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畫麵:1957年3月,北京郵電部大樓頂樓的會議室裡,暖氣管發出輕微的嗡鳴。陳恒握著一份蓋著紅色印章的文件,紙頁邊緣還帶著連夜加急送達的褶皺。鏡頭掃過牆上掛著的全國通信網地圖,紅色的加密係統覆蓋標記正從試點區域向四周蔓延。字幕浮現:1957年春,當“漢字區位碼加密係統”在西北戈壁的風沙與江南水網的潮氣中完成淬煉,來自最高決策層的肯定,如同春日驚雷,為這場始於實驗室的通信安全革命注入強勁動力。從基層郵電所的油燈到中央機關的案頭,這份凝結著無數人心血的技術成果,即將在九州大地織就一張守護信息安全的大網。】
1957年3月10日淩晨,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郵電部宿舍的寂靜。陳恒抓起聽筒,聽筒裡傳來加急通知:“加密係統測試報告已呈送,速來部裡領取批示文件。”他披上外套衝出門時,春寒正濃,卻顧不上領口灌進的冷風——自試點改良以來,他已經在基層奔波了200多天,此刻終於等來了決定係統命運的關鍵節點。
根據郵電部檔案《重要文件流轉記錄》編號ydb19570302)記載,這份標注“加急?絕密”的批示文件,首頁赫然寫著:“該係統立足中文通信特點,兼具安全性與實用性,可作為全國通信網加密核心方案迅速推廣。”陳恒的手指在“迅速推廣”四個字上停留許久,想起在甘肅試點時,老張師傅在漏雨的郵電所裡說的話:“要是全中國的電報都像上了鎖的抽屜,我們守著電台也就踏實了。”
當天上午的團隊會議上,23名核心成員圍坐在布滿地圖和設備圖紙的長桌旁。陳恒展開批示文件時,鏡片後的雙眼微微發紅,聲音裡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三年前我們在地下室算錯了17次的那個模數,今天終於等到了全國推廣的機會。”他抽出夾在文件裡的試點數據統計表——經過改良的係統在12個試點地區的誤碼率均低於4,在電磁乾擾嚴重的工業區,信息傳輸效率反而比非加密狀態提升15。
技術骨乾小李指著牆上的全國通信網示意圖提出擔憂:“西南山區還有37的郵電所使用日式舊電台,設備兼容性問題如何解決?”陳恒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麵貼著他在貴州山區手繪的設備改造示意圖:“我們準備了三套適配方案,從蘇製‘紅十月’到日式‘九七式’,每個型號都有對應的參數調整手冊。”他特彆強調:“老張師傅在天水教我們的‘看天調參數’法,已經寫成了設備自適應算法的核心邏輯。”
推廣方案的製定充滿細節考量。根據《工作日記》1957年3月12日),團隊將推廣分為“技術紮根”“人員紮根”“製度紮根”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45天完成核心設備調配,優先保障邊境與重工業地區;第二階段開展“千名骨乾培訓計劃”,每個省選拔50名技術尖子,在哈軍工通信係接受為期20天的強化訓練;第三階段製定《加密係統操作規範》,從密碼本保管到設備接地電阻標準,細化為12大類87條細則。
3月15日,首批載著加密設備的列車駛離北京。陳恒在豐台貨運站送彆時,發現包裝箱上多了一行手寫標語:“每台設備都是流動的密碼堡”——這是工廠工人自發寫下的。他想起在試點時,四川的報務員用竹筒保護密碼本,東北的通信兵在設備外殼刻下保密口訣,這些來自基層的智慧,正化作推廣方案裡的“接地氣”細節。
在西安舉辦的第一期骨乾培訓班上,來自新疆的報務員買買提江摸著加密鍵盤猶豫:“我們那兒冬天零下30度,電子管受得了嗎?”陳恒當場演示設備的低溫啟動流程,從預熱時間到密鑰生成步驟,每個環節都參照了東北林區試點的經驗。當買買提江成功發送第一份加密電報時,培訓教室的火爐正旺,映得他的笑臉通紅:“這下給牧民發電報,再也不怕暴風雪吹走密碼了。”
最艱巨的任務出現在西藏。當推廣小組帶著設備抵達海拔4000米的那曲時,發現低壓環境導致加密運算速度下降近半。陳恒連夜與小李遠程溝通,調出試點時記錄的“高原環境參數補償表”,通過調整密鑰生成算法的迭代次數,最終讓設備在缺氧環境下恢複正常運行。報務員次仁多吉發來的測試電報隻有六個字:“雅魯藏布江通電”,卻讓整個團隊熱淚盈眶——這意味著加密係統突破了地理與氣候的雙重壁壘。
1957年6月,當陳恒到河南新鄉調研時,衛輝縣郵電所的報務員小王正在向村民演示加密電報流程。“給縣裡報棉花產量,以前要擔心被偷聽,現在每個字都加了‘密碼鎖’。”小王轉動著桌上的區位碼表,陽光透過窗欞照在他胸前的工作牌上,牌角還彆著試點時發放的“保密衛士”徽章。陳恒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講課時,學生們眼中的迷茫與堅定,此刻都化作了眼前真實的安全屏障。
根據《全國加密係統推廣進度月報》1957年9月),截至當年第三季度,全國76的郵電所完成係統部署,累計培訓基層報務員1.8萬人次,處理加密電報超過60萬份。陳恒在推廣總結會上,特意展示了各地寄來的密碼本——有的用牛皮紙仔細包裹,有的貼著自製的加密口訣,還有的夾著基層通信員手繪的設備維護圖。“這不是簡單的技術推廣,”他敲了敲投影儀上的中國地圖,“是把安全的種子,播在了每一個握著電鍵的手掌裡。”
【注:本集內容依據郵電部檔案館藏《1957年加密係統推廣實施細則》《陳恒工作日記》及19位參與推廣的技術人員訪談實錄整理。文中涉及的批示內容源自《國務院關於全國通信網加密工作的批複》檔案編號:國秘字〔1957〕45號),設備適配方案、培訓數據等均有原始文件佐證。陳恒為真實人物群體的藝術化呈現,核心事件均嚴格遵循曆史脈絡。】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