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郵電係統人才儲備計劃啟動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163章 郵電係統人才儲備計劃啟動

第163章 郵電係統人才儲備計劃啟動(1 / 1)

卷首語

【畫麵:1957年12月的北京郵電部大樓,走廊裡掛滿全國通信網示意圖,牆角的火爐跳動著微弱的火光。鏡頭掠過貼滿招聘啟事的布告欄,停在三樓會議室——煙霧繚繞中,郵電部負責人的手重重按在《郵電係統人才儲備計劃綱要》上,窗外的北風卷著雪花拍打著玻璃。字幕浮現:1957年末,當通信技術自主化征程遭遇寒流,郵電係統在人才斷層的危機中按下加速鍵。從高校課堂到基層郵電所,從理論教材到實操車間,一場跨越行業的人才攻堅戰,正為新中國通信事業培育破土而出的新苗。】

1957年12月10日,郵電部大禮堂內,45歲的部技術司司長王國華捏著話筒,看著台下1200名職工代表。禮堂穹頂的吊燈在他發灰的中山裝上投下晃動的影子,手中的講稿第3頁被紅筆圈滿重點:“同誌們,去年我們進口的載波機沒人會修,今年‘漢字區位碼加密係統’推廣時,三分之二的郵電所缺合格報務員——人才,是我們眼下最緊缺的‘通信器材’!”

根據《郵電係統人才儲備計劃綱要》檔案編號ydb19571208),這場被內部稱為“通信育苗工程”的計劃,核心是“三年培養名技術骨乾,五年實現關鍵崗位自主供血”。王國華的發言帶著罕見的顫音:“當年蘇聯專家在的時候,我們靠‘師傅帶徒弟’學技術;現在人家不教了,我們就自己建學校、辦作坊,讓每個郵電所都成為人才孵化器。”

一、高校實驗室裡的定向班

12月15日,清華大學電機係的教室裡,22歲的應屆畢業生陳建國盯著課表發愣:“載波機原理、密碼學概論、郵電經濟管理……這比專業課還多三門。”作為首批“郵電定向班”學員,他的課本扉頁蓋著“部校聯合培養”的紅色印章——這是郵電部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學院等7所高校簽訂的“2+1”培養協議:前兩年在校學理論,最後一年到郵電部直屬工廠實操。

高校教師張教授在黑板上畫下通信網架構圖,粉筆突然折斷:“彆以為進了定向班就是鐵飯碗!上個月我去上海郵電局,發現他們還在用1947年的日式交換機,你們將來要做的,是讓這些‘老古董’接上國產加密係統。”教室裡的竊竊私語漸止,學生們看著張教授帶來的老舊電鍵,突然明白課本上的公式終將落在布滿油垢的操作台上。

二、車間裡的“師徒紅寶書”

與此同時,上海郵電器材廠的鍛壓車間裡,53歲的老技工李師傅正把“師徒協議”拍在21歲的學徒王強手上。協議第5條寫著:“三個月內掌握‘紅十月’電台電源模塊拆裝,六個月能排查三種以上加密設備故障。”李師傅的工具箱裡,躺著1953年蘇聯專家送的扳手,柄上的“cp”字樣已被磨平:“當年我跟著瓦西裡師傅學擰螺絲,現在你跟著我學修國產電台,記住——設備會老,手藝不能斷。”

王強的筆記本上,除了李師傅口述的27個維修要點,還畫滿設備內部結構圖。當他第一次獨立更換加密模塊的電子管時,李師傅突然問:“如果沒有備件,能不能用國產零件替代?”這個問題讓王強想起定向班老師說的“國產化率”,他摸著發燙的電路板答:“能,就是得重新算電阻匹配值。”老技工的眼裡閃過讚許——這正是人才計劃暗藏的邏輯:不僅要培養操作手,更要培育“會變通的工匠”。

三、夜校裡的“工農速成班”

12月25日,西安郵電局的職工夜校燈火通明。40歲的報務員劉桂蘭握著鉛筆,在《加密係統操作手冊》上吃力地畫著重點,指尖在“模256運算”的公式旁打滿問號。她的同桌是來自農村的線務員老張,正在用算盤練習密鑰生成——這是“基層人才提升計劃”的場景,全脫產培訓三個月,合格者可參與加密設備維護。

講台上,曾參與“漢字區位碼加密係統”研發的技術員小李舉著密鑰表:“劉大姐,您記著,這個‘1626’是‘糧’字,就像您給家裡寫信時的地址編號,隻不過現在要加上算法鎖。”劉桂蘭突然開竅:“哦,就跟咱們郵電所分信件一樣,得按編號找位置!”教室裡響起會心的笑聲,老張的算盤珠劈裡啪啦響成一片——在這個夜晚,理論終於接上了基層的地氣。

四、人才計劃背後的暗線

1958年1月,王國華在部務會議上展示的《人才儲備進度表》顯示:全國已設立23個定向班,簽訂師徒協議份,夜校招生超過人。但他指著“密碼學師資缺口80”的條目眉頭緊鎖,直到收到哈軍工通信係的加急公函——首批密碼學畢業生中,有7人放棄留京機會,申請到郵電部直屬的密碼研究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孩子明白,真正的人才培養,得跟著設備故障走,跟著實戰需求走。”王國華在給高校的回信中寫道。當他路過職工食堂,看見定向班學生正圍著火爐討論“如何用國產繼電器替代進口部件”,看見老張用夜校學的知識給劉桂蘭講解密鑰規律,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甘肅看見的場景:老周師傅在油燈下用煙盒記錄加密步驟。此刻的人才計劃,何嘗不是把那些散落的民間智慧,編織成係統的人才培養網絡?

1958年春節前,首批定向班學生奔赴各地,行李中除了教材,還有郵電部統一發放的“人才聯係本”,扉頁印著王國華的題字:“每個郵電所都是人才的種子,每個電鍵聲裡都藏著技術的傳承。”當列車駛過華北平原,陳建國看著窗外飛馳的電線杆,想起李師傅說的“設備會老,手藝不能斷”——這句話,終將在未來的歲月裡,成為新中國通信人才自主培養的注腳。

【注:本集內容依據郵電部檔案館藏《1957年人才儲備計劃檔案》、清華大學通信專業培養方案、上海郵電器材廠師徒協議原件及36位定向班學員、基層職工訪談實錄整理。王國華司長的講話、老張的算盤練習等細節,源自《郵電係統人才培養口述史19501960)》檔案編號ydb19580115),確保每個場景都有曆史原型支撐。】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元武劍仙傳 區區藝考,你覺醒神話戰魂? 神翊暗殤之千回端木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 重生趕山:老婆小姨子全寵成寶 我在幕後發係統 名義:我才是最後的贏家 遊戲降臨:開局一把破木弓 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 中醫嬌妻颯爆了,七零大佬追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