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萼記:戈力鬨端陽(上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紅萼記:戈力鬨端陽(上卷)

紅萼記:戈力鬨端陽(上卷)(1 / 1)

紅萼記:戈力鬨端陽

楔子

洞庭湖的五月,原該是滿湖清浪裹著粽香的時節。蘆葦剛抽新穗,風過處蕩起千層綠波,龍舟的鼓點能從晨光初露敲到日頭西斜,孩童們腕間係著朱紅絨線,兜裡揣著染了雄黃的粽子,追著湖邊的蜻蜓跑。可鹹豐年間的那個五月,嶽陽城外的湖水卻泛著灰蒙蒙的濁光,岸邊蘆葦葉尖卷了焦邊,連往日裡蹦跳的魚蝦都少了蹤跡,偶爾有死魚漂在水麵,散著股淡淡的腥腐氣。

老人們坐在門檻上抽著旱煙,望著天邊壓得低低的雲,總忍不住歎氣:“這水不對勁,怕是有穢氣要來了。”果不其然,沒過幾日,嶽陽城裡就開始有人發熱——起初隻是額頭滾燙,喉嚨發緊,後來竟有人渾身起了紅疹,燒得胡言亂語,連城裡最有名的老中醫周伯庸,也對著患者腕間浮數如奔馬的脈象,皺緊了眉頭。

沒人知道這怪病從何而來,隻看見染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藥鋪裡的柴胡、金銀花被搶購一空,卻依舊擋不住瘟邪的腳步。直到湖邊那個叫阿禾的少年,在割稻的田埂邊撞見那叢掛著紅萼的灌木,一段關於“戈力”的傳說,才隨著端午的龍舟鼓點,慢慢在洞庭湖畔鋪展開來。

上卷

第一回濁浪起瘟邪侵嶽州伯庸診病歎無方

嶽陽城的西門臨著洞庭湖,往日裡最是熱鬨,漁船上的鮮魚剛靠岸,就被街坊們圍得水泄不通。可這年五月初十,西門碼頭卻冷冷清清,隻有幾個戴著草帽的船工,縮著脖子蹲在石階上,眼神裡滿是惶惑。

周伯庸背著藥箱,剛從城南的王阿婆家出來,額角的汗浸濕了青色的長衫。王阿婆的孫子小三子才六歲,前天還跟著夥伴們在湖邊撿貝殼,昨天就突然發起高熱,夜裡燒得直說胡話,手背上起了連片的紅疹,像撒了把紅疹子。周伯庸給孩子把了脈,又看了舌苔——舌質紅得像燃著的炭火,苔薄白卻燥裂,指尖探到孩子的額頭,滾燙得能烙疼皮膚。“是穢濁瘟邪侵入了營血,”周伯庸撚著花白的胡須,聲音裡帶著難掩的沉重,“尋常的清熱藥怕是壓不住了。”

他從藥箱裡取出紙包,裡麵是曬乾的柴胡、金銀花和連翹,叮囑王阿婆用蘆葦根煎水,每隔一個時辰給孩子喂一次。可到了傍晚,王阿婆就跌跌撞撞地跑來找他,哭著說小三子喝了藥也沒退溫,反而開始抽搐。周伯庸跟著她往回趕,一路上看見不少人家的門簾都掛著白布條——那是家裡有人染病的記號,有的門扉緊閉,連炊煙都沒了蹤跡。

到了王阿婆家,小三子已經昏過去了,嘴唇乾裂得滲出血絲,胸口的紅疹顏色更深了,像要滲進肉裡。周伯庸急得額頭冒汗,又加了些薄荷和荊芥,重新煎藥。他守在床邊,看著藥汁一勺勺喂進孩子嘴裡,可直到月上中天,孩子的體溫依舊沒降下來。

“周先生,您再想想辦法啊!”王阿婆跪在地上,抓住周伯庸的衣角,眼淚順著滿臉的皺紋往下淌。周伯庸扶起她,心裡卻像壓了塊石頭——他從醫四十多年,見過風寒、痢疾,卻從沒見過這麼凶的瘟邪,尋常的解毒藥仿佛石沉大海,一點效果都沒有。他走出屋門,望著洞庭湖上昏沉的月色,湖水泛著冷光,風裡帶著股說不出的腥氣,像是有無數看不見的邪祟,正從湖裡往岸上爬。

這天夜裡,嶽陽城裡又添了十幾個染病的人,藥鋪裡的藥材徹底空了,周伯庸坐在藥鋪的櫃台後,看著油燈下自己顫抖的雙手,第一次覺得如此無力。他想起年輕時師父說過的話:“醫者能治百病,卻治不了天譴之疫。”難道這次,嶽陽城真的要被這瘟邪吞了去?

第二回阿禾尋草誤見紅萼小妹祛疾初顯異功

阿禾住在嶽陽城外的湖邊村,今年十五歲,平日裡跟著父親在湖裡打魚,閒時就去田埂邊割草喂牛。瘟疫傳到村裡的那天,他剛割了半筐草,就看見鄰居李嬸扶著她男人往周伯庸的藥鋪跑,李叔的臉燒得通紅,走路都打晃。

“阿禾,快回家去,彆在外頭晃!”李嬸路過時,急忙喊了一聲,聲音裡滿是慌張。阿禾應了一聲,心裡卻犯了嘀咕——前幾天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成這樣了?他背著草筐往家走,路過湖邊的一片矮樹林時,忽然聞到一股奇怪的香味:不是艾草的辛辣,也不是蘆葦的清淡,而是清苦裡帶著點辛甜,像雨後泥土裡冒出的新芽,又帶著點陽光的溫醇。

他循著香味找過去,看見一叢半人高的灌木長在樹林邊緣,枝乾是青褐色的,葉子呈卵形,邊緣帶著細密的鋸齒。最特彆的是枝頭掛著的果實:每個果實都裹在一片盞狀的紅萼裡,紅萼像極了端午時母親給妹妹做的絨花,裡麵裹著顆圓溜溜的黑果,湊近些聞,那股清苦辛香就更濃了。阿禾覺得新奇,伸手摘了幾顆,紅萼摸起來軟軟的,像綢緞一樣,他把果實揣在懷裡,想著帶回家給妹妹阿妹玩。

阿禾的妹妹阿妹才八歲,昨天還跟著他在湖邊撿螺螄,今天早上起來就說頭暈,臉也有點紅。母親以為是著涼了,讓她躺在床上蓋著被子發汗。阿禾回到家,剛走進屋,阿妹就從床上坐起來,眼睛亮晶晶地看著他:“哥,你身上好香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禾這才想起懷裡的紅萼果實,掏出來遞給阿妹:“湖邊摘的,好看不?”阿妹接過果實,放在鼻尖聞了聞,眼睛彎成了月牙:“好香!”她把果實放在枕頭邊,又躺回床上,沒過半個時辰,竟坐起來說不暈了,臉也不紅了。母親覺得奇怪,摸了摸阿妹的額頭,果然不燙了,比早上清爽了許多。

“你給她吃什麼了?”母親問阿禾。阿禾搖搖頭:“就給了她幾個紅果子,沒吃,就放在枕頭邊。”母親將信將疑,讓阿妹再躺會兒,自己則拿著紅萼果實,仔細看了看,又聞了聞,沒覺得有什麼特彆。可到了晚上,阿妹不僅能下床吃飯,還能跟著母親去灶房燒火,一點病氣都沒了。

阿禾心裡犯了嘀咕:難道是這紅萼果實的緣故?他想起白天在村裡看到的染病的人,又想起阿妹的變化,心裡忽然冒出個念頭:說不定這果子能治那怪病?第二天一早,他就揣著幾顆紅萼果實,往城裡的藥鋪跑去,他要找周伯庸先生問問,這果子到底是什麼。

第三回伯庸辨味細究藥理初試戈力救孩童

周伯庸正在藥鋪裡對著空蕩蕩的藥櫃發愁,就看見阿禾氣喘籲籲地跑進來,手裡攥著幾顆紅萼果實,額頭上滿是汗。“周先生!您看這東西能治病不?”阿禾把果實遞到周伯庸麵前,聲音裡滿是急切。

周伯庸接過果實,先是仔細觀察:紅萼如盞,黑果如珠,枝乾帶著細密的紋路,葉子邊緣有鋸齒。他又放在鼻尖聞了聞,一股清苦辛香撲麵而來,那香味鑽進鼻腔,竟讓他原本有些發緊的喉嚨,瞬間清爽了許多。“這是哪裡采的?”周伯庸問道,手指輕輕捏了捏紅萼,感覺到裡麵的果實硬硬的。

“湖邊的樹林裡,好多這樣的灌木!”阿禾急忙說,“我妹妹昨天頭暈發熱,把這果子放枕頭邊,沒過多久就好了!”周伯庸心裡一動,他行醫多年,對草藥也算熟悉,卻從沒見過這種植物。他取出瓷盤,把果實放在裡麵,又拿出小刀,輕輕切開一顆黑果,裡麵的果肉是淡黃色的,汁液帶著同樣的清苦味。

“阿禾,你跟我說說,這植物長在什麼地方?葉子是什麼樣的?”周伯庸追問,眼神裡有了些光彩。阿禾一一說了,周伯庸點點頭,又讓阿禾帶著他去湖邊看看。兩人來到湖邊的樹林,果然看見一片半人高的灌木,枝頭掛滿了紅萼果實,風一吹,紅萼輕輕晃動,像無數個小燈籠掛在枝頭。

周伯庸蹲下身,仔細觀察灌木的形態,又摘了片葉子,放在嘴裡嚼了嚼——初嘗是苦,隨後是辛,咽下後喉嚨裡竟有股暖意,順著食道往下走,連胸口的悶脹都緩解了些。“味辛能散,微苦能泄,性溫能通,”周伯庸喃喃自語,中醫講究“性味歸經”,辛味能發散表邪,苦味能清熱解毒,溫性能通利氣機,這果實的性味,正好對著瘟邪的“穢濁鬱滯”之症。

他當即摘了些紅萼果實,帶著阿禾回到藥鋪,正好遇到王阿婆抱著小三子來複診。小三子比昨天更重了,臉色發青,嘴唇發紫,已經沒了力氣哭,隻有胸口還在微微起伏。“周先生,您救救孩子吧!”王阿婆哭得幾乎暈厥。

周伯庸來不及多想,取出幾顆紅萼果實,用溫水泡軟,又用紗布包好,放在小三子的鼻下,讓他聞果實的香氣。又取了幾顆果實,放在石臼裡搗爛,加入少量溫水,調成糊狀,用棉簽蘸著,輕輕塗在小三子手背上的紅疹上。最後,他又摘了幾片紅萼,放在鍋裡,加了些蘆葦根,煮成淺褐色的湯,放溫後,用小勺一點點喂給小三子。

王阿婆在一旁緊張地看著,手心全是汗。過了大約一個時辰,小三子的喉嚨裡發出了輕微的聲音,眼睛慢慢睜開了一條縫。周伯庸急忙給他把脈,脈象雖然還是快,但比之前平穩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樣浮數紊亂。又過了半個時辰,小三子竟開口說要喝水,手背上的紅疹顏色也淺了些。

“有效果!”周伯庸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他沒想到這不知名的果實,竟真的能壓製瘟邪。王阿婆見孩子醒了,跪在地上給周伯庸磕頭:“謝謝您!謝謝您救了我的孫子!”周伯庸扶起她,指著瓷盤裡的紅萼果實:“是這果子的功勞,不是我的。”

他給這果實起了個臨時的名字——“紅萼果”,又讓阿禾去湖邊多摘些來,他要再試幾次,確認果實的藥效。接下來的幾天,周伯庸用紅萼果救治了幾個染病較輕的人:給發熱的人聞果實的香氣,緩解頭暈;給喉嚨痛的人用果實煮水喝,減輕疼痛;給起紅疹的人用果實糊外敷,消退紅疹。每一次,都有明顯的效果。

第四回村民傳習懸果辟邪稻浪間戈力名初定

周伯庸用紅萼果治病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遍了嶽陽城和周邊的村莊。每天都有人來藥鋪要紅萼果,周伯庸索性把果實的用法寫在紙上,貼在藥鋪門口:“紅萼果,味辛微苦,性溫。外用:懸掛門窗,避穢濁之氣;搗爛外敷,解皮膚紅疹。內服:與蘆葦根同煮,治發熱咽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禾成了“采果使者”,每天帶著村裡的青壯年去湖邊采摘紅萼果,再分發給各家各戶。湖邊的灌木上掛滿了紅萼果實,采摘的時候,阿禾發現,這些灌木大多長在稻田附近,此時正是稻子成熟的時節,村民們正忙著“割稻”,鐮刀在稻浪裡揮舞,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彎著腰。

“阿禾,這果子還沒名字呢,總叫紅萼果,不太方便。”村裡的李大叔一邊摘果實,一邊說。阿禾想了想,指著不遠處正在割稻的村民:“現在正好是割稻的時候,咱們方言裡把‘割’叫‘戈’,這果子幫咱們治好了病,就像給了咱們一股力氣,不如叫‘戈力’?”

“戈力!好名字!”李大叔拍著手叫好,“割稻時節的力助,又能治病,太貼切了!”村民們都覺得這個名字好,口口相傳,“戈力”這個名字,就慢慢代替了“紅萼果”,成了這果實的新名字。

家家戶戶都開始用戈力:門框上掛著串起來的戈力,紅萼在風裡輕輕晃動,像一串串小燈籠;窗台上擺著盛著戈力的瓷盤,屋裡滿是清苦辛香;染病的人喝著戈力煮的水,敷著戈力糊,病情一天天好轉。沒過幾天,嶽陽城裡的瘟邪就被控製住了,染病的人越來越少,痊愈的人越來越多,西門碼頭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鬨,漁船上的鮮魚重新擺上了攤位,孩子們又開始在湖邊追著蜻蜓跑。

周伯庸看著街上掛著的戈力,心裡滿是感慨。他把戈力的形態、性味、用法,一一記在自己的醫案裡,還畫了戈力的樣子:灌木、卵形葉、紅萼包果,旁邊寫著“戈力,生湖畔,果熟於割稻時,端午懸之辟邪,解瘟毒”。他想,等過些日子,他要把這些記錄整理好,傳給自己的徒弟,讓更多人知道戈力的用處。

這天正好是端午節,嶽陽城裡又響起了龍舟的鼓點,家家戶戶包著粽子,門口掛著戈力和艾草。周伯庸站在湖邊,看著龍舟在湖裡飛馳,岸邊的村民們歡呼雀躍,手裡拿著戈力,臉上滿是笑容。他忽然想起師父說過的另一句話:“天地間藏著無數良藥,隻待有心人去發現。”這戈力,不就是天地賜予嶽陽百姓的良藥嗎?它藏在湖邊的樹林裡,在瘟邪肆虐時,被阿禾偶然發現,又經他驗證,最終救了一城人的性命。

風從湖麵吹來,帶著戈力的清苦辛香,也帶著粽子的甜香。周伯庸望著滿湖的碧波和岸邊的稻浪,心裡忽然有了個念頭:這戈力的故事,不該隻記在他的醫案裡,總有一天,它會被寫進地方誌裡,讓後人知道,在鹹豐年間的那個端午,有一種叫戈力的紅萼果實,曾守護過嶽陽城的平安。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紫夜大人,今天也在努力隱藏身份 惡雌監獄長臉盲,全獄毛茸茸亂認 從巴黎棄子到三獅隊魂 成了清冷權臣的侍妾 鹹魚和反派錯綁對方係統後 全民求生:我以武斬神 我在詭異世界當活人 僵屍:九叔師弟,任家鎮發財 天才調查員?可我是詭異啊 規則怪談世界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