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感應燈隨著腳步一節節亮起來,林羽呼吸在防護麵罩裡變成小水珠,順著下巴流進衣領。他沒減速,手指提前在手心劃拉,調出a級實驗室門禁實時狀態。門控綠燈閃了三下,鎖開了。他一推門進去,培養艙警報聲穿透雙層隔音牆,震得人耳朵難受。
主控台屏幕紅得嚇人,溫度曲線像鋸齒一樣往上跳,最後停在76.8c。林羽趕緊走過去,手指在觸控麵板上快速滑動,調出係統日誌。權限請求發出去三分鐘了,安全主管還沒確認。他掏出身份密鑰卡,插進側槽,同時把左眼對準虹膜掃描區。係統響了一聲:“應急授權驗證通過,接入備用控製端。”
他直接跳過三級審批,輸入重置指令。溫度設定值被拉回80c,製冷模塊啟動的嗡嗡聲慢慢平穩下來。係統同步好的那一刻,他發現控製界麵右下角隱藏調試窗口還開著。緩存區有一行沒刪掉的腳本代碼,結尾寫著“znsitch_v3”。他手指頓了半秒,趕緊截圖加密存到本地日誌,然後清空臨時緩存。
“溫度穩住了,”他對著監控對講說,“把主控台所有遠程接口封了,用物理隔離模式。”通訊那頭應了一聲,他沒等說完就拔掉數據鏈接口。腳本裡的“v3”說明這操控工具不是一個,是更新過的。鋅離子當開關,說明x02活性能被特定生化條件遠程喚醒——這不是簡單的樣本泄露,是有人故意弄的。
十分鐘後,臨時指揮室燈光變成作戰模式,應急小組三個人都到了。林羽把腳本截圖投到中央屏上,調出d5點舊服務器群的ip地址段。“這不是係統故障。”他聲音穩穩的,“有人通過內網,用d5的舊設備發了升溫指令。”
結構組負責人盯著代碼,眉頭皺得緊緊的:“要是這是定向編輯工具的控製端口,咱們手裡的c7a3可能隻是被激活的一個點。”傳播組建模員馬上接上話:“那其他被編輯的毒株呢?會不會在彆的實驗室藏著?”
林羽點點頭,把畫麵換成x02刺突蛋白三維結構圖,指著那個特彆軟的地方。“這個結構不是自然變來的。它靠鋅離子穩住形狀,鋅濃度夠了,或者收到特定電化學信號,就會變形,更容易鑽進細胞。”
“所以溫度不正常不是碰巧?”“不是。溫度變隻是表麵,關鍵是金屬離子濃度和蛋白形狀的關係。咱們之前沒注意。”
會議桌安靜了一會兒。結構組說趕緊凍住所有有類似軟區的存檔毒株,彆再激活;傳播組堅持先建無症狀傳播模型,找找可能擴散的路。意見不合就出來了。
林羽沒馬上說話。他調出c7點過去72小時環境監測數據,加上人流熱力圖。突然,建模員放大一段軌跡交叉的地方:“這三個社區人動得太頻繁了,晚上上下班路上交叉的次數比彆的地方多四倍。可不在現在的采樣名單裡。”
林羽盯著那片灰色的地方。那以前是廢棄物流中轉站,電不穩,監測設備也少。要是有人利用溫度漏洞,在運輸的時候給冷鏈箱升溫……他趕緊調出d5點設備清單,確認那台微量金屬離子檢測儀在。校準記錄顯示,最後一次用是封鎖期第七天。
“不能再分開乾了。”他終於開口,“從現在起,‘三線並進’。”他一條一條下命令:“結構線,把所有有柔性折疊的毒株樣本封起來,用電磁屏蔽容器,斷了所有可能的信號乾擾;”“傳播線,用隱蔽監測模型,重點查那三個社區冷鏈運輸和臨時倉儲的地方,看看有沒有不正規的溫控設備;”“免疫線,停下現在的血清測試,找組合抗體,先試試對鋅結合態刺突蛋白的中和能力。”
命令一下,指揮室熱鬨起來,鍵盤聲、數據提示聲、打印機聲音混在一起。林羽回到自己工作站,開始整理策略草案,準備給指揮部。
二十分鐘後,他調出d5點曆史實驗數據庫,找出三個用過類似編輯技術的老項目,拿參數建簡化預測模型。屏幕上,傳播曲線很快出來了:不乾預的話,72小時內,x02在沒打加強針的人裡會瘋狂擴散,超過60的人會被感染。
他把模型和策略草案打包加密,準備上傳。鼠標停在“發送”按鈕上,他又調出腳本截圖,盯著“v3”看。幾秒鐘後,他選中那段信息,按了刪除鍵。提交記錄裡,沒再提版本更新的事兒。
消息2317發出去。終端屏幕映出他一動不動的眼睛。
七分鐘後,指揮部授權批下來了,備用電源和無人機監測隊調配也行了。林羽站起來,把打印好的授權文件遞給技術員:“趕緊布置監測單元,先把那三個社區地下管網入口蓋住。”
技術員接過文件走了。林羽坐回位置,調出內網日誌追蹤模塊,輸入d5舊服務器群的ip段。係統開始倒著查,進度條慢慢往前挪。
突然,屏幕右下角彈出一條通知:“發現異常數據包回傳,從d5server_07來的,偽裝成溫控校準信號。”
他手指一下子按到回車鍵邊上。
喜歡刑案側寫師:我靠讀心直播追凶請大家收藏:()刑案側寫師:我靠讀心直播追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