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義珍掛了電話,沒回信息,也沒立刻動筆。他把筆記本翻到新一頁,寫上“土特產外銷籌備日誌”,第一行記著:“李家溝老劉來電,願供山貨,其子在青山集團任職——個體意願已現,需組織化響應。”寫完,他合上本子,順手把手機推到桌角,起身去了農業局。
農業局辦公室剛開門,丁義珍就站在門口。局長老張正泡茶,看見他進來,手一抖,茶葉撒了半桌。
丁義珍沒坐,直接說:“今天起,成立山貨外銷專班,你牽頭。
三件事:第一,三天內把全縣能拿得出手的山貨全摸一遍,彆漏了犄角旮旯的野貨;
第二,去鄰縣外貿公司,調他們近三年對日出口的貨單,我要知道哪些東西賣得動、賣得貴;
第三,第三,聯係縣醫院,抽樣檢測常見山貨的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彆辛辛苦苦運出去,被人一檢退回來,丟人現眼。”
老張一邊記一邊點頭,剛想問預算,丁義珍擺手:“先乾,錢的事我來。記住,這不是扶貧,是做生意。東西賣不出去,咱們全縣乾部都得喝西北風。”
當天下午,專班就動了起來。丁義珍沒閒著,撥通了陳書婷的電話:“幫我個忙,找香江那邊的日資商社朋友,悄悄拍幾張東京、大阪超市裡中國山貨的貨架照片,尤其是包裝、價格標簽,越細越好。彆說是官方行為,就說華人社團想搞點年貨采購。”
陳書婷在電話那頭笑了:“你這縣長,越來越像做買賣的了。”
“不做買賣,怎麼讓老百姓掙錢?”丁義珍也笑,“我這回是真要當一回‘土產經理’。”
三天後,情報陸續回來了。陳書婷發來一串照片,甫光船隊的神戶代理也傳了市場走訪記錄。
丁義珍把材料攤在會議室長桌上,帶著商務局、農業局幾個人一條條看。
東京超市裡,金針菇乾一小包賣八百日元,刺嫩芽標價一千二,山核桃仁更是直接貼著“高級食材”標簽,一盒賣到一千八。
“人家不是不買中國貨,是買‘乾淨、安全、有說法’的中國貨。”丁義珍指著照片說,“你看這包裝,小份量,真空密封。咱們的貨呢?麻袋一裝,露天一曬,蒼蠅圍著轉。”
商務局長撓頭:“可咱們沒這條件啊,分裝線、檢測設備、冷鏈運輸……哪樣不是錢?”
“先不搞全套。”丁義珍敲著桌子,“先挑三樣:刺嫩芽、金針菇乾、山核桃仁。這三樣咱們有資源,加工門檻低,市場價高。
農技站馬上出《初加工操作指引》,重點寫清楚怎麼晾曬、怎麼防潮、怎麼分揀。每戶補貼一塊五加工費,婦女組織起來乾,不耽誤種地。”
他頓了頓:“至於包裝,先用食品級塑料袋,熱封口,貼手寫標簽,注明產地、采摘日期、農戶姓名。等第一批貨出去,客戶認了,再上機器。”
眾人點頭,散會後各自去忙。丁義珍又撥了個電話,這次是光大船隊駐京海辦事處。
“老陳啊,我這邊要發一批山貨去神戶,不多,五十噸,主打刺嫩芽和山核桃仁。你那有沒有直達船?彆中轉,乾貨最怕來回折騰。”
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有啊,每月兩班,返程基本空著。你這貨要是穩定,我還能給你騰個恒溫櫃。”
“恒溫不急,但防潮必須到位。”丁義珍說,“我提個方案:這五十噸,我包你一個整櫃,運費壓到市場價六成,你給我優先裝貨、墊防潮板、協助清關。怎麼樣?”
“你這叫‘以貨換艙’啊。行,我答應。但有個條件——首單客戶要是驗收不合格,這合作就當試水,不追究;要是合格,三年內你這貨我優先接,彆人加錢也不給。”
“成交。”丁義珍掛了電話,翻開筆記本,在“物流”一欄寫下:“光大船隊,整櫃包艙,六折運費,首單試運。”
他沒停,又撥通一個未到任的號碼:“連城同誌,等你正式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蹲點李家溝收購站。建台賬、控質量,一個農戶一個檔案,誰家的貨出了問題,追到地頭。”
電話那頭愣了下:“丁縣長,我還沒報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