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些炸裂,但上市公司在宣布合作的時候為什麼不把具體的合作模式講清楚?難道以商業秘密就可以不在年報裡披露麼?這對其他中小投資者其實非常的重要。”
馬特貝在發現北汽藍穀和華為的合作與賽力斯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忍不住的咒罵著,但更多的隻能怪自己沒有嚴格按股票的趨勢來執行,股票走勢和基本麵是分開的,走勢很多時候可能會知道那些股民所不能了解的基本麵情況。
北汽藍穀的2024年年報裡全篇都沒提代工兩個字,19個地方顯示了華為二字,但也沒提具體的合作模式。
馬特貝查了一個晚上,幾乎沒出書房,尿都憋著。
如果按北汽藍穀2025年1季度營收37.73億,全算作整車收入,按一季度的銷量輛,平均的單車均價13.61萬元輛。
而按去年2024下半年的整車收入100億,平均的單車均價11.69萬元輛。
要按這兩個數據看,享界的整車收入應該是沒有完全計入北汽藍穀的營收裡。
元寶晚上10點前查出來的情況:
綜合行業慣例、財務數據及合作模式,北汽藍穀享界品牌的營收確認比例大概率在2030之間,核心依據包括:
代工模式下車企收入集中於製造環節;
華為主導技術、渠道與品牌,分成比例較高;
北汽藍穀財報營收與銷量數據偏離全款邏輯。
未來需關注享界s9銷量爬坡速度及華為合作條款的潛在調整。
元寶晚上12點查出來的情況:
整車銷售收入:享界車型銷售收入全額計入北汽藍穀財報。
根據會計準則,整車銷售收入的確認主體是承擔商品所有權風險和報酬轉移的企業。北汽藍穀作為享界s9的生產和銷售主體通過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實施),需在車輛交付客戶時全額確認整車銷售收入。
與賽力斯模式的對比
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問界車型同樣采用全額確認收入、分項扣除華為分成的模式。例如問界9的銷售收入由賽力斯全額計入報表,華為通過技術分成和渠道費分走約1215的營收。北汽藍穀的財務處理與之完全一致。
真的差點嚇尿了,現在還沒完全查清楚,但肯定有不少網上說什麼隻確認享界部分營收的分析文章,所以引導元寶和豆包都說什麼代工模式。
這個最好官方能出來辟個謠的,太嚇人了。
因為按北汽藍穀2024年下半年的車價平均金額11.69萬元和2025年一季度的車價平均金額13.61萬元,確實讓人看不懂。
馬特貝今天可真的是受了不少的驚嚇,主要是這個事情,如果享界s9的營收不能全額計入北汽藍穀,那對北汽藍穀今年營收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而且從北汽藍穀的虧損情況看,北汽藍穀對極狐和享界的投入都是很大的,如果隻確認2030的營收,怎麼覆蓋這些投入形成的虧損?
“如果說確認2030的毛利差不多。”馬特貝恨恨的罵了一句。
其實北汽藍穀和華為在極狐的合作就已經形成了目測150200億的虧損,這次再這麼搞,北汽藍穀是傻子麼?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