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陸眼睛一亮:“這招狠,但管用。等於把人才供應鏈提前三年鎖定。”
“咱們建廠快,可人才培養慢。”丁義珍站起身,“不能等機器到了才想起找人。人得比機器早到,等設備一落地,立馬就能調試。”
下午三點,招聘方案初稿成型。
人事局擬了公告,標題就八個字:本地優先,待遇從優。
王大陸拿著文件來找丁義珍:“要不要加一句‘特彆優秀者,可解決編製’?”
丁義珍搖頭:“不許提編製。咱們是企業用人,不是政府安置。誰想吃皇糧,去考公務員。這兒隻講能力、講貢獻、講回報。”
“那……住房呢?金山縣商品房均價快六千了,普通技工買不起。”
“協調住建局,騰兩棟公租房,專供鄉鎮企業技術崗。租金三折,簽三年合同。離職就退房。”
“家屬工作?”
“婦聯、人社局聯合搞個‘家屬就業對接會’,每個月一次。企業出崗位,政府搭平台,雙向選擇。”
王大陸記完最後一筆,長出一口氣:“這下,該齊了。”
丁義珍沒接話。他盯著牆上掛的全縣產業布局圖,目光停在柳樹鎮那片新廠房上。
“還差一步。”他說。
“哪一步?”
“信任。”丁義珍轉身,“咱們說待遇、說住房、說培訓,可外麵的人不知道真假。得讓他們看見——有人已經來了,而且過得不錯。”
王大陸明白了:“拍幾個真實案例,做成宣傳頁,發到周邊縣市技校、勞務市場。”
“不光發。”丁義珍拿起筆,“下周,我親自帶一批報名者進廠參觀。看廠房、看宿舍、看食堂,跟現任工人聊。眼見為實,嘴說千遍,不如走一遍。”
傍晚六點,丁義珍回到辦公室。
桌上堆著各鎮剛報上來的崗位需求表。他一份份翻,發現一個共性:幾乎所有企業,都把“生產主管”列為最急缺崗位。
他撥通王大陸電話:“主管崗,不能靠本地培養。得外招。明天就聯係省勞動廳,發專項招聘,待遇直接寫明:年薪十五萬起,績效另算,提供家屬安置。”
“這麼高?”王大陸問。
“一個好廠長,頂半個廠。”丁義珍說,“咱們建的是現代企業,不是作坊。管理跟不上,設備再先進也白搭。”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行,我馬上辦。”
丁義珍放下手機,抽出一張空白紙,寫下幾行字:
1.招人要準——崗責薪三定,杜絕模糊錄用。
2.培訓要快——先上崗,後強化,師傅帶徒有獎。
3.留人要實——住房、教育、醫療,能托底就托底。
4.宣傳要真——帶人進廠看,讓事實說話。
寫完,他把紙推到桌角。
窗外,縣委大樓的燈一盞盞熄了。
他沒動,盯著那張紙看了很久。
然後拿起筆,在最底下加了一句:
“人來了,廠才叫廠。人走了,廠就是空殼。”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