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負債率?你們華食的資金情況倒是很不錯。”
吳鎮山聽到蘇易的話,資產負債率才30,表情不由的鬆弛下來,笑著說道。
吳鎮山雖然不是企業家,但是不妨礙知道最簡單判斷企業經營狀況的數據。
一般情況,企業負債率正常範圍約4060。
越是重資產,投資回報周期長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就會越高。
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可承擔的風險承壓能力就越低。
例如房地產行業,因項目周期長、資金需求大,資產負債率多數在60以上,甚至高的會有80左右,所以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永遠是決定命運的核心點。
但是互聯網行業,主要依賴無形資產,資產負債率就會比較小,多數會控製在40以下,做的很好的也會控製在30左右。
像餐飲行業屬於傳統的行業,一般行業內的企業負債率在4060。
企業的負債率越高,一旦崩盤,企業倒閉是其次,帶來的後果影響很大。
首當其衝的是銀行的貸款肯定拿不回來了,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其次是用戶的損失,如果是房地產企業就會出現爛尾房。
如果是華食集團這種餐飲行業,就會是海量用戶的儲值金無法要回來。
企業倒閉後,有限責任公司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但是擦屁股最終還是要當地政府去做。
華食集團能把負債率做到30,完全低於同行業的數據,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也可想而知很強。
吳鎮山對華食集團的資金風險的把控來說,還是比較滿意。
蘇易看著吳鎮山的表情沒有剛才嚴肅了,甚至還有點微微的笑意,知道自己的話說到了吳鎮山關注的點。
地方政府擔心企業不計後果的亂發展,這是必然的。
蘇易笑著回應道:
“是的,吳省,我們華食集團的負債率30是極限,不管任何情況都不能超過這個數字。”
“哪怕我們發展的慢一點,事情做的慢一點,也不能把風險轉嫁給銀行和用戶。”
蘇易邊說邊看著吳鎮山點頭的表情,繼續說道:
“按照我們今年的規劃來看,6000家門店,一年的營收大約在400億左右。”
“食材的占比在3040左右,一年就需要食材大約120160億華夏幣左右。”
華食集團對年度收入的預估早就有規劃,這個也不是蘇易信口開河的。
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平均一家門店每日營業收入1.6萬華夏幣左右,有的門店肯定高,有的門店肯定低,但平均1.6萬日收是沒問題。
像麥當佬京都的門店,地段好的每日營業收入10萬的不在少數。
像蘇伊士和蘇小廚,在縣級城市很多門店每日營業收入45000的也很正常。
吳鎮山聽到蘇易的話,臉上的笑意開始多了起來。
隻要華食集團按照計劃發展,看來一年100億的需求市場還是在的。
吳鎮山笑著道:“小蘇,你們這個食材的供應,未來也不可能全部依靠楚省食材供應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