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樵遇仙得仙芪 上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雲樵遇仙得仙芪 上卷(1 / 1)

楔子

恒山的雲霧總愛在背陰坡纏纏繞繞。當晨曦漫過主峰天峰嶺的棱角,那些藏在翠柏與山岩間的黃花便從石縫裡探出頭,金黃的花瓣托著露珠,像撒在青苔上的碎金。當地藥農說,這是黃芪仙子晨起梳妝時抖落的金釵——那位住在懸甕洞裡的仙子,總在穀雨前踏著雲氣巡山,裙擺掃過之處,便有黃芪從腐葉堆裡鑽出來,根須紮進岩縫時,會發出細如絲竹的輕響,那是陰陽相濟的私語。

山腳下的渾源古城,白發的老藥工們仍在藥碾旁念叨:黃芪的根要長得像鞭杆,斷麵有"金井玉欄",才算得了山魂。他們說這話時,指腹會摩挲著竹匾裡的飲片,那些黃白色的切片泛著蠟樣的光,放射狀的紋理像極了展開的傘骨——那是仙子用指尖掐出來的印記,藏著補氣固表的密碼。

沒人說得清這傳說起於何年。隻知在《神農本草經》還未成書的年代,恒山的背陰坡就睡著一株千年黃芪,它吸納著太行餘脈的陰氣,又蒸騰著草木的陽氣,將靈氣凝在根須裡。而那些散播在坡地的新株,便是這靈氣與岩隙交融的精魄,帶著溫潤的土性,又裹著雲霧的清冽,在陰陽消長中長成了救人的模樣。

上卷·仙芪初現世

第一回雲樵遇仙得真種

恒山北麓的雲家村,有個叫雲樵的後生,爹娘早逝,靠著給山主采藥糊口。那年清明,他為給鄰村的王阿婆采治咳的貝母,誤闖了素來少人敢去的背陰坡。坡上的霧氣濃得化不開,腳邊的亂石縫裡忽然竄出叢金黃的花,六瓣花冠像極了展翅的蝴蝶,根須在濕土裡泛著象牙白,斷麵竟有圈淡淡的紅暈。

"這是黃芪?"雲樵愣住了。他采過多年黃芪,卻從未見過這般在陰坡開得燦烈的。正欲拔起細看,霧氣裡忽然飄來陣脂粉香,一個穿鵝黃衣裙的女子立在岩邊,發髻上彆著朵同模樣的黃花,笑問:"後生,可知這草的性子?"

雲樵慌忙作揖:"姑娘莫怪,我看這草生得奇特..."女子輕撫花枝:"此乃"恒山黃精",隻肯長在背陰坡。陽坡火氣太盛,會灼了它的根;陰坡濕氣太重,又會爛了它的芯。唯有這半陰半陽的岩隙,能養出它"補而不燥"的性子。"

說罷,她從袖中取出個錦囊,倒出數十粒褐紅色的籽種:"今歲坎水過旺,百姓多氣虛水腫,你將這些籽種下,待到來年,或可救些性命。記住,須選辰時的山土,拌上晨露,隻種在背陰坡的青石下。"話音未落,女子已化作道黃煙,融入花叢不見,唯有幾粒籽種落在雲樵掌心,帶著微微的暖意。

雲樵將籽種小心收好,采了貝母下山。王阿婆喝了貝母湯,咳嗽漸輕,聽聞雲樵的奇遇,撫著他的手說:"那定是黃芪仙子顯靈了!老輩人說,仙子原是恒山的山神侍女,為救瘟疫中的百姓,偷了天庭的藥籽撒在背陰坡,自己卻被壓在懸甕洞,隻每年清明能出來透透氣。"

轉年開春,雲樵按仙子的囑咐,將籽種播在背陰坡的岩縫裡。籽種入土的第三日,竟冒出淡紫的芽,芽尖頂著露珠,在霧中輕輕顫動,像極了仙子輕顫的睫毛。

第二回春生時節辨陰陽

穀雨過後,背陰坡的黃芪苗躥得有半尺高,羽狀複葉在霧裡舒展,葉背的絨毛沾著水汽,像裹了層銀紗。雲樵每日辰時來澆水,發現個奇事:同是一片坡地,長在青石北側的苗更壯實,長在南側的卻有些蔫軟。

他請教村裡的老藥農張伯。張伯撚著胡須蹲在坡上,扒開苗根的土塊說:"你看這土,青石北的土涼潤,青石南的土溫燥。黃芪性溫,卻怕火氣過盛,背陰坡本是陰地,青石北更是陰中之陰,正好中和它的溫性,這就是陰陽相濟的理。"

恰在這時,王阿婆的小孫子得了場大病,高燒退後總出虛汗,風一吹就打噴嚏,小臉白得像紙。張伯看了,讓雲樵挖兩棵最壯的黃芪苗,取根須洗淨,配了把防風、白術,說:"黃芪性溫,味甘,入脾肺二經,就像灶膛裡的餘火,能把散了的陽氣攏起來。白術像黏土,能把陽氣固在脾胃;防風像籬笆,能擋住外頭的風邪。這三樣配著,就像給身子骨搭了道屏風。"

藥熬出來是淺琥珀色,甘中帶點清苦。孩子喝了五天,虛汗竟收了,見風也不打噴嚏了。雲樵在一旁看得真切,張伯又道:"你看這黃芪苗,根往陰處紮,葉朝亮處伸,它自己就懂陰陽調和。人也一樣,光補陽氣不行,得有陰液托著,就像這背陰坡的霧,能潤著黃芪不焦枯。"

雲樵把這話記在心裡,從此更用心照看那些長在青石北側的黃芪。有天夜裡下暴雨,他擔心苗被衝壞,冒雨上山查看,卻見背陰坡的霧氣聚成個圈,將黃芪苗護在中間,雨珠落在圈外便四散開來。雲樵忽然明白,那黃衣仙子從未走遠。

第三回夏長之際識性味

大暑時節,恒山的雨水格外多。背陰坡的黃芪已長到齊腰高,莖稈紫中帶綠,頂端抽出細長的總狀花序,金黃的小花一串串垂著,像掛滿了微型的金鐘。雲樵發現,經過幾場透雨,黃芪的根須在土裡長得更密了,輕輕一拔,能帶出好些帶著濕泥的須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伯帶著村裡的藥童們來認藥,指著黃芪的花說:"這花色金黃,屬土;味甘,也屬土。脾在五行中屬土,所以它最能補脾氣。但它的根卻有點偏紅,紅屬火,火能生土,這就是它補氣力強的緣故。"

正說著,山那邊的李家媳婦被抬來了。她剛生了孩子,奶水少得可憐,身子虛得連說話都費勁,眼眶陷得像兩個深坑。張伯讓雲樵取來曬乾的黃芪根這是去年試種的少量收獲),又抓了當歸、通草,說:"產婦氣血兩虛,黃芪補氣,當歸補血,通草像小管子,能把氣血引到奶水裡。這叫"氣血相生",就像夏日本該枝繁葉茂,得有足夠的根吸水,葉才能長得旺。"

藥熬好後,張伯又加了勺紅糖:"紅糖甘溫,能助黃芪補氣,這是"性味相投"。"李家媳婦喝了十副藥,奶水漸漸多了,臉色也紅潤起來。雲樵在一旁記錄:黃芪性溫,得夏火之氣,卻因長在背陰坡,帶著秋金的清潤,所以補氣血卻不燥烈,這正是"得地之利"。

他還發現,雨後的黃芪葉上會凝結一層白霜,舔一口竟有些甜味。張伯說:"這是它把吸收的濕氣化成了津液,藏在葉裡。就像人夏天出汗,既是排濕,也是養津。"雲樵看著那些帶著白霜的葉片,忽然懂得"夏長"不僅是長枝葉,更是在積蓄滋養秋冬的能量。

第四回五運失常驗真機

立秋剛過,恒山一帶忽然鬨起了怪病。先是牛羊無故拉稀,接著不少人也上吐下瀉,渾身乏力,腿腫得像灌了鉛。老人們掐著指頭算:"今年是木運太過,風氣大行,又逢太陰濕土司天,這是風濕相搏,傷了脾土啊。"

張伯的藥鋪擠滿了人,他看著一個個麵色萎黃、脈象虛浮的患者,眉頭緊鎖:"這病是濕氣傷了脾,脾無力運化水濕,單用止瀉藥不行,得像給漏水的船先補窟窿——用黃芪補脾氣,脾氣足了,才能把濕氣趕出去。"

他讓雲樵取來今年新收的頭茬黃芪因長勢好,提前采了些),配了茯苓、豬苓、澤瀉,說:"黃芪補氣健脾,就像給船板加補丁;茯苓、豬苓像海綿,能吸走濕氣;澤瀉像泄洪道,能把積水排出去。這叫"益氣利水",補瀉結合。"

有個拉貨的壯漢瀉得脫了形,喝了這藥,當天就不吐了,再喝三天,水腫消了,又能挑著擔子上山。雲樵在一旁幫忙抓藥,發現加了黃芪的藥方,比單用利水藥見效快得多。張伯解釋道:"五運六氣講究"天人相應",今年濕氣重,就像土地澇了,光排水不行,得讓土地自己有勁兒吸乾水。黃芪補的就是這股勁兒。"

雲樵看著藥櫃裡漸漸空了的黃芪包,忽然想起黃衣仙子的話:"待到來年,或可救些性命。"原來仙子早算出這年的時疫,才將仙種托給他。他望著背陰坡的方向,那裡的黃花在風中搖曳,像無數隻小手在向他致意。

第五回秋收冬藏悟真機

霜降過後,恒山的樹葉落得差不多了,背陰坡的黃芪葉也開始泛黃,莖稈變得堅韌,根部在土裡長得像小胡蘿卜,表皮泛著淡淡的土黃色。張伯說:"該收了,此時地氣下沉,黃芪的精氣都藏在根裡,正是采收的好時候。"

采收那天,雲家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幫忙。張伯定下規矩:隻挖三年生的根,挖時要順著根須的方向下鏟,不能弄斷主根;挖出來的根要先抖掉泥土,不能用水洗,放在陰涼處陰乾;每挖一株,要在坑裡撒把草木灰,再培上新土,說:"這是給土地還點情,明年才能再長。"

雲樵看著那些被小心挖出來的黃芪根,粗的有手指般壯,細的也有筷子粗,斷麵的"金井玉欄"格外分明——中心淺黃,外圍有圈較深的環紋,像極了鑲了邊的玉璧。張伯拿起一根,說:"你看這紋理,越密越勻,藥效越好。這是它在土裡吸收了四季的精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點都沒浪費。"

陰乾後的黃芪被切成薄片,張伯又教大家炮製:"要先拿蜜炙過,才能更好地補氣。蜜是甘味,能助黃芪入脾;炙過之後,溫性更足,就像給它加了把火。"有個常年咳嗽的老漢,用蜜炙黃芪配了杏仁、甘草,喝了半個月,咳嗽竟好了大半,說:"這藥喝下去,肚子裡暖暖的,氣也順了。"

冬雪封山時,雲樵和張伯坐在暖炕上整理藥書。張伯翻著那些泛黃的紙頁,說:"古書上說黃芪"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卻沒提它能治氣虛水腫、產後血虛。可見書上的道理,都是人從實踐裡摸出來的。"雲樵點點頭,指著窗台上曬著的黃芪籽,那些籽比去年他得到的仙種更多了,每粒都閃著溫潤的光。

夜裡,雲樵做了個夢,又見到了那個黃衣仙子。仙子笑著說:"你已懂了這草的性子。記住,它是山的孩子,得順著山的脾氣養。"雲樵想問仙子的來曆,仙子卻化作陣黃煙,飄向懸甕洞的方向,隻留下句:"藏於民間,勝於典藏。"

上卷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海賊:我於頂上繼承白團 亮劍:都穿越了還玩小米加步槍? 是你們要解除匹配,現在又跪什麼 末世綁定大佬,我靈氣爆表躺贏了 文娛:你就是這麼玩音樂的?! 未來編碼者:奇跡 重生饑荒年:帶著妹妹虐渣暴富 超魔術士:開局魔網又崩了 網絡兩地書 我國補克星,你問我光刻機能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