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珍而重之地將書收好。這份厚禮,既是機遇,也是無形的鞭策。
接著,他打開了守拙齋主給的灰色布袋。裡麵果然隻有兩樣東西:一張繪製得相當粗略、但關鍵地點標注清晰的輿圖;一本薄薄的、紙張泛黃、字跡略顯潦草的手寫冊子——《雲溪風物誌略》。
李明首先翻開了那本《誌略》。開篇是對雲溪地理、水文、物產的簡單介紹,與尋常地方誌無異。但越往後看,李明的眉頭就皺得越緊。守拙齋主雖然沒署名,但李明認定是他)的筆觸變得冷峻而犀利:
“…雲溪傍漕渠而生,本應得水利之便。然官府征發徭役,名為‘清淤’,實則層層盤剝,民夫所得口糧,十不存一,多摻雜砂石黴米。寒冬臘月,赤足入水,凍斃者時有耳聞,草席裹屍,拋於亂葬崗,無人問津…”
“…漕倉小吏,位卑而權重。米糧入庫,以大鬥進;支應船幫,以小鬥出。其間損耗,儘入私囊。倉中陳米堆積,黴爛生蟲,新米入庫,反成陳糧,循環往複,觸目驚心…”
“…沿岸村落,青壯多被征為纖夫、河工,田地荒蕪,老弱婦孺艱難度日。偶有漕船傾覆,米糧散落河中,村民撈之,竟被誣為‘盜漕’,輕則鞭笞,重則下獄,家破人亡者,屢見不鮮…”
“…所謂‘漕運’,於朝廷是血脈命脈,於沿途官吏是金山銀山,於雲溪百姓…卻是刮骨鋼刀,吸血螞蟥!”
字字如刀,句句泣血!
雖然隻是平實的記錄,沒有過多的渲染,但那撲麵而來的殘酷現實,依然讓李明感到一陣陣心悸和憤怒!這與他之前從書本上了解的、從父親和大哥信中看到的、甚至從太子賜書中讀到的關於漕運的宏大敘事,截然不同!這是被華麗袍子掩蓋的、爬滿虱子的真實!
守拙齋主所說的“見聞衝擊認知”,原來是這樣的!
李明合上冊子,胸口堵得發悶。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深深呼吸著微涼的夜風。江寧府的繁華燈火倒映在眼中,卻讓他感到一種冰冷的疏離。
案首的榮耀,太子的期許,家族的驟變…這些曾讓他心潮澎湃的東西,在雲溪百姓那血淋淋的生存圖景麵前,忽然變得有些…蒼白和遙遠。
“守拙…知世之艱險…”守拙齋主的話在耳邊回響。他現在才真正明白這四個字的份量。
“明哥兒?你咋了?臉色這麼難看?”張鐵柱端著一碗剛讓廚房煮的雞湯麵進來,看到李明站在窗邊的背影,擔憂地問,“是不是那貴人給的東西不好?還是…那畫的事兒?”
李明轉過身,臉上擠出一絲笑容,接過麵碗:“沒事,就是有點累了。畫的事…有眉目了。”他岔開話題,看著張鐵柱關切的臉,心中一動,“鐵柱,收拾一下,過兩日,咱們出趟遠門。”
“去哪?回京城嗎?”張鐵柱眼睛一亮,瞬間想到了臉盆大的燒餅。
“不是京城。”李明搖搖頭,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要穿透這城市的繁華,看到那個名為“雲溪”的地方,“去一個…離水很近的地方。看看那裡的…燒餅,是不是真有臉盆那麼大。”
張鐵柱愣了一下,撓撓頭:“啊?燒餅?臉盆大?哦!好!俺去收拾!”雖然不明所以,但隻要是明哥兒吩咐的,他照做就是。
李明吃著熱騰騰的麵,心裡卻已經有了計劃。放榜已過,秀才功名到手,留在江寧府已無必要。雲溪之行,勢在必行。他要親眼去看看,那冊子上記載的,究竟是守拙齋主的危言聳聽,還是…這煌煌盛世之下,被刻意忽略的瘡疤。
隻是,在離開之前,他得先去一趟江寧府學,拜謝座師,領取生員文書和襴衫,完成新晉秀才的“法定程序”。這趟“門麵功夫”,恐怕也不會太平靜。畢竟,他現在頭上頂著的,可不僅僅是“小三元”的光環了。
江寧府學,位於城東文廟之側,是江南文脈彙聚之地。朱紅大門,青磚黛瓦,門前兩尊石獅肅穆威嚴,門楣上高懸“斯文在茲”的金字匾額,彰顯著其崇高的地位。
李明穿著嶄新的生員襴衫——青色圓領大袖,邊緣鑲著黑邊,頭戴方巾,腳踏皂靴。這身裝扮穿在他挺拔的身上,更襯得他麵如冠玉,氣質清雅,儼然一位翩翩少年書生。張鐵柱則換回了粗布短褂,但洗得乾乾淨淨,像個忠誠的書童,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麵,好奇地打量著府學森嚴的門庭。
“明哥兒,這地方…看著比縣衙還氣派!”張鐵柱小聲嘀咕。
“噓,噤聲。這裡是讀書人的聖地,不可喧嘩。”李明低聲提醒,心中也難免有些激動。跨過這道門檻,他才算真正踏入了大夏王朝士紳階層的門檻。
遞上名帖,門房驗看無誤,態度立刻變得恭敬無比:“原來是李案首!學政大人和各位學官已在明倫堂等候多時了!快請進!”
進入府學,一股濃鬱的、沉澱了數百年的書卷氣息撲麵而來。古樹參天,庭院深深。沿著青石板鋪就的中軸甬道前行,兩側是整齊的號舍學生宿舍)和講堂。不時有穿著襴衫的生員匆匆走過,看到李明,紛紛投來或好奇、或敬畏、或羨慕的目光,低聲議論著“小三元”、“李家”等字眼。
明倫堂,府學的核心建築,是生員們聽講、集會、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此刻,堂內莊嚴肅穆。江寧府的提督學政省級教育長官,正五品)周大人端坐正中主位,麵容清臒,三縷長須,眼神銳利,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官威。他兩側坐著幾位府學的教授正七品)、學正從七品)等學官。
李明趨步上前,在堂下站定,整理衣冠,對著堂上諸位師長,依足規矩,行三跪九叩之大禮:“學生李明,蒙諸位宗師栽培,僥幸得中生員,今特來拜謝師恩!”
聲音清朗,姿態恭謹。
周學政看著堂下風姿卓絕的少年,嚴肅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李明這小三元,不僅給江寧府學掙足了臉麵,其家世背景的驟然提升,也讓這位學政大人不得不高看一眼。
喜歡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請大家收藏:()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