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漕幫:
張鐵柱充分發揮了他“人形情報收集器”的特長。
幾天下來,真讓他摸到了不少料。
蘇州府下轄吳江縣,有個叫“泥鰍黃”的小把頭黃老三,管著幾十條小船。
此人膽子不大,但為人還算公道,對手下漕工不錯,一直被錢七爺手下的大把頭“過江龍”壓榨,苦不堪言。
李明秘密派人接觸,承諾隻要他配合新法,遵守規矩,不參與抵製,總理衙門可保他和他手下漕工的生計,甚至未來在公平競爭中獲得更多機會。
黃老三將信將疑,但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下,選擇了暗中配合。
同時,李明授意王主事,將收集到的關於“過江龍”強買強賣、欺壓商旅、甚至涉嫌人命的不法證據部分是張鐵柱在碼頭“聽”來的線索深挖所得),巧妙地透露給了蘇州府一位與錢七爺有隙的刑名師爺…
技術改良:
孫老吏召集的一幫老河工、老船匠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胥江邊一個簡陋的茶棚裡,李明親自傾聽這些“土專家”的意見。
他們指出了新法在江南“水土不服”的關鍵:比如某些支流確實隻能通行吃水淺、船身窄的“浪船”,強行統一用北船會堵死;某些碼頭設施陳舊,大型漕船停靠裝卸效率極低;河道狹窄處會船規則可以更靈活等等。
李明從善如流,當即拍板:在江南核心水網區,允許采用經改良的本地“浪船”參與運輸,但必須統一登記、接受稽核;對部分確實難以改造的狹窄河段,設立專門的轉運節點,用小型船隻接駁;優化會船規則,提高效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靈活的變通,極大地緩解了技術層麵的執行阻力,也讓那些原本對新法有抵觸的老河工們,看到了一絲務實和尊重。
引入“鯰魚”:
張鐵柱的耳朵又立功了。
他打聽到徽州府有一家“徽通船行”,老板姓胡,頗有實力,主營長江貨運,一直想擠進利潤更豐厚的漕運,但苦於沒有門路,也畏懼漕幫勢力。
李明親自召見這位胡老板,承諾總理衙門提供政策支持如優先泊位、簡化手續),並派員協助其熟悉漕運規則,同時保證其船隊安全暗示會打擊漕幫的惡意阻撓)。
胡老板權衡利弊,又見李明態度堅決,終於咬牙答應,抽調部分船隊,試運行一條從蘇州到嘉興的非核心支線漕運。
這條“鯰魚”的闖入,雖然規模不大,卻像一顆石子投入死水,瞬間打破了漕幫的絕對壟斷!運價明明白白地降了一截,服務態度還好!消息傳開,其他被壓榨已久的小商販、乃至部分觀望的漕工,心思都活絡了起來。
李明的“分化策”如同一套精妙的組合拳,穩、準、狠地打在江南困局的各個節點上。
效果是顯著的:官場上,像周副提舉這樣的“標杆”開始發力;漕幫內部,中小把頭們心思浮動,錢七爺的鐵板一塊出現了裂痕;技術難題得到緩解;市場有了新的競爭者…整個江南漕運的僵局,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
然而,阻力並未消失,反而變得更加陰險。
錢七爺的宴請之期將近,李明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硬仗。
而“過江龍”那邊,似乎也嗅到了危險的氣息,變得更加狂躁不安起來…
喜歡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請大家收藏:()科舉:我的過目不忘太招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