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一紙朝廷的公文打破了講理坡的寧靜。
朝廷正在搜集天下非凡的民俗文化,準備將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向天下昭告。
講理坡的“守心文化”因其獨特而被選中,一位專員特地被派來,要求當地提供一件“最具代表性的核心聖物”,以便拍照存檔,載入史冊。
村老們犯了難,講理坡有什麼聖物?
那座灶台?
那條山路?
都搬不走。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少年守護者身上。
專員是個嚴謹的中年人,他看著眼前這個過分年輕的守護者,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官方口吻:“我們需要一件器物,能承載你們所有的曆史與信仰。”
少年沉默了許久,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他轉身走進灶屋,再出來時,手裡捧著一隻破舊的陶碗。
那正是當年阿耕用過的碗,碗底積著一層厚厚的焦黑,碗沿還有幾處豁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專員的臉上瞬間寫滿了失望與不悅:“此物何奇?不過一隻破碗,如何能代表一方神跡?”
少年沒有回答。
他捧著碗,徑直走到灶台前,將其穩穩放好,然後舀來新收的稻米,滿滿盛了一碗。
他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點燃了灶膛裡的火。
火焰升騰起來,是溫暖的橘紅色,火光透過灶口,映照在那隻粗糙的陶碗壁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奇跡就在此刻發生。
那原本樸實無華的碗壁,在跳動的火光映照下,竟如水麵般泛起漣漪,一層層模糊而又清晰的麵孔從中浮現出來——有那個肩扛犁具、麵容堅毅的阿耕;有關羽那張不怒自威的紅臉,和他身邊英氣逼人的關平;有曆代以來,每一個在此默默添柴的守護者的側影;甚至,還有每一個曾懷著敬意在此添過一把柴、舀過一瓢水的村民的臉龐。
那些麵孔層層疊疊,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堅守與傳承。
專員看得目瞪口呆,他指著那碗,聲音因極度的震驚而顫抖:“這……這是……?”
少年凝視著碗中流轉的光影,聲音平靜得像講理坡的土地:“這是我們。”
秋收的最後一個夜晚,萬籟俱寂。
少年累極了,沉沉睡去。
他又一次進入了那個夢境。
這一次,曠野上灑滿了金色的稻穀。
他看見關平站在田埂上,對他露出了一個燦爛的微笑,隨後轉身,手中的兵符竟在他掌心化作無數飽滿的種子,隨風灑落在大地之上。
緊接著,那個紅臉長須的身影最後一次出現了。
他不再是威風凜凜的武聖,而是換上了一身農人的蓑衣,手裡牽著一匹瘦馬,緩緩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天地的儘頭。
就在他即將消失在地平線時,他停下腳步,慢慢回過頭,隔著整個夢境的距離,深深地看了少年一眼。
他的嘴唇沒有動,可一個清晰、厚重,帶著金石之音的聲音,卻不經耳膜,如洪鐘大呂,直接在少年的魂魄深處轟然炸響:
“平兒走了,你接著走。”
喜歡麥城悲歌與武聖傳奇請大家收藏:()麥城悲歌與武聖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