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歸園田…抱樸守真…”守拙齋主輕輕重複了一遍,緩緩搖頭,那沙啞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滄桑,“是,也不是。拙者,非愚鈍,乃自知也。知己之不足,知世之艱險,知力之所及,亦知力所不能及。守此一‘知’,方為‘守拙’。”
他的目光變得悠遠,仿佛穿透了軒外的夜色,望向不可知的遠方。
“老夫觀案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此乃天授之器,世所罕有。然,器利易折,慧極必傷。案首可知,你這‘過目不忘’之能,若用之不當,或張揚過甚,非福,乃禍也?”
李明悚然一驚!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深藏心底的隱憂!能力越強,越容易遭人忌憚,甚至引來殺身之禍!他之前行事低調,也正是出於這種顧慮。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李明鄭重應道,後背已然驚出一層冷汗。這位守拙齋主,一開口便直指他心中最深的隱憂!
“至於那幅畫…”守拙齋主話鋒一轉,目光重新聚焦在李明臉上,“‘雲溪’非彆號,亦非暗指,乃是一處地名。就在這江寧府治下。”
李明精神一振,身體不自覺地微微前傾:“請先生明示!”
守拙齋主端起茶杯,輕輕吹開浮沫,卻沒有立刻說出答案。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軒外流淌的河水,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一種洞悉世事的悲憫:
“案首可知,京中如今因漕運改製,吵得天翻地覆?海運?河運?看似爭論的是路徑,實則爭的是國運,爭的是…百萬漕工的身家性命,和沿途千萬黎庶的飯碗啊。”
他忽然將話題引向了朝堂之爭!李明的心猛地提了起來。果然!這位守拙齋主深夜相邀,絕不僅僅是為了談一幅畫!
“雲溪…”守拙齋主收回目光,直視李明,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幽光閃動,“便是這漕運之爭下,一個微不足道,卻又足以管中窺豹、見微知著的…縮影之地。”
他放下茶杯,杯底與紫檀桌麵輕輕一碰,發出清脆的聲響。
“老夫邀案首前來,一是想親眼看看,這位連中三元、身負異稟的少年英才,究竟是何等樣人。二來…”
他的聲音陡然轉冷,帶著一絲冰冷的鋒芒:
“是想請案首,在離開江寧府之前,替老夫去這‘雲溪’之地,親眼看看,親耳聽聽。看看這‘改漕’與‘清淤’的滔天爭論之下,那些真正被這漕運大潮裹挾、無力發聲的螻蟻眾生,究竟…過得是怎樣的日子!”
軒內一片寂靜,唯有窗外潺潺的水聲,和爐上茶壺輕微的嘶鳴。
李明隻覺得一股寒意混合著巨大的責任感,瞬間攫住了他。雲溪…竟然是漕運之爭的一個縮影?守拙齋主是要他去微服私訪,體察真正的民情?
他剛想開口詢問細節,守拙齋主卻抬了抬手,示意他噤聲。
守拙齋主的目光越過李明,投向軒門的方向,那沉靜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一絲極其細微的、如同寒冰乍裂般的凝重。
“看來,老夫這‘聽濤’小築,今晚…不止一位客人。”他沙啞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
幾乎在他話音落下的同時,軒外幽靜的庭院裡,突然傳來一陣極其輕微、卻絕非風吹草動的——衣袂破空之聲!
守拙齋主那句“不止一位客人”話音剛落,李明的心臟瞬間提到了嗓子眼!衣袂破空之聲雖輕,但在寂靜的庭院中如同驚雷!他猛地轉頭看向軒門方向,渾身肌肉下意識地繃緊。難道有埋伏?是針對守拙齋主,還是…衝著自己來的?
守拙齋主臉上那絲冰裂般的凝重卻已消失,重新恢複了古井無波的沉靜。他沒有絲毫驚慌,隻是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目光淡淡地投向軒門,仿佛在等待著什麼。
腳步聲響起,沉穩而有力,並非偷襲者的鬼祟。一個高大健碩的身影出現在軒門口,擋住了門外些許的光線。來人同樣穿著深灰色的布衣,但材質明顯更挺括,身形如標槍般筆直,麵容冷峻,眼神銳利如鷹隼。他先是對著守拙齋主的方向,極其恭敬地躬身一禮,動作乾脆利落,帶著一種行伍特有的氣息。
然後,他才轉向李明,微微頷首,聲音低沉而清晰,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感:
“李案首安好。小人乃東宮內衛副統領,趙戈。奉太子殿下口諭,特來為案首賀院試小三元之喜。”
東宮!太子殿下!
李明隻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剛剛還在談論漕運和雲溪,怎麼東宮的人突然就冒出來了?還是直接找到這漱玉軒?難道太子殿下一直在關注自己?還是說…與二姐有關?
他下意識地看向守拙齋主。守拙齋主神色平靜,仿佛對東宮來人的出現毫不意外,隻是對著趙戈微微頷首,算是回禮,並未多言。
李明壓下心頭的驚濤駭浪,連忙起身,對著趙戈方向鄭重一揖:“學生李明,惶恐之至!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諭示?”
趙戈並未進門,隻是站在門檻外,從懷中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用明黃色錦緞包裹的扁平物件,雙手托著,遞向李明:
“殿下聞知案首連中小三元,天資卓絕,勤勉可嘉,甚為欣喜。特賜下新刊《東宮輯錄·策論篇》一冊,乃殿下閒暇時與東宮屬官探討經世之道的筆錄心得,囑案首閒暇翻閱,或有所得。殿下言:望案首戒驕戒躁,潛心向學,來日金殿奪魁,為國效力。”
太子的親筆策論心得?!
這份“賀禮”,意義之重,遠超金銀珠寶!這不僅僅是賞賜,更是一種期許,一種來自帝國未來最高權力者的、無聲的認可和招攬!尤其是在李家二姐剛剛得了太子青眼之後,這份賞賜背後的政治意味,簡直呼之欲出!
李明隻覺得手中的錦緞包裹變得滾燙!他深吸一口氣,強抑激動,雙手接過,高舉過頂,深深一揖:“學生李明,叩謝太子殿下隆恩!殿下期許,學生銘感五內,定當懸梁刺股,不負殿下厚望!”
“案首免禮。”趙戈微微側身,不受全禮,繼續道,“殿下還有一言:‘積微齋中偶得,亦是緣分。守拙先生乃當世大賢,案首既有機緣,當虛心請教,必有所獲。’”
ps求催更,求書架,請各位大大們不要養書,每天固定3章,你們的催更就是作者的動力,感謝!!!
喜歡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請大家收藏:()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