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人才彙聚謀發展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303章 人才彙聚謀發展

第303章 人才彙聚謀發展(1 / 1)

卷首語

【畫麵:1956年7月的北京永定門火車站,蒸汽機車的轟鳴中,28歲的留蘇歸國學者1956年6月的《密碼技術人才征集令》,"誠招機械加工、數學算法、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黑體字下,蓋著郵電部鮮紅的公章。他的行李箱綁著從列寧格勒帶回的《密碼學數學基礎》,帆布包側兜露出半張哈爾濱到北京的硬座票根,與站台廣播裡"各單位注意接收人才"的通知形成時代共振。字幕浮現:當"土洋結合"的規劃化作一紙號召,五湖四海的技術骨乾踏上西行列車。他們帶著機床廠的油汙、大學實驗室的粉筆灰、邊防哨所的硝煙味彙聚京城,在算盤與計算尺的碰撞中搭建人才金字塔——那些用不同方言討論的加密算法、在宿舍黑板報上畫的齒輪草圖、深夜實驗室裡交替閃爍的煤油燈與手電光束,終將在曆史的人才譜係裡,成為中國密碼技術從"單兵作戰"邁向"集團軍攻堅"的第一組彙聚坐標。】

1956年7月15日,新成立的郵電部密碼技術研究所門口,陳恒看著花名冊上的37個名字,手指在"上海有線電廠技工王建國愛丁堡大學數學係李默然雲南邊防通信班小李"等條目間停留。院子裡,來自沈陽的老技工老趙正和留蘇歸來的李工爭論,前者舉著縫紉機擺梭,後者比劃著群論公式,陽光穿過他們之間的空氣,在地麵投下機械零件與數學符號的重疊影子。

一、五湖四海的技術拚圖

北京火車站的接站處,陳恒接到了從雲南趕來的通信兵小李。這位在雨林裡用竹篾編密碼網格的年輕人,背著個繡著傣族花紋的背簍,裡麵裝著曬乾的芭蕉葉——那是他改良的防潮墊片。"陳處長,"小李摸著研究所的紅磚牆,"我們班的弟兄說,把竹編手藝帶到北京,能給密碼機編件"防雨衣"。"不遠處,從上海來的技工老王正幫李工搬運行李,看到對方皮箱裡的俄文資料,笑著說:"您這洋墨水,得兌點我們的生漆才接地氣。"

研究所的首次例會上,37人按專業分成三個小組:機械組18人,其中12人來自輕工機械廠;理論組11人,包括3名留蘇學者和2名大學教師;材料組8人,有4位是從化工廠抽調的技術員。陳恒看著黑板上的人員分布圖,想起在科學大會上錢三強說的話:"密碼技術是門雜家學問,得讓鐘表匠和數學家坐一條板凳。"

二、車間與書房的對話

7月20日,機械組的首次試製遭遇瓶頸。老王帶著徒弟們想用縫紉機擺梭改造凸輪,卻發現理論組提供的模數計算與實際加工誤差0.3毫米。留蘇的李工拿著計算尺衝進車間:"根據群論原理,凸輪角度必須是37.5度才能保證加密周期。"老趙把正在加工的擺梭往工作台上一放:"同誌,咱的車床精度隻有0.1毫米,您這小數點後兩位的要求,得給機器戴副顯微鏡。"

衝突在下午的技術交流會上達到頂點。當李工用俄語念出齒輪強度公式,老趙突然站起來:"我不懂洋文,但在朝鮮戰場,我們用手榴彈的導火索引信改定時器,誤差不超過半秒。"陳恒及時打斷,把從沈陽帶來的木質密碼輪放在桌上:"老李的公式是對的,"他指著輪齒上的手工銼痕,"但老趙的經驗能告訴我們,如何讓公式在沒有高精度機床的情況下落地。"

三、煤油燈下的融合試驗

8月的深夜,材料組的地下室裡,來自雲南的小李和化工廠的技術員老張正在試驗竹纖維絕緣件。他們把曬乾的芭蕉葉磨成纖維,與酚醛樹脂混合,在煤油燈的光暈中,小李突然想起邊防的篝火:"老張師傅,咱把竹篾烤乾後再粉碎,會不會像烤竹筒飯一樣去掉水分?"這個靈感讓竹纖維絕緣件的吸水率下降25,老張在試驗記錄裡寫下:"土辦法有時比洋儀器靈光。"

理論組的李工則遇到了翻譯難題。當他試圖把蘇聯的"費奧納"密碼機說明書翻譯成中文術語,發現"гearingechanis"在機械組有三種譯法:"齒輪機構傳動裝置咬合部件"。他帶著問題找到老王,後者指著正在加工的零件:"在我們廠裡,這就叫"牙輪",戰士們一聽就懂。"最終,《密碼技術術語手冊》裡多了個括號注釋:"牙輪齒輪機構)"。

四、雙軌培養的陣痛與希望

9月,密碼技工速成班在研究所後院開課,老趙擔任主講。第一堂課,他把209密碼機的拆解件擺上講台:"美軍的密碼輪有17個齒,"他敲著用東北椴木做的仿製品,"但咱的木頭輪容易脹縮,所以得多留0.5毫米的容錯間隙。"台下,從紡織廠抽調的女工們記著筆記,她們即將成為第一批密碼設備裝配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15名赴蘇留學生在西郊機場告彆。李工的學生小陳握著老趙送的木工銼刀:"趙師傅,我到列寧格勒後,把您的木材處理法寫成論文,說不定能登上《蘇聯無線電》。"老趙拍著他的肩膀:"彆忘了告訴蘇聯專家,咱的生漆塗層能防鹽霧,比他們的鍍鉻層耐用。"飛機掠過天空時,地麵的速成班傳來算盤珠子的碰撞聲——那是學員們在練習密碼機的機械加密算法。

五、曆史名冊的融合印記

1956年10月,當第一台由多背景人才聯合設計的"562型密碼機"誕生,機身上留著不同工種的印記:理論組設計的加密算法刻在銅製齒輪上,機械組改裝的縫紉機擺梭作為傳動核心,材料組研發的竹纖維絕緣件藏在電路板夾層。陳恒在驗收報告中寫道:"37人的團隊裡,有12人從未上過大學,7人不懂俄文,但他們帶來的戰場經驗、民間智慧,正是"土洋結合"最生動的注腳。"

在研究所的黑板報上,不知誰畫了幅漫畫:留蘇學者抱著公式書本,老技工扛著機床齒輪,通信兵背著竹編密碼網格,三者的手共同托舉著一台密碼機,標題是"各搬一塊磚,共築保密牆"。這幅漫畫旁邊,貼著各地寄來的人才自薦信,有山西煤礦的電工、浙江的鐘表匠、新疆的測繪員——他們用不同的字跡寫著同一個願望:"想為國家的密碼事業出份力。"

三個月後,當陳恒收到蘇聯密碼學會的來信,對方詢問"生漆塗層技術"的專利申請,他看著辦公室裡正在調試設備的老王和李工,突然明白:所謂人才彙聚,從來不是簡單的專業疊加,而是讓不同背景的智慧在碰撞中產生火花。那些帶著機油味的公式推導、夾著方言的學術爭論、在煤油燈下誕生的土洋結合方案,終將在曆史的長河裡,成為中國密碼技術人才隊伍從無到有的最初基石。

【注:本集內容依據郵電部密碼技術研究所《1956年人才檔案》檔案編號r5603)、陳恒工作日記及37位首批入所人員訪談實錄整理。縫紉機擺梭改造細節、竹纖維絕緣件研發過程,參考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藏《19501960年密碼設備製造實錄》檔案編號zz5601)。人物對話與衝突場景經過曆史考據,真實還原1950年代技術人才的工作語境與融合過程。】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吞噬星空:收徒萬倍返還 模擬人生而已,怎麼成白月光了? 殘疾王爺帶崽退婚?我偏要嫁! 南風北枳 醉釣!小公主一撒嬌,九爺瘋狂心動