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向能不能調?”
“能。”丁義珍說,“但調之前,得有新銷路、新依據。不能今天說搞竹筐,下周改養豬,下個月又想開超市。縣裡資源有限,經不起折騰。”
他最後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辦什麼?賣給誰?錢哪來?”下麵寫了三行新字:
一鎮一策,不搞一窩蜂。
銷路為先,不搞空架子。
試點先行,不搞大呼隆。
“就這三條。”他放下筆,“下周這個時候,我要看到柳樹鎮的供貨協議、李家灣的五金產品清單、大河鄉的澱粉檢測報告。其他的,兩周內交調研方案。誰交不上,專班上門幫,但臉麵就彆要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散會時,走廊裡響起嗡嗡的議論聲。
“定這麼死,萬一走不通呢?”
“就是,現在就把路劃死了,以後想調都難。”
丁義珍聽見了,沒回頭,隻對王大陸說:“聽見沒?”
“聽見了。”王大陸苦笑,“怕擔責,又怕沒方向。”
“正常。”丁義珍邊走邊說,“人就怕兩頭空——上麵不給路,自己又不敢走。現在路給了,責任也明了,再抱怨,就是不想乾事。”
王大陸點頭:“那接下來,專班得盯緊。”
“盯是其次。”丁義珍停下腳步,“關鍵是讓他們嘗到甜頭。柳樹鎮要是真把菜市場三千個筐的單子拿下來,一個月流水幾萬,工人發工資,鎮裡收管理費,誰還說這是折騰?”
“可要是拿不下來呢?”
“那就換路。”丁義珍語氣沒半點猶豫,“但不能空著手等命令。想改,先拿出新方案來。不然,就繼續啃竹子。”
兩人走到樓梯口,王大陸忽然想起什麼:“對了,簡報第二期我讓辦公室趕著出了,加了甫光叔給的物流建議,還有浙南、蘇北的幾個案例。”
“發下去。”丁義珍邁步下樓,“彆光發乾部,也送一份到柳樹鎮、李家灣、大河鄉的村委會,貼公告欄裡。讓老百姓也知道,咱們不是關起門畫餅。”
“要不要加個標題?”
“加。”丁義珍頭也不回,“就寫——‘三條路,先走穩’。”
下午,丁義珍沒回辦公室,直接去了縣委大院的公告欄。
新貼的《信息簡報》第二期已經上牆,紙麵平整,字跡清晰。他站在那兒看了兩分鐘,沒說話,轉身走了。
他知道,有些人已經在路上了。
晚上七點,柳樹鎮老李的電話打了過來。
“丁書記,菜市場那邊我談了,他們願意簽半年試供合同,每月八千個筐,單價比現在低一毛五。”
“他們圖啥?”丁義珍問。
“圖穩。”老李聲音興奮,“以前供貨商說斷就斷,他們菜都堆著出不去。我說我們自己產、自己送,不靠中間商,他們立馬拍板。”
“合同擬好了嗎?”
“擬了,明天一早我親自送縣委。”
“來的時候,把村裡那二十多個會編筐的老人名單帶上。”丁義珍說,“咱們得先算算,八千個筐,得多少人乾,每天乾多少,工資怎麼算。”
“明白!”
電話掛了。
丁義珍把手機放在桌上,打開筆記本,在“柳樹鎮”那一行後麵,劃掉“銷路待接”,寫下“合同在途”。
然後翻到新的一頁,寫:
試點已動,方向初定。
下一步,不是催,是扶。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