體現了“單行”的妙用,簡單直接,適合荒年。

第七卷:救荒醫道傳民間,驢拉秧名入典章

一)民謠傳唱記功過

柳樹溝的孩子們,會唱一首關於驢拉秧的民謠:“驢拉秧,驢拉秧,荒年能當糧。刺兒紮,味兒苦,消腫尿水長。春吃芽,夏吃葉,秋冬根籽藏。老天爺,不睜眼,留條活路給咱闖。”這民謠口口相傳,成了最早的“藥用說明書”。

二)方誌記載救荒事

清代《慶陽府誌·物產》記載:“驢拉秧,又名葎草,生鹽堿地,莖葉有刺,可救荒。味苦寒,能利水消腫,治五淋,民間多用之。”《救荒本草》也收錄了它,注明“采嫩葉,焯後淘淨,可食,止瀉痢”。這些記載,正是對民間實踐的認可。

三)農書收錄備荒策

《農政全書》的“救荒篇”裡,提到驢拉秧:“可種於貧瘠之地,耐旱耐鹽堿,既作救荒草,又作治腫藥,一舉兩得。”還記載了種植方法:“春播,密植,可當綠肥,改良土壤。”

四)醫案流傳驗實效

民國《陝甘醫案》記載:“某村大旱,民多腫,用驢拉秧葉,或煎或搗敷,腫消者十之八九。其效在‘苦燥清利’,能去‘燥中之濕’。”醫家還發現,用驢拉秧與西瓜皮同用,治“暑濕水腫”更效,這是對七情配伍的發展。

五)現代研究證其功

現代研究表明,驢拉秧葎草)含有的成分,具有利尿、抗炎、抗菌作用,能促進尿液排出,減輕水腫,對尿路感染有治療作用。在西北一些地區,仍有用其治療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的民間驗方,與幾百年前的救荒經驗一脈相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結語:黃土有情生救草,旱年無糧出醫方

驢拉秧的故事,是黃土高原上一曲生存與智慧的讚歌。在赤地千裡的大旱中,它以帶刺的身軀,既充當了果腹的“救命糧”,又成為了療疾的“濟世藥”,完美詮釋了“藥食同源”的古老理念。

它的苦寒清泄,應和了旱年“燥中夾濕”的病機;它的四季可采,順應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它的五行屬性,體現了“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它的七情配伍,展現了先民“揚長避短”的用藥智慧。從王老栓發現老驢啃草,到村民們總結出“驢拉秧,荒年糧,利尿消腫保健康”的諺語,再到被載入典籍,這株平凡的野草,走過了一條“實踐—經驗—理論”的升華之路。

它告訴我們,最珍貴的藥物,往往就生長在最貧瘠的土地上;最深刻的醫道,常常蘊藏在最樸素的生存實踐中。

讚詩

《詠驢拉秧》

黃土坡上驢拉秧,帶刺含辛救饑荒。

苦能燥濕消浮腫,澀可固腸保健康。

春采嫩芽填饑腹,冬挖老根利腎湯。

莫道平凡無足取,一株野草有陰陽。

尾章:秧草猶茂古風存,旱年智慧照今人

如今的柳樹溝,早已不是當年的不毛之地,梯田層層,果樹成行。但在田埂邊、荒坡上,驢拉秧依然默默地生長著,仿佛在訴說那段艱難的歲月。當地的老人,還會在春天采些嫩芽做菜,夏天用葉煮水給孩子喝,預防痱子和尿路感染。

現代藥理研究,為驢拉秧的功效提供了科學佐證;而民間的使用經驗,則為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線索。這株曾救萬民於饑荒的野草,如今仍是中藥寶庫中的一員,其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驢拉秧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救荒傳說,更是“實踐出真知”的生動例證,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像一麵鏡子,映照出先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如何觀察、總結、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生生不息。黃土高原的風,還在吹過田埂,吹動著驢拉秧的藤蔓,那尖刺上的陽光,依然閃爍著跨越時空的智慧光芒。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