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馬特貝通過對享界專網建設相關消息的挖掘,大概也了解為什麼享界和智界在銷售端明顯落後於問界,不僅僅是出來的先後次序問題,關鍵確實還是銷售合作的模式。
中郵信泰模式的失敗與退出:
層級代理的失效:華為曾試圖將手機數碼渠道的“國代分銷”模式複製到汽車領域,由中郵信泰作為總代理,負責壓貨、資金墊付及渠道管理。但汽車單價高、周轉慢通常需36個月),導致中郵需承擔巨額資金成本如貸款利息、倉儲費用),返點收益無法覆蓋虧損風險,最終被迫退出。
本質矛盾:汽車銷售依賴試駕、售後等深度服務,第三方代理缺乏主機廠的資源整合能力,無法解決資金壓力與終端服務脫節問題。
問界aito)與華為的合作確實未采用“中郵信泰模式”,而是通過更深度綁定的“智選車模式”實現協同。以下是具體分析:
問界與華為的合作模式: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
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屬於“智選車模式”2023年11月升級為“鴻蒙智行”),核心特征為“華為主導技術+渠道,賽力斯主攻製造”,具體分工如下:
1.華為的核心職責
技術賦能:
提供智能駕駛係統如ads3.0)、鴻蒙座艙、driveone三電係統等核心技術。9的智能交互邏輯由華為團隊定義。
渠道與品牌運營:
問界車型入駐華為全球超1000家門店如旗艦店、商超體驗中心),利用華為零售網絡觸達用戶。
統一使用“鴻蒙智行”標識,強化“華為係汽車”的市場認知。
數據管控:
通過坤靈平台監控訂單流向、庫存及用戶行為數據,並製定銷售提成標準如問界9單車提成5000元)。
2.賽力斯的角色
製造與供應鏈:
負責整車生產重慶智慧工廠關鍵工序100自動化)、供應鏈整合一級供應商從300家精簡至100家),確保高效交付。
渠道補充與售後服務:
自建270家問界授權用戶中心,承擔交付、維修等閉環服務,減少對華為門店的依賴。
建立40萬個售後服務群,提供7x24小時車輛監護。
品牌自主化推進:
2024年7月以25億元收購華為持有的“問界”商標及專利,強化品牌控製權。
合作模式的動態演進
從業務合作到資本綁定
業務層麵:雙方成立“aito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共同管理營銷、交付等環節。
股權層麵:賽力斯投資115億元獲得華為車bu子公司引望智能10股權,共享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成果。
渠道分工優化
華為門店:承擔產品展示、試駕引流及訂單轉化占銷量70以上)。
賽力斯用戶中心:聚焦交付與售後,尤其在二三線城市填補服務空白。
生態協同替代傳統分銷
問界與華為的合作本質是“技術生態主導權+製造執行力”的深度融合:
華為通過技術輸出ads、鴻蒙座艙)和渠道資源門店引流、數據中台)掌握生態主導權;9成50萬級銷冠),並通過自建渠道逐步提升運營自主性。
喜歡馬特貝的炒股人生請大家收藏:()馬特貝的炒股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